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福
哈爾濱市道里區中醫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16
乙型引炎病毒感染為現代社會中個體生活中極為常見的一種病毒感染,可以被理解因為感染乙型引炎病毒而引起的一類感染性疾病[1]。乙型肝炎的誘發原因和機體免疫應答能力相關聯,與他類常見疾病相比較,乙型肝炎的發病機理體現出復雜性特征[2]。現代醫學研究普遍認為,慢性乙型肝炎的成因多數與病毒復制能力以及個體免疫能力不斷下滑相關聯。積極探尋慢性乙型引炎臨床治療手段,已經演變成現代醫學領域中重要課題之一[3]。該文選取2014年10月—2017年1月該院收治的100例采用對比分析方法,以舒肝解毒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為論點,現報道如下。
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選擇該院診治的100例慢性乙型引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滿足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共同編制的“慢性乙性肝炎防治指南”標準。患乙刑肝炎或有HBsAg陽性病程大于半年,現HBsAg和 (或)HBVDNA依然為陽性。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0例。治療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16~67歲,中位年齡為 (47.1±3.9)歲;病程7個月~8年,平均病程(4.9±0.4)年。 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27例;年齡19~68 歲,中位年齡為(50.7±4.2)歲;病程 8 個月~7 年,平均病程(4.1±0.3)年。
對照組:行常規護肝治療模式。具體做法如下:護肝片口服,4片/次,3次/d;復方甘草酸普片口服,3片/次,3次/d,3個月設置為1個療程。治療組:采用以自配的舒肝解毒湯為基礎方辨證加減治療模式。舒肝解毒湯藥物構成成分與劑量如下:柴胡10 g,白芍15 g,雞骨草 3 g,草薛 10 g,五味了 10 g,甘草 5 g;辨證加減:若患者有舌苔泛黃厚重且油膩,畏懼濕熱的患者外加綿茵陳30 g、土茯苓30 g;若患者存在胸部不適感強烈,經常嘆氣,脈搏沉重而遲緩等現象外加佛手10 g、香附10 g;若患者有食欲不振、嘔惡、舌苔泛白,情緒焦躁者外加蕾香10 g、佩蘭10 g、法半夏10 g。上述中藥方1劑/d,開水煎熬,濾渣,早晚分頓溫服,3個月為1個療程。
觀測2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TBIL、AST、ALT、A/G) 與肝纖維化指標 (IV-C、LN、HA、PCⅢ)。痊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大體消失,癥狀基本消除,肝臟與脾臟腫脹現象基本不變或有減小趨向,患者疼痛感顯著下降,肝功能各項指標大體正常,數值穩定高于1年;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總分有顯著降低的態勢,肝臟與脾臟腫脹現象維持原狀,肝功各項指標有所降低,維持時間大于3個月;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總分值降低幅度約為30%,肝功各項指標沒有明顯變化。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對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百分率(%)表示,對其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2組患者各項肝功能指標 [血清總膽紅素(TBIL)、血清谷草轉氨酶色 (AST)、血清谷丙轉氨酶(ALT)、血清白/球蛋自比值(A/G)]以及肝纖維化指標[Ⅳ型酸原(IV-C)、層粘蛋白(LN)、透明質酸(HA).III型前膠原(PCⅢ)]指標相比較,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3個月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肝功能與肝纖維化各項指標均改善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表2。
研究組中治療總有效率為96.0%,其中痊愈36例,有效12例,無效2例;與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4.0%,其中痊愈18例,有效14例,無效18例相比較,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
組別TBIL(mmol/L)治療前 治療后AST(U/L)治療前 治療后ALT(U/L)治療前 治療后A/G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n=50)對照組(n=50)31.8±1.7 32.7±2.5 19.7±0.6 25.3±0.8 93.1±4.6 94.2±3.9 26.9±1.9 39.7±2.3 174.9±40.2 175.9±42.9 34.7±3.9 50.6±4.8 1.4±0.4 1.3±0.5 1.9±0.5 1.5±0.3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水平對比(s)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水平對比(s)
組別HA治療前 治療后LN治療前 治療后PCⅢ治療前 治療后IV-C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n=50)對照組(n=50)271.4±34.9 270.9±39.1 123.7±14.8 206.2±5.9 187.5±24.4 191.4±23.7 104.1±13.7 124.7±13.4 185.4±71.7 182.9±69.8 120.4±23.0 159.2±20.7 176.8±25.7 182.1±25.1 78.4±14.3 103.7±17.9
在中醫范疇中,慢性乙型肝炎和肋痛、黃疸等癥狀類似,病灶位置主要在在肝臟和膽上,和心、腎、脾、胃等臟器有關[4-5]。自配的舒引解毒湯辯證加減治療方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臨床治療期間的應用,能夠大幅度使患者各項指標與臨床癥狀發生顯著改善,并且用藥期間體現出安全性與簡易性特征,具有很大的普及與應用價值。
[1]聶尚燕,趙蕾,麻慧宇,等.恩替卡韋聯合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31(23):2281-2283.
[2]楊年歡,袁國盛,周宇辰,等.恩替卡韋聯合復方鱉甲軟肝片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96周的臨床療效[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6,36(6):775-779.
[3]張建榮.探討拉米夫定聯合自擬復方乙肝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 [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3):148-149.
[4]梁海雄,黎麗群.舒肝寧注射液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臨床研究Meta分析[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11(8):1057-1062,1066.
[5]劉春燕,張龍琪.扶正化瘀膠囊聯合阿德福韋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和機制研究 [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10):121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