王濤
武警寧夏總隊醫院骨二科,寧夏銀川 750001
踝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是指發生在踝關節的炎性病變,該種疾病可引發踝關節僵硬或疼痛,且會導致患者的日常活動受到限制以及引發功能性障礙[1]。當前,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患者的數量正在逐年的上漲,雖然醫生在臨床治療中盡可能地給患者實施骨折的復位以及固定,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的下肢創傷演變成為創傷性關節炎,據研究統計,踝關節旋轉骨折所占比例為37%左右,踝關節反復扭傷占15%[2];此外,年輕人受到踝關節創傷性影響的比例最大,因此為了不影響患者的正常活動,在治療的過程中應當盡量保留關節活動的自然性[3],踝關節牽張成形術是近年來常用于治療創傷性骨關節炎的一種手段,可有效延緩關節人融合的進程。該文的主要是以21例踝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就踝關節牽張成形術的臨床效果展開針對性的研究,現報道如下。
該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是選取于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間在該院進行治療的踝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患者21例,該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12例,女性患者為9例,年齡為26~57歲,平均年齡為(36.9±4.2)歲;全部21例患者均為單側受累,其中包括踝關節扭傷8例(左側關節5例,右側關節3例),踝關節骨折13例(左側骨折7例,右側骨折6例);患者的臨床表現為關節活動受限且伴有劇烈疼痛;接受常規的鎮痛、抗炎等措施治療均無明顯效果。
實施手術前對患者進行臨床的檢查與評估,實施手術的第一步應將患者踝關節周圍多余的骨贅進行清除,隨后運用骨蠟將骨面實施封閉止血,以防止骨贅的復發;另外給予跟腱攣縮患者跟腱延長的操作,若仍無法改善患者的活動度,則需切開踝關節后側的關節囊。假如在一期的治療中,效果無法凸顯則實施漸進性牽張術;對創傷后畸形距下關節代償性固定性攣縮患者需實施外固定架逐漸牽伸復位治療;對于關節畸形程度超過30°的患者需要采用逐漸牽張的方式防止血管損傷,并在必要時實施跗管減壓。
觀察該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表現以及影像學成像表現,其中需要統計的項目包括:①踝關節骨關節炎評分(AOS);②健康測量表評分(SF-36);③關節活動度的改變。
該次研究所有的數據均選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呈現,并執行t檢驗;計數資料[n(%)]則運用于呈現計數資料,且需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該組研究涉及的21例患者中,全部患者均得到了有效治療,該組患者的關節活動度與放射學關節間隙均獲得保留,且無患者需二期手術進行關節融合或者關節置換,患者治療前后的踝關節骨關節炎評分以及健康量表評分均有顯著改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1例患者治療前后(x±s)
治療前與治療12個月后,AOS、SF-36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踝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層人群,但年輕患者的日常活動量較大,對踝關節損傷的關節恢復以及關節功能的保留要求較高,因此,該類骨損傷的治療難度也相對較大[4]。以往常用的手術方法有踝關節置換,關節融合以及踝上截骨等,但這3種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雖然關節置換被證實能使得患者的關節炎疼痛感得到緩解且該方式適用于老年以及活動量低的人群,但是,該方式,假體的使用周期較短,后期治療的并發癥發生較高,很有可能需要進行二次手術,這樣一來,患者的機體則需要承受二次手術的傷害[5]。而近年來,一種新型的治療方法得到推崇—踝關節牽張成形術,且其治療效果較為顯著,不僅可將關節融合有效實施,而且還能促進關節置換的進程[6]。
該組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運用關節牽張成形術對治療踝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后,全部患者的關節活動度均比治療前有所改善,兩個時期的對比中沒有凸顯明顯差距;但該組患者治療前后踝關節骨關節炎評分與健康測量表評分均有顯著的提高(P<0.05),患者在治療1年后的關節炎癥狀得到了顯著改善,且患者的健康測量表評分的提高也說明了其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得到了良好的恢復,患者結束治療后一年可正常進行日常活動。
綜上所述,對踝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患者實施踝關節牽張成形術是一種可行性較高的的治療方式,其在將踝關節置換或融合的同時保留一定的關節活動度,使得患者得到較快的恢復,進而使其的生活與健康盡快回歸正常化。因此,踝關節牽張成形術值得在臨床上作深入推廣。
[1]楊永強,符長紅,李福兵,等.Ilizarov外固定架在終末期復雜性踝關節炎融合術中的應用[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7,38(7):60-63.
[2]張武陽,賈駿麒,趙天一,等.牽張成骨序列治療顳下頜關節強直及繼發畸形[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7,32(2):249-253.
[3]殷治國,鄒茵,程洋,等.牽張成骨聯合正頜正畸技術治療顳下頜關節強直的效果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35):6911-6914.
[4]趙學良,路星辰,陳賢明,等.創傷性踝關節炎:人工踝關節置換術與踝關節融合術的早期療效對比[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5,37(23):2391-2396.
[5]肖凱,謝鳴,黃若坤,等.關節牽張成形術治療踝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2年隨訪研究[J].足踝外科電子雜志,2015,2(3):1-6.
[6]曹健,姚宏,馬東洋,等.下頜骨雙向牽張成骨治療顳下頜關節強直伴小下頜畸形[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5,36(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