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琳珍
摘 要:大學生生命觀現狀不容樂觀,生命教育的開展是解決大學生漠視生命現象的必然選擇。本文通過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來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自1999年起,我國高校連續擴大招生規模,高考錄取率從36%提高到59%,目前,我國高校在校生已達2500萬人。當今中國,經濟在飛速發展,社會在劇烈變化,各種文化激烈碰撞,紛繁復雜的環境給大學生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震蕩,使他們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命困頓。尤其是2007年初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使本來就不樂觀的大學生的生命觀現狀雪上加霜。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迷失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尋覓不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導致大學生輕賤自己和漠視他人生命的現象不斷發生。生命教育的開展是解決大學生漠視生命現象的必然選擇,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
一、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的生命教育處于良好發展的態勢,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各高校的課程及課外活動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學校層面上,幾乎所有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及其他課程當中,都涉及到生命及安全的教育,各個高校都設有專業的心理健康輔導機構和專業的心理咨詢人員,同時,學校在各種場合都會強調尊重生命、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性,為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環境,營造了積極健康的氛圍。學生層面上,當代大學生對家人、對學校、對社會都有強烈的責任感,能用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勇敢地面對挫折和失敗。大學生的主流是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并能努力追求生命價值的,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渴望能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質,實現生命價值、完善自我,為和諧社會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二、大學生生命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生命教育起步較晚,目前我國高校的生命教育還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是高校進行生命教育研究的理論基礎還是不夠堅實,還沒有高校開設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沒有專業的生命教育方面的教師,現在的生命教育只能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憑借自身的經驗來指導和引導學生。同時,大學生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導致他們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喪失了基本的判斷能力,對待生活缺乏熱情、沒有目標,部分心理脆弱的學生得不到切實有效的幫助,自我保護意識差、防范他人的技能欠缺,這些現象仍普遍存在。
三、大學生生命教育對策研究
早在云南馬加爵事件后,邱偉光教授就曾撰文指出,“大學生應補上生命教育這一課”。大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正處于快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階段,生命教育在大學階段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良好的校園環境使教育對象能置身其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健康的理念,而病態的校園環境也會對主體造成消極負面的影響,《孔子家語·六本》中說的:“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自臭;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自香。”[1]所以,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釋放郁積在心中的不良情緒,凈化心靈,撫慰情感。高校要充分利用櫥窗、海報、宣傳欄、校園雜志、學校網站和學術活動等平臺開展生命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等各種通訊宣傳典型正面的事例、傳遞正能量,促使大學生珍愛生命、尋求人生的意義,使身心健康
發展。
(二)將生命教育融入課程教學之中
依托現有資源,根據不同的學科進行不同的傳授,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和不同的受教育者做出正確的引導,只要是有關生命的話題,都可以借題發揮,為大學生提供多視角、多維度的知識體系,多傳授一些積極,典型的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鮮活事例,讓大學生了解更多有關生命的知識,進而擴大開展生命教育的影響力。
(三)在實踐活動中滲透生命教育
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包括實習都是鍛練培養大學生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形成正確的生命意識與生命態度,提高耐受挫折能力的平臺。[2]高校要充分發揮學生會及學生社團作用,分年級、分階段組織開展相關的生命教育實踐活動??梢越M織學生去敬老院關愛慰問老年人,參加無償獻血活動,組織觀看優秀的勵志片,觀看“生命分娩”教育視頻,探望生病的同學等。讓他們在生活中去感悟生命教育、感受生命價值。
(四)關注特殊群體學生
在科技和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外部環境給人們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無數發展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生存壓力和困惑。大學生中有的信仰缺失,迷失自我;有的壓力過大,精神經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有的價值取向扭曲,功利化思想嚴重;有的整天沉迷于網絡中,不愿意何親人、同學吐露情感;有的家庭困難,對生活沒有信心;有的家庭變故,懷疑人生等等。高校應重點關注這類學生,他們發生突發事件的幾率較高,要做好定期篩查、主動干預、積極預防,減少危及生命的事件發生。
(五)開展生命教育主題活動
高校可以利用各類節慶日、重要紀念日舉辦一些愛國愛黨教育活動;可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進而重視自己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可以通過安全意識教育,使大學生獲取一些基本的自救技巧和應對突發事件所具有的心理素質;可以通過法制教育,讓大學生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可以通過有關生命的專題講座,培養大學生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高尚情操。從而使大學生主動去追求人生意義和生命價值,從而更加自覺地擁有自強的生命力。
(六)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進入大學的第一天,學校就應該幫助他們訂制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學學習要有什么樣的目標,畢業后職業愛好和職業道路,選擇什么樣的人生伴侶、如何在自己的職業領域發展自我、實現自我。大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認真、精心地規劃好自己的人生。老師要通過指導大學生規劃自己的人生,幫助他們正確看待人生,理性應對挫折,在挫折面前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只要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成功和幸福的。
參考文獻:
[1]鄧志平,石琳琳.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探討[J].高教論壇,2013年第11期.
[2]陳建華,肖家芳,江曉萍.大學生生命觀的調查與思考[J].當代青年研究,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