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榮華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高職學生翻轉課堂教學過程的學習適應性問題,綜合運用問卷調查并口參與式觀察法等多種方法展開數據的搜集、整理,進而展開研究,分析、查找引起學生翻轉課堂學習不適應的主要因素。經過分析、研究,尋找加快高職學生翻轉課堂學習適應性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職;翻轉課堂;適應性
1學習適應性
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提出認知發展包括同化、順應和平衡三個基本過程。同化和順應是適應的兩個過程,同化和順應之間的平衡,就是認知結構的適應過程和形成與發展過程。適應是指通過豐富和發展主體的動作以適應客體變化的過程,學習適應性是指學習者主體依據學習環境和學習需要,在具體學習情境中完成學習活動任務,通過調整自身條件,形成與學習情境相平衡和相適應的心理與行為過程。
2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首先由教師創建教學視頻,學生在家或課外觀看視頻講解,然后再回到課堂中進行師生、生生面對面的分享、交流學習成果與心得,以實現教學目標為目的的一種教學型態。在國外,翻轉課堂最先是在美國的中小學實施,2007年開始,大學課堂中逐步嘗試翻轉課堂改革。在國內,翻轉課堂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2011年,重慶市江津聚奎中學開始翻轉課堂基本模式的探討,到2013年,“C20慕課聯盟”的組建,翻轉課堂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熱點。
3研究設計概況
為系統回答“高職學生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學習適應情況如何”、“影響高職學生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學習適應性的因素有哪些”等一系列問題,本研究依托烏魯木齊職業大學開展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的公共計算機課程進行教學實踐,并將該授課班級的在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問卷調查、訪談和觀察等多種方法進行數據搜集并展開深入的調查研究。
在為期18周的課程學習中,15個單元的學習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方式,每個單元的學習流程如下:①學生利用藍墨云班課對教師提前準備的視頻資料進行課前自主學習;②學生通過基礎練習檢驗課前自學情況;③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答疑;④課后,學生利用藍墨云班課就本單元內容進行拓展知識學習:⑤學生通過提高練習對課后拓展學習內容進行檢驗。期間,每個環節中教師參與到學生中,在線進行指導與交流。
筆者在此過程中對藍墨云班課及面授課堂進行了參與式觀察,并在課程后期發放了學習適應性調查問卷,以期深入了解高職學生翻轉課堂教學中的學習適應情況的現狀及影響因素。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42份,回收問卷42份。其中有效問卷42份,問卷有效率為100%。
4高職學生翻轉課堂教學中的學習適應情況分析
4.1整體情況分析
為從整體上了解高職學生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學習適應性情況,本研究設計了“你對本門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包括課前基礎學習、集中面授、課后提高學習)的適應情況如何”的題項。該題的回答只有9.52%的人認為自己“完全適應”這種教與學的方式,有40.48%的人認為“比較適應”,有42.86的人認為“一般”,有4.76%的人認為“比較不適應”,另有2.38%的人認為“完全不適應”。
為深入了解學習者基本情況對翻轉課堂學習適應性的影響,筆者從網絡熟練程度、手機APP運用熟練程度、上網便利程度和網絡學習經驗等維度對學生學習適應感進行了對比分析。分析發現:①學習者對于計算機與網絡常用操作的熟練程度對其翻轉課堂學習的適應性有顯著影響,本身對計算機以及網絡操作存在困難的學生,對于翻轉課堂學習中遇到的不適感更強。②學習者自己擁有個人計算機,并能夠自由上網的學生在翻轉課堂學習中遇到的不適感更低。③熟悉智能手機中的軟件運用,并能隨時隨地上網的學習者在翻轉課堂學習中遇到的不適感更低。可見,學習者接觸網絡的時間多少、上網的便利程度和網絡學習經驗等基本情況均對學生混合學習適應性有重要影響。
