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軍+張佳
一、國內中醫藥院校女大學生就業現狀
中醫藥院校的專業針對性強,既有普通高等院校大學生就業的共性問題,又有著其特殊的方面。在實際就業過程中,數據顯示,中醫藥院校女大學生被用人單位直接或間接因性別歧視拒簽率近30%。從整體上看,中醫藥專業女生普遍呈現出就業面窄、簽約率低等特點,已成為中醫藥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難點。這種現象的發生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多種原因相互作用的結果[1]。
二、中醫藥院校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分析
1.女性自身層面就業的限制
(1)女性劣勢及傳統價值觀的影響。由于長期以來,傳統的女性社會角色導致女性相對于男性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家庭上,這成了直接影響著女大學生就業的不可避免的劣勢。此外,由于女大學生畢業時正直適婚適育年齡,而婚育將影響女性員工對工作的投入精力和投入時間,因此招聘單位對女大學生的年齡、婚育狀況等有著更加苛刻的要求,而年齡偏大的未育女大學生,將處于非常不利的競爭地位。
(2)自身期望值較高,對工作挑剔。在高校就業工作中不難發現,女大學生對將來從事工作的期望值普遍較高。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不少中醫藥院校女大學生對工作的地點、環境、工作性質、薪資福利待遇等要求高,大約有80%的女醫學生有到大中型醫院工作的愿望,不愿意到基層和邊遠地區工作;同時,由于醫學專業的學生從一名學生成長到一名能夠獨立出診的大醫生,至少需要5~8 年的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的過程,面對漫長的成長期,投入成本高,導致醫學女大學生在擇業時不愿降低就業期望值。
2.高校就業與生涯規劃教育不足
(1)高校辦學與市場實際需求脫節。近幾年來,全國各大中醫藥院校不斷擴大辦學規模,大量中醫藥院校畢業生涌入人才市場。而學校的專業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方法等環節還并沒有完全適應就業市場對人才素質的新要求,導致學生所學內容與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難以在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2)高校缺乏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目前,高校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指導相對比較重視,但是目前的就業指導存在著重“量”不重“質”、盲目追求覆蓋面等問題,往往是在整個班級或者整個專業內進行籠統的指導。就業指導的方式也多為講座類,互動性差,缺乏有針對性的、細分化的、深層次的具體指導,女生的特點和需求難以得到應有的關注。即使在就業指導后,很多女生依然并不知曉她們在職業上的特長和優勢所在,從而無法真正發揮就業指導的引導和幫助作用的發揮[2]。
3.社會環境對女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1)社會規章制度的不完善。國家尚未形成完善的社會規章制度,以解決針對用人單位在聘用女大學生工作后一系列問題,切實保障女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二者的切身利益。雖然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都在保障女性就業方面明確規定男女享有平等就業權利和相關權益,實現就業機會均等化,但是這些法律法規基本都是原則性的,缺少相關的監察、激勵和懲罰措施,因此“就業平等”目標的實現仍然是一種奢談。
(2)社會對女大學生的職業定位的影響。傳統的主流價值觀念對女性社會成就的期望值較低。用人單位也通常會認為女生雖然認真踏實,但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雖然在校期間成績優異,但實踐能力不足;難以全身心投入工作,發展潛力不足;等等。因此,相同條件下,用人單位更愿意選擇男生,而不愿聘用女生。
三、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對策
1.深化教育改革,加強教育引導
高校要突出能力本位,加快改革,努力實現“四個轉變”,即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從灌輸教育向互動教育轉變,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從單一傳授知識向技能培養轉變。要注重對女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教育引導,可以通過社會成功女性的正面形象(如董明珠、楊瀾等)和女大學生就業的成功案例,強調女性特點在未來工作中的有利方面,幫助女大學生樹立自信。
2.強化“扣子”意識,做好生涯規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說明了做好生涯規劃的重要性。針對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學生家長要從生涯規劃的角度入手,從高考填報志愿開始,與學生一同制訂詳細可行的大學發展規劃,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在進入大學后,要不斷修訂完善生涯規劃的方案,根據單位招聘的要求,在專業水平和其他技能(如英語、計算機)等方面不斷完善自我,提高日后就業競爭力。
3.打造就業平臺,拓寬就業渠道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要充分利用當前移動互聯網技術,為女大學生就業打造平臺,搭建學生與用人單位的橋梁。一是運用移動互聯新技術搭建靈活多樣的就業信息服務平臺,推進地方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網與高校校園網、公共招聘網有效鏈接,打造互聯互通、優質高效的“互聯網+就業服務”模式。二是構建“大數據+就業”新模式,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為“互聯網+就業”提供有力支撐。三是建立O2O就業新模式,實現線上線下有效互動,讓求職者和用人單位均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就業創業服務。
4.擴大政策支持,完善制度法規
政府的支持無疑是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強大助推力。為了促進女大學生就業,建議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四點措施:一是采取稅收減免、財政補貼、基金支持等優惠政策鼓勵用人單位招用女大學生;二是為創業女大學生提供免息貸款,扶持創業;三是搜集信息,定期舉辦女性專場招聘會;四是為待業女大學生提供培訓和繼續教育。
國家和社會各界應該切實樹立“男女平等”的觀念,完善各項關于就業和反對性別歧視的立法,保護女大學生在就業中應該享有的權益。在立法中要加大對用人單位歧視女性行為的懲罰力度,使得用人單位意識到性別歧視所要付出的成本代價,進而降低性別歧視行為的發生幾率,切實保障女大學生在就業中的合法權益。
5.加強自我提升,打造良好心態
女大學生要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劣勢和“短板”所在,通過自我學習、自我提升,不斷完善自身形象,提高就業的競爭力。同時,要培養良好的擇業就業心態,改變眼高手低的思想,俯下身子,堅持先上崗后就業,放下“架子”,提高自己的擇業成功率。
參考文獻:
[1]夏 爽.醫學專業女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10(7):105-106.
[2]袁培紅.女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D].蘇州:蘇州大學,2013.
[3]張 進.提升就業能力: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選擇[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37-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