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英
當今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是我們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一改革內容的影響意義十分深遠。要落實好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方案,必須要在國家層面、政府層面、社會層面以及高校層面給予鼓勵措施,多方位的聯合培養系統。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越來越多的崗位出現了人員飽和的局面,如今每年大量的大學生畢業就面臨失業,這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穩定等方面帶來了隱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成為了國家必須面對的一道難題。如今現有的教育體系嚴重缺乏就業的市場需求導向,學生接觸的很多知識都是很傳統的,落后的,沒有與社會接軌的,這就導致了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后進入社會什么都不會做的尷尬局面。我們的教育必須要正視這個問題,在高校里除了我們的專業知識需要改革,和社會實踐想結合以外,我們還應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大學生是高等教育成果的載體,他們有著較高的綜合素質,他們是時代與知識結合的產物,通過我們國家、政府、學校的引導,幫助實現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創業,不僅僅可以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還可以使社會經濟多元化,讓社會市場融入更多的經濟產品,這對于國家的穩定發展,創新經濟的轉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創新創業,在國家社會層面上來說不僅意義重大,在實現大學生自我人生價值上來說也是意義重大。大學生創新創業不僅僅解決了自身就業問題,還可以把自己的興趣,人身追求以及工作結合起來,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
二、大學生創業創新精神培養存在的問題
1.對大學生創業創新精神培養的理念認識不足
當今高校還有很多領導對國家對于教育行業的一些改革或者建設性意見還不是很重視,對于創新創業精神培養的文件要求也不是太在意。很少有高校把創新創業這種社會急需的新型人才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中,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這些學校是很難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計劃的。即使有一些學校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納入大學生人才培養計劃當中,但對于創新創業精神培養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對于這種人才應當具備的具體素質還不是很明確,對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一些具體方法方案甚至是毫無頭緒。
2.培養方法沒有系統性
很少有高校對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編制出一份完善的實施方案,人才培養沒有系統性。當前一些學校的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主要是在公共選修課里面開設一些管理類,創業類的一些基礎的選修課,或者是邀請一些名企高管到校園做宣講;又或者開設一些創業創新培訓班等,但是這些方案,活動都是獨立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培養體系。如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和我們的專業能力培養不一樣,專業課有著完整的培養方案,不論從基礎知識到步步深入的專業技能,還是一些實驗課 ,實習活動又或者一些教學活動,它們互相促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習系統。但是我們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也是最近幾年才提出的,它沒有形成像我們專業課一樣的一門學科。
3.創業創新精神培養缺乏專業的教育資源
根據相關調查發現,當前我們的高校在關于創新創業方面培養的資源主要是以下幾類:第一種就是一些經濟管理類專業的老師,他們在學校開設了一些相關的創新創業選修課,為學習傳授一些創業知識,但是這些老師很多其實是沒有經歷過創業的,教學內容大多是收集各種資料并整理出來教授學生,這樣的教學內容偏向于理論化,沒有很強的實踐性,不能對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指導性的作用。第二種就是學校邀請的一些社會名企高管,讓他們來學校做一些講座等形式的活動,雖然這些人的講座與社會實際相結合,但是這種零散的講座并沒有有系統化。并且現在學校很難形成一套類似于我們專業課程的一種考核,評判標準,對于創業創新精神以及能力的學習效果我們是很難建立一個有著監督,管理以及評價的系統。大學里我們提供的各種培訓機會,我們是很難保證學生能有效的學習到,并將其化為實踐的重要理論。
4.社會、政府和學校沒有形成一個系統
雖然很多高校開展了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相關的活動,但是多以學科的競賽、或者科研創業活動的形式開展。這種培養對策沒有有效利用國家、政府、社會一些資源,獨立于這些。這樣的培養政策局限性很大,與實際的社會生產實踐相脫節。學校、社會企業、國家政府這三者沒有產生一些合作,使學生在校園里接收一些實際的,應用性能很強的知識。
三、大學生創業創新精神培養的路徑
1.創建相關教學管理資源
