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平
【摘要】當前小學生對家鄉優秀的鄉土文化不知道、不了解、不清楚的現象比較普遍。文章圍繞“故鄉”這一宏大主題,以東梓關為例,在梳理東梓關地區相關的民俗民風、文化傳承等資源的基礎上,從德育課程、德育教師、德育活動等多個維度整合鄉土文化資源,開展德育主題活動,吸引全體學生參與其中,從小培育家國情懷,從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關鍵詞】鄉土文化資源;多維整合;德育主題活動;東梓關
一、現狀和思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核心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深刻反映了教育的真諦:真正教會兒童并讓兒童健康成長的,是其自身所處的社會。鄉村兒童的生活,除了學校以外,還有鄉村,兩者構成了鄉村兒童生活的主要環境。當前的鄉村教育,尤其是德育方面,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學校層面,而忽視了鄉村生活層面。作為鄉村教育的主導力量,學校從多維度整合鄉土文化資源,深入開展德育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傳統文化,真正走進鄉土,從小培育家國情懷,意義重大。
(一)有利于研究開發校本課程
教育部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材改革應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各地方要“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這就要求教育者在深入解構現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深入開發地方課程資源。
以學校所在的東梓關古村落為例,其位于富陽與桐廬的交界處,是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中點,這里不僅山水綺麗,而且人文底蘊深厚,鄉土文化資源豐富,是一座教育富礦。雖然學校也利用這些資源開展過一些活動,但還只是停留在“活動”的層面上,存在著碎片化、松散化、無序化等不足。如果能整合東梓關古村落的鄉土文化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將對學校德育體系的構建有極大幫助。
(二)有利于深入踐行立德育人的教育宗旨
教育部2014年《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
“家國情懷”的培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關注點。以東梓關為例,以前古村落有過輝煌,也有過沒落,近幾十年一直處于較為貧窮落后的狀態之中,很多當地人說起自己的家鄉,總是一臉嫌棄。這樣的狀態,也影響到了廣大少年兒童的思想發展,很多學生從小的理想是離開家鄉,到大城市去。作為一線教育者,面臨重建學生家鄉自豪感、依戀感的重任。要完成這一重任,整合鄉土文化資源,組織兒童挖掘、整理、弘揚家鄉傳統文化的活動,是一項重要工作。
筆者以為,對于鄉土文化資源的整合,從“德育課程”“德育教師”“德育活動”三個維度入手,圍繞“故鄉”這個宏大主題,進行梳理整合,有序開展活動,是開展德育主題活動的有效策略。
具體操作結構如圖1所示。
二、操作實踐:多維整合,開展“故鄉”德育主題活動
“故鄉” 德育主題活動,重在引導廣大少年兒童通過各項德育實踐探索活動,了解家鄉,認識家鄉,在此基礎上,激發熱愛家鄉的自豪感,同時提高兒童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養。
(一)德育課程的整合
縱觀當前小學教材體系,筆者發現有相當多的鄉土資源包含其中。《語文》《科學》《品德與社會(生活)》《人 自然 社會》《我與杭州》等國家和地方課程中,均有大量神話傳說、名人歷史、民風民俗、傳統小吃和手工藝等內容。教材中的這些內容,和故鄉的相關內容有機整合的話,完全可以把它們搬進課堂,或者把課堂搬到鄉村。
當前教材的編寫,由于受到學科性質的限制,往往各自為政,導致大量內容重疊交錯。為切合實際教學需要,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可以將它們整合成一個主題,以主題實踐活動貫穿首尾,避免出現重復浪費的現象。
以“走進家鄉名人”這一內容為例,學校課程《品德與社會》《人 自然 社會》《我與杭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均有相關內容,詳情如表1所示。
對于各類教材中涉及的這些內容,我們進行了重新梳理和整合,以家鄉的相關主題內容為綱,以教材的相關內容為目,圍繞“家鄉名人”這一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具體開展情況如表2所示。
在開展系列主題活動時,課堂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要求全體學生參與,有的以小隊為主,有的在學校教室里進行,有的則在鄉村村落里開展。
個人認為,德育課程不能過于注重課程形式,更應注重活動內涵。只有活動真正打動了孩子的內心,在他們的心靈中融入了活動所觸發的情感,才能讓孩子真正從內心里對家鄉有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德育教師的整合
德育教育有一個不成文的原則,即人人都是教育者。這里的“教育者”不僅是指任課教師,也指校外的輔導員老師、學生家長以及同班同學、同村同學等。所有這些人員都可能會影響到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這個意思。
本文中的“德育教師”主要指校內的任課教師和校外的輔導員、家長等,少年兒童的同齡人不計在內。
關于校內任課教師的整合、協同,主要由學校教導處負責,將《我與杭州》《綜合實踐活動》《人 自然 社會》等學科的教學任務統一到某一位教師身上,或者由幾位任課教師相互協調配合。這一點在鄉村學校是普遍現象,本文不再贅述。
校外輔導員的整合,需要以活動主題為線索,主動聯系相關社會人員,邀請其參與到德育主題活動中來,這是鄉村學校作為鄉村教育的引領者所必須承擔起來的責任。
以本校所在的東梓關社區為例,學校開展的“故鄉”主題活動具有主題持續時間長、活動內容豐富、活動逐級推進、參與人員眾多等諸多特點。在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整合德育教師的人選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這需要主題活動的設計人、組織者不僅對主題活動的目標、程序、操作、組織等了然于心,還要對涉及活動目的的鄉村社會人員都有相應的了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