本研究利用李克特五點自評量表的形式從學生自身能力(包括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自主學習)、課程建設(包括課程管理、難易程度、活動內容設計和視頻教程制作)、學習環境(包括網絡平臺、網絡設施、網絡環境和面授環境)、學習支持(包括認知支持、情感支持和技術支持)5個方面對影響混合學習適應性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學生自我評價調查結果發現,大多數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嚴格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學習(1.88),也比較愿意占用自己的課外時間來進行補充學習(2.26,2.40)。學生經過自小學到高中的傳統教學,對于原有的教學方式比較熟悉,面對新的教學模式需要再學習與再適應,數據結果顯示排斥新的教學模式(3.12)是引起學生進行翻轉課堂學習不適應的首要因素。另外,學生對于不太熟悉翻轉課堂教學流程(2.57)、課前、課后練習的內容量(2.57)以及難易程度(2.52)不合適等因素是引起學生進行翻轉課堂學習的不適應的次要因素。
4.2高職學生翻轉課堂學習策略分析
大多數學生在自我評價中認為都能嚴格遵守翻轉課堂教學要求進行學習(2.24),于是我們將翻轉課堂教學流程細化,對高職學生翻轉課堂學習策略進行分析,見表2。
學習策略方面的調查顯示,學生對于翻轉課堂這種學習方法不善于反思(2.45)是他們無法快速適應翻轉課堂教學中來。通過筆者的調查與觀察發現,好高騖遠的學生不在少數,他們認為課前的學習資料作用不大(2.43),所以對于這部分的學習不夠重視(2.45),對于課前基礎練習的認可度也不高(2.36)。但實際面授課時,任課教師發現很多本應在課前提前學習的內容,學生掌握的往往很不好,這樣一來,對于課后的提高練習自然會覺得容量大、難度高。
4.3高職學生翻轉課堂學習障礙分析
為了能夠進一步了解高職學生不適應翻轉課堂學習的原因,我們設計了高職學生利用翻轉課堂進行學習的最大障礙調查,見表3。
在翻轉課堂教學方式中,要利用手機和計算機來進行每個單元的學習。而數據顯示,學生自己本身對計算機的排斥(3.05)成為學生適應翻轉課堂教學的最大障礙。其次,對于不熟悉藍墨云班課、傳奇教學系統等軟件的使用(2.98)和對于藍墨云班課使用問題(2.76)是學生適應翻轉課堂教學的另外兩個障礙。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發現:多數的學生對于翻轉課堂教學還是比較適應的。少數學生對于翻轉課堂教學的不適應性問題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因素包括學生自身學習習慣、學習支持、課程管理、課程建設等方面。在學生自身方面,缺乏良好的學習策略和計算機信息素養:在學習支持方面,一些軟、硬件技術障礙無法及時解決,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不及時致使課程學習支持不到位:在課程管理方面,對于學生每個環節沒有嚴格進行監督與檢查,使學生忽略翻轉課堂教學的部分流程:在課程建設方面,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練習任務量以及任務難易度調整到最佳。
5結論
基于以上分析、研究,筆者認為,要促進高職學生順利適應翻轉課堂學習,需要整合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學校作為一個大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影Ⅱ向往往是宏觀的,具有指導性意義。在促進高職學生翻轉課堂學習適應性方面,學校應該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給予支持。包括提供開放的網絡教室、良好的宿舍條件、方便的網絡數據接口等,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在引導高職學生適應翻轉課堂學習方面,教師責無旁貸。由于很多高職學生心智并不太成熟,自我約束力也不強,從中學到大學,教學方式上發生太大的變化,學生往往會無所適從,所以要求任課教師在跟隨時代步伐,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同時,要多跟學生溝通、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從技術層面、從知識層面加強師生互動,不斷指導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步驟的理解與掌握,帶領學生盡快適應到新的教學方式中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適應能力。
當然,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適應性,高職學生自身的鍛煉是最為重要的。培養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是大學與中學的區別之一。在學習時間相對輕松自由的大學中,如何合理支配學習時間,就依賴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高職學生除了要有上進心,更需要學會自主學習,確定明確的學習目的,有效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