要落實好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我們需要和專業課程一樣建立一些完善的管理機制。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培養教學管理資源要注意三個內容:第一個就是需要開設一些公共選修課程,邀請一些社會高管或者是創業成功典范的人士來學校做一些講座。為學生講授關于創新創業的一些理論知識和實際創業的經驗,方法。第二點就是,因為我們的很多老師沒有真正的創業經歷,對學生講解的內容大多空洞,實踐性差,所以我們的學校要大力支持創新創業精神培養的教學。學校應該對開設相關選修課程的老師提供一些去企業,生產前線,培訓學習的機會,讓我們的老師了解在社會創新創業相關的一些國家支持政策,或者一些可操作性,經驗性的東西。只有讓我們的教學老師提高實踐能力,才能在課堂上為我們的學生講授與社會接軌,實際接軌的知識。第三點就是支持大學生在校期間創業。大膽改革學分制,在大學學習期間對于要創業的學生我們可以采取保留學籍,讓其以后返校可以繼續學習完成剩余的學業,并且對于著一類學生在學分上的取得可以給予更多的幫助性政策,這樣一種大膽的管理制度。通過以上的措施,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各種關于創新創業的學習機會,甚至是實踐機會,激發他們對于創新創業的興趣。
2.創造出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環境
當今社會對于很多大學生大學期間自主創業、兼職工作、自愿者活動等都有片面的認識。有部分家長甚至是教育工作者認為學生的本職工作就是搞好學習,這樣才對得起家長、學校。對于部分大學生大學期間自主創業的行為不是怎么看好,即使是對于畢業的大學生,社會上也會認為經驗不足等各種問題不是看好他們的創業行為。endprint
我們需要改變社會教育的理念,轉變這個社會對于大學生創業的傳統觀念。讓社會意識到大學生創業是一種社會需求,大學生創業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行為,樹立勞動是光榮的,創業更是光榮的社會觀念。要營造出這樣的環境就需要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府出臺各種大學生創新創業鼓勵政策,并且大力宣揚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
3.完善大學生創業服務制度
我們的學校除了開展一些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知識講解課程以及活動外,我們還需要采取一些具體的,實際的措施來幫助我們的大學生實現真正的創業活動。我們高校可以和政府合作在學校設立專門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機構,機構人員需要接受一線的培訓。設置的機構專門針對大學期間對創新創業有濃厚興趣,或者是在學校的相關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同學,為他們開設學分制度形式的課程,并且設立專項資金,對于有創業計劃的同學可以通過申請,經過審核就可以領取創業資金。同時對于學生的創業活動,我們的機構人員會提供相關的咨詢,建議等服務。甚至對于特別優秀的同學我們的學校可以直接推薦給政府,讓政府相關部門給予特別的政策幫助。
我們的政府同時還應該落實好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基地。由政府或者社會愛心企業捐贈的資金,建設出屬于我們大學生創業的集中基地。我們有創新創業計劃的在校或者畢業大學生通過相關的審核就可以獲得幾年免費提供的創業辦公樓,為我們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必需的場所。我們的政府可以再創業基地設置大學生創業咨詢機構,免費的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各種服務,比如:創業指導,創業建議,或者國家政策咨詢等服務。
除此以外,我們還要真正落實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相關扶持政策。大學生創業都是從小企業開始的,我們要在稅收方面,證照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費用給予實際的幫助。通過減免各種費用減輕大學生創新創業初期的資金壓力,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大創業計劃中。
四、結語
在當今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有著長遠的意義。積極地實施推進大學生創業是國家發展創業型經濟,建立新型經濟模式的重要方法。如今社會各個行業競爭激烈,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很多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我們的社會需要有更多的崗位,甚至是說更多新型的崗位來解決這個社會問題。如今各個國家對于大學生創業都是相當重視,國家政府也是出臺了各種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為了改變著個現狀,我們的國家、政府、社會以及學校等都要想辦法真正落實這一戰略,并且形成聯動,給我們的大學生創造出濃厚的創業氛圍,使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培養得到真正的落實。我們的大學生接收過高等的教育,相比于在教育沒有普及年代的很多創業人來,他們有著較高的綜合素質,他們是如今國家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有著巨大的發展潛能。利用好他們,利用好國家教育的成果,對解決如今社會就業問題,以及國家創新經濟轉型都有著不可替換的地位。同時大學生創新創業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說也是解決自身工作問題,也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陳杜昊,張德馨.獨立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對策初探[J].知識經濟,2015(19):129-130.
[2]侯 勇.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現狀與培養對策探析[J].中國市場,2015(39):90-91.
[3]呂開顏.本科院校文科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對策[J].遼寧經濟,2014(10):80-81.
[4]劉余鎮.談創業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J].商業時代,2007(12):67-68.
[5]鄭 丹.淺析“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與培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6(7):141-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