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敏強
【摘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和生活應用,這對于學生的心智成長都是極為必要的。文章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基本途徑;原則
一、引言
簡單來說,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情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根據生活實際,解決數學難題。生活中的科學是無窮無盡的,合理利用生活教學,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作用
生活離不開數學知識的應用,隨著數學知識的普及,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編寫的數學教材明顯增強了生活化趣味,在內容編排上出現了諸多與生活情景相關聯的習題,例如,出租車費、購物付款、電腦上網和市場銷售等問題。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地融入生活案例,有助于學生從生活中挖掘和吸收數學基本原理和知識要點,將抽象的數學理論具體化、形象化,借助生活經驗幫助學生健全和完善數學知識體系,使之深切地領會數學所帶來的樂趣,在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數學奧秘的同時,更好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并能用數學原理準確地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充分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此外,生活化的數學課堂能極大地幫助學生發現和感知自我,凸顯個人價值,重塑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為素質教育環境下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
三、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基本途徑和策略
(一)建立生活化學習環境
生活化環境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給學生精神上一種很舒適的感覺,以生活化方式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首先,改革課堂教學組織空間結構,形成全員互動格局。其次,重視教室內的色彩與裝飾布置。教室內的色彩一般宜選擇冷色調,以促使學生平心靜氣地學習;將教學成果物化,展示學生作品和師生合作完成的作品,使師生的精神狀態得到有效的調節。再次,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學習與活動空間,班級人數不宜多,有條件的可在教室開辟休息區,休息區內應有圖書、音響設備、活動器具、飲水機等。
(二)提供富有兒童趣味的生活化學習內容
小學生雖然生活閱歷比較少,但是也有自己的交際圈和生活背景。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充分考慮小學生所處年齡段的特殊性,總結出生活化教學的要點: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與課堂教學內容結合,與生活的多樣性結合。
(三)倡導學生“體驗數學”“做數學”的學習方式
學習來源于生活,但是不止于生活,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將數學與生活充分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的樂趣,在生活中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梢耘囵B學生寫數學日記的習慣,將數學的知識用生活語言表達出來。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也能加深學生對于生活的認知,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道理,養成在生活中學習的好習慣。讓學生通過觀察、模仿、實驗、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獲得體驗,并做出類比,分析,歸納,漸漸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經歷一個再發現和再創造的過程,讓學生從身邊的事情中發現數學,通過身邊的事情學習數學,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
(四)建立人文性的生活化評價體系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要注意把學生的生活、感情、想法等放在第一位,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對其進行教育,但是要注意用合適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首先,學生的學習不可能都在同一層面上,因此教師要分層次地要求學生,對不同層此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標準和方法進行評價,并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其次,教師要明白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不可強硬灌輸,要引導學生自我學習,使學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再次,課堂教學評價應是在一定情境中對學生學習成果的真實評價,而且評價應該是多樣化的,不可拘泥于一種形式,評價的方式應由單一的測試轉向能體現學生發展的多樣化的手段。比如,建立存放學生學習結果及能反映出其學習過程的作品集,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與學生及家長進行反饋交流等。
(五)生活現象導入法
如今已進入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技術被應用到教育體系中,而運用多媒體輔助生活化教學肯定會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心靈上,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睘榇?,教師除了搜尋符合知識點的生活現象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將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用多媒體技術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就活躍了課堂氛圍,用活了教學方法,使生活化教學更加具體可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黃金分割”時,先讓學生欣賞一段“天鵝湖”錄像,引出問題:“你知道芭蕾舞演員在跳芭蕾時為什么踮起腳尖嗎?”“踮起腳尖會很漂亮。”“為什么踮起腳尖會很漂亮?其中蘊含怎樣的數學道理呢?”學生納悶,產生了疑問和探究欲望。“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黃金分割?!边@樣的情景創設,聯系生活,造成懸念,增強了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
四、進行生活教學時需遵循的原則
(一)針對性原則
小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時,一定要注意針對性,生活情境要針對教學內容而設計,好的教學方法最終也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切記不要偏離主題。
(二)趣味性原則
數學知識本就比較抽象,邏輯性、理論性比較強,很容易讓學生感覺無趣。所以數學教師在進行生活情境設計時,要具有趣味性。趣味性的生活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
(三)開放性原則
數學知識理論性比較強,往往一道題有多種解決方法。數學教師在進行生活情境設計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讓學生的思維呈發散狀態,培養其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得出不同的解題答案。
(四)科學性原則
任何教學方法的使用都要以科學合理作為基礎,過度地使用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數學教師所設計的生活情境既要貼合實際,也要符合科學,不可盲目,不管是在語言上還是情境上都要以科學性為原則,才會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五、結語
知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有許多我們未曾發現的奧秘。生活化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參與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局限于課本和校園,更多的是向生活中拓展。在今后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不斷完善生活化教學的方法,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家生,施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長春:東北師大出版社,2011.
[2]余洪慶.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3(05):96-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