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妮
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人民醫院急診科,湖北黃岡 438200
同時發生兩處以上的骨折我們稱之為多發性骨折[1],它的發生常伴有臟器損傷或休克癥狀,而且損傷程度一般較重,不僅是骨折的局部癥狀,全身的反應也很明顯,嚴重損害著患者的身體健康[2]。而休克主要是失血性休克和創傷性休克[3],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對此類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急救護理是挽救患者,促進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4]。為了探究對下肢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有效護理措施,該文對該院的120例下肢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進行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從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該院收治的下肢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中選取120例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隨機將他們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常規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年齡在18.9~45.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4±1.3)歲;24例股骨干骨開放性骨折合并同側脛腓骨骨折,23例合并一側脛腓骨骨折,13例合并同側脛腓股骨骨折。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齡在18.1~4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9±1.5)歲;22例股骨干骨開放性骨折合并同側脛腓骨骨折,23例合并一側脛腓骨骨折,15例合并同側脛腓股骨骨折。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癥等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1 常規組的護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安置入搶救室內,依照護理程序成立特護搶救小組,制定嚴格的護理計劃,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
1.2.2 觀察組的護理方法 在常規組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實行整體護理,具體的護理內容有:(1)病情觀察①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記錄患者24 h內的各項生命體征數據。②給予患者常規血尿檢測,準備好與之相配的血漿和急救藥物等。③觀察患者皮膚以及患肢末梢的血液循環情況,如果發生異常,要及時進行干預處理。④由于患者的患肢長時間處于制動體位,極易因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而形成血栓,所以要將患者的肢體墊高,并幫助患者進行適當的肢體功能鍛煉,以幫助血液回流。(2)呼吸道護理 讓患者采取平臥位,對患者呼吸道和口腔內的分泌物與異物進行清理,避免呼吸受阻,保持呼吸道的暢通。對出現心跳驟停的患者進行心肺復蘇,及時對患者的缺氧狀態進行調整,在必要的時候采用呼吸機輔助患者呼吸。(3)疼痛護理 患者發生疼痛時,會加重應激反應,此時護理人員應采取有效的緩解疼痛的措施,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采用藥物鎮痛。(4)休克護理 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每30 min檢測1次患者的血壓、呼吸、尿量以及四肢溫度、血樣飽和度。在建立的兩條靜脈通道上對患者進行高流量吸氧治療,以保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不受到損害。由于患者的休克多數是因為劇烈疼痛而導致的,所以要對患者采用適量的止痛藥治療。(5)并發癥的預防 麻醉和手術的影響容易導致患者在術后出現并發癥,所以要對患者進行并發癥的預防工作,在飲食方面,讓患者多吃些清淡的食物,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以及低脂肪的食物為主,以促進腸胃消化;囑咐患者定時翻身,并且定時翻身,以預防褥瘡的發生;指導患者多進行深呼吸,并適當的進行霧化吸入治療,以預防肺部感染;指導患者多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促進血液的循環,以預防靜脈血栓。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并對所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該次研究中兩組的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以[n(%)]表示計數資料,并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從護理效果對比來看,常規組患者中出現好轉的例數為49,無效的例數為11,好轉率為81.67%,觀察組患者中出現好轉的例數為58,無效的例數為2,好轉率為96.67%,觀察組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n(%)]
從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來看,常規組中出現2例切口感染,1例深靜脈血栓形成,1例肺部感染,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0.00%;觀察組中出現1例切口感染,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67%。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在下肢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在其傷后的2 h內采取積極有效的搶救措施,并且將急救護理與整體護理相結合,依照科學合理的急救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搶救,能夠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5]。同時對患者進行各項生命特征的監測能夠及時地發現患者的異常情況,便于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對患者進行呼吸道護理、疼痛護理、休克護理和并發癥預防,并對患者進行術后肢體功能康復鍛煉,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病情的好轉率[6]。在該次研究中,通過對該院的120例下肢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采取兩種不同的護理方式,并對其護理效果和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好轉率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的好轉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整體護理對下肢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護理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下肢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采取整體護理,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病情的好轉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患者的康復,作為一種有效的臨床護理手段,值得在應用中推廣。
[1]郟鳳珠.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急診室護理措施分析[J].醫學信息,2015(27):317-318.
[2]馬秀春.對下肢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進行急診護理的體會[J].當代醫藥論叢,2014(4):211-212.
[3]楊曉燕.對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進行綜合性急診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22):64-65.
[4]李雙,張建華.綜合性急診護理干預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23):68-69.
[5]吳威.綜合性急診護理干預對多發性骨折合并缺血性休克患者的療效影響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21):67-69.
[6]王偉華,李寧川.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6):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