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認為德育教育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學生能力在再強沒有德育,那么仍然不能算是一個有健全人格的人。但德育教育雖然重要,可是開展起來又是難的,人心是最不容易進行改變的,它是有道理的,因此要想將德育教育有效落實,必能對學生真正起到教育意義,就需要從心開始,以情動人。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德育優化創新
中職是相對特殊的一類教育,學生們年齡普遍較小,但他們將這一家階段的課程學習后,并不是畢業進入社會而是畢業進入大學,在繼續接受大學教育。大學教育不同于中職教育,中職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教師們都知道,但常常在教學中卻正是這一重要的教育被教師忽略了,因而對中職學生進行德育的優化創新很重要,并且每一學科教學中都需要適當滲透,達到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筆者本文以中職語文教學為例來對德育的優化創新進行分析。
一、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創新優化
語文教學中即使教師沒有特別去進行德育教育,但語文這一學科的自身特點使然,德育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滲透,如教師平時在進行語文知識的講解時常會引導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情感進行分析。其中或愛國或尊師或感恩,每一個內容都有德育的滲透。一些語文教師意識到了語文這一學科對德育教育的意義,在語文教學中也進行德育的滲透,但效果不夠明顯,學生們能接受的并不多,筆者認為這些教師雖然有德育教育的意識,但是并沒有對學生的心產生沖擊,沒有用真正的情感感動學生,才使其在語文教學中沒有發揮出價值。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需要對德育教育進行創新。
1.以興趣為基點進行德育教育
如果教師告訴學生要懂得環保,怎樣去環保,學生的確了解了換環保的理論,但學生并沒有對此有興趣,那么這些教育就成為了一個口號,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又能起到什么意義呢?對與語文教材中這些內容進行德育教育,教師可以選擇以興趣為基礎對學生進行教學,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一些小視頻,如從清清的小河逐漸被人們污染最后成為了黑色的小河,并且允許學生自己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學生對這類具有一定高科技的教學輔助工具有一定的興趣,同時學生在不斷的用多媒體進行污染物的添加時學生會發現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污染,而學生親自操作中也給了學生一種真實的體驗感,學生在這種體驗中能感受到河水的變化過程,如果教師進行的課件制作能較為精良,那么學生更容易受到震撼,進而學生自我心中就能形成環保意識,這樣的德育教育才能真正體現出價值性,同時這樣的視頻還可以作為語文教學的導入,對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提升也有助益。
2.以活動促進德育教育的發展
“實踐出真知”學生知道再多的理論沒有經過實踐,也不能算真正的掌握,對于德育教育也是如此,學生心中知道要熱愛祖國、尊敬長輩、禮讓同學這些理論,教師讓任何一個學生去背誦,筆者相信每個學生都能背誦許多,但是縱觀現在學生們的實際開展情況又有多少學生能做到呢?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需要以活動來助推學生的德育發展。感恩教育在現在學生的教育中缺失嚴重,因此筆者在進行《我的母親》這一內容的教學時就選擇以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筆者在這次課前一周為學生布置了一個開放性的作業,作業內容是一周記錄我的母親,要求學生除在學校的時間外,對母親的生活情況進行觀察,并進行詳細的記錄,因為我們是中職學校,許多學生只能在周末回家,所以筆者對這些學生放寬了條件允許他們只在周末觀察,一周結束后,筆者讓學生對自己的觀察情況進行匯報,在匯報中許多學生意外的掉下了眼淚,他們的理由都很接近,因為他們看到母親要早早的起床為自己準備早飯,還要去工作,工作一天了還要為自己洗衣做飯收拾家務,而自己只需要學習,卻還不好好去學,以后一定要孝順母親努力學習,筆者在這一次教學中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媽媽有多辛苦,而是學生自己用心觀察發現的,并且他們還真的動了情。這或許才是德育教育價值性的真正體現吧。
3.以德育拓展影響學生德育教育
中職學生對許多文學家比較崇拜,如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孔子,再如著名作家朱自清,他們的許多著作都發人深省,而中職語文教材中也有這些內容的體現,因此筆者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有時不單單僅選擇教材中的內容來進行,而是會選擇根據這一課文章的作者或是文章的內容來對學生進行拓展,進而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產生影響,使學生在這樣的德育教育中受益。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閱讀好文章,就是和大師對話!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社會閱歷有限,一篇文章是不足以讓學生對德育內容產生共鳴的,因此他們也無法深入的對文章中的深意進行理解,那么教師就可以在教學內容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拓展,引導學生真正去理解其中的深層含義。例如筆者在進行朱自清文章的教學后還會選擇《匆匆》對學生進行拓展讓學生明白:時間寶貴,學無止境;人活到老學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斷進步,受益無窮。
二、總結
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筆者學生接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并能從德育教育中得到收獲,那么當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感以及需要有具備哪些情感時,學生也能明白認真學習的意義,這不但沒有因德育教育的長期開展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是以這種方式更加促進學生積極對知識的學習,達到雙重教育的目的,語文是一門綜合學科,教師如能將其有效利用,從心開始,以情動人可為學生德育發展提供更有利的支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成為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的人。
參考文獻:
[1]馬洪興.語文課上雕塑心靈——淺談初中語文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嘗試[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7(09).
[2]韓磊.潤“德”細無聲——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3(08).
[3]李華平.用整個生命擁抱語文——25年語文教學與研究道路的回顧與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5年02期.
作者簡介:
周逸蕾(1991—),女,漢族,江蘇蘇州人,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