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開宏
摘 要:該文介紹了發展農村沼氣的重要意義和綜合效益,分析了發展農村沼氣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沼氣;效益;問題;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3.2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2-0160-02
發展農村沼氣事業,對于實現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農業、農村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開發生物可再生能源、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和大氣污染、促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品質、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都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在中央投資的帶動下,農村沼氣事業發展迅速,由過去的以戶用沼氣為主向多元化發展新格局轉變,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1 發展農村沼氣的效益
1.1 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可分為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其中,直接經濟效益包括節約煤炭、液化氣、薪柴等能源開支,沼液和沼渣施肥節約的化肥和農藥開支;間接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發展種養業、促進農產品品質提高、節約勞力等方面。
1.1.1 產業發展 沼氣工程以畜禽生產為基礎,產生的沼液沼渣用于農業生產,實現循環利用。以沼肥生產的農產品不僅符合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條件,部分產品還能夠認證為綠色食品,農產品不僅產量增加,而且質量提高,價格增加,增收明顯。一般市場上蔬菜、水果等無公害產品和綠色食品的銷售價格比未認證普通農產品價格要高20%左右。
1.1.2 少用化工能源 通過沼氣工程的實施,將農戶生活使用的液化氣、燃煤,轉變為使用動物糞便產生的沼氣,節約了農民的生活用能支出。據調查,建一口8m3戶用沼氣池,年產沼氣近385m3,可以解決一家4口人的生活炊事用能,相當于節約薪柴1.5t左右,煤1t,電100kW·h左右,減少家庭支出500元左右。1個沼氣池每年產生的沼液、沼渣12.5t,可滿足0.27hm2農田的有機肥需求,減少20%左右的農藥和化肥施用量,可少支出1200元/hm2左右。
1.1.3 帶動養殖業 沼氣工程建設為養殖業糞污處理找到了辦法,帶動規模養殖戶不斷增加,飼養量越來越大。2017年底全椒縣各類畜禽規模化養殖戶已達1200多戶,其中規模化養豬戶286戶,規模化養雞戶912戶。規模養殖的興起,帶動了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全縣現有畜禽養殖業專業合作社169家,社員6217人,帶動全縣10個鎮5000多戶發展養殖業生產,入社的養豬社員2000多名,全年出欄33.2萬頭。
1.2 生態效益 沼氣工程將動物糞便和農作物秸稈收集利用,發酵產生沼氣,農民使用清潔能源沼氣作為生活用能,能有效地改善村莊和農村生活環境,減少秸稈焚燒帶來的大氣環境污染問題,加快美好鄉村建設步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起到示范帶動作用。據測算,全椒縣4300多口沼氣池,每年處理動物糞便12.5萬t,年產沼氣166萬m3,產生能量378.82億kJ,相當于形成約830hm2的林木畜積量,減排二氧化碳約1萬t;減少煙塵1億m3約730t,每年提供54000t優質沼肥,減少了100t化肥的使用。
2 存在問題
2.1 農村戶用沼氣使用率下降
2.1.1 農村勞動力的轉移 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勞動力大量向集鎮和城市轉移。農村勞動力的逐年減少,分散經營養殖農戶隨之削減,各類規模養殖戶不斷增加,飼養量越來越大。就全椒縣而言,由于廣東溫氏集團的入駐,帶動了大批規模化畜禽養殖小區的發展,影響了戶用沼氣的推廣應用和發展。
2.1.2 村莊整體拆遷 隨著美好鄉村建設的深入,拆遷村莊,置換土地,建設新的居民點工作正在快速推進。在新居民點的規劃中,很難考慮到農戶以家庭分散養殖模式的養殖業規劃。
2.2 大中型沼氣工程整體運行不佳 大中型沼氣工程存在注重項目投資建設、忽視后續管護服務等問題。究其原因:一是大中型沼氣工程投資大,回收期長,運行成本高等,影響了養殖企業建設工程的積極性;二是大中型沼氣工程運行和管理不到位,影響了沼氣工程效益的發揮。
2.3 “三沼”綜合利用水平不高
2.3.1 缺少典型示范 農戶和養殖企業認識不到位,沒有真正看到利用“三沼”發展生態農業帶來的具體經濟效益。應通過“三沼”綜合利用的示范帶動,讓農戶和養殖企業認識到沼渣沼液不僅是解決用肥問題,還是提高農產品品質,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和循環利用的有效途徑。
2.3.2 綜合利用成本的增加 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農村輕壯年勞力基本都流向了城鎮,農村勞動力成本大幅增加,同時也提高了運輸成本,阻礙了“三沼”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2.3.3 抽渣和運輸設備少 目前,與沼氣產業相關的設施設備生產廠家還相對較少,造成沼氣后續管護和綜合利用的一些設施設備技術含量不高,比如一些抽渣和運輸工具技術不成熟,操作不方便等。
3 對策建議
3.1 因地制宜發展戶用沼氣和中小型沼氣工程 在農戶有散養習慣、居住偏僻且分散和養殖場較集中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8m3左右戶用沼氣和100m3左右中小型沼氣工程,同步實施改圈、改廁、改廚。實施“三沼”綜合利用,發展優質高效生態農業,促進種養業增效增收和美麗鄉村建設。
3.2 因地制宜發展大型沼氣工程 在農戶居住較集中、畜禽糞便和秸稈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以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為主要原料的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建設規模在500m3以上。生產的沼氣用于集中供氣、供暖、發電等多元化利用。沼渣沼液用于還田、加工有機肥或其它有效利用。
3.3 加強服務能力建設 一是加強農村沼氣科技創新能力,支持科研單位實驗研發,增強沼氣技術基礎研發和成果轉化能力,尤其是加快推廣利用秸稈發酵技術的成果轉化,對于秸稈等草料進出料難、發酵慢等技術刻苦攻關,增加產氣量,實現以秸稈為發酵原料的沼氣技術廣泛應用推廣。二是加強后續管護工作。以沼氣工程設施正常運轉、可持續發揮效益為目標,以落實管護主體、管護責任為基礎,以市場化為導向,積極探索和建立責任明確、制度健全、措施有力的農村沼氣管護隊伍。進一步加強農村沼氣后續管護工作的制度化建設,建立和完善農村沼氣后續管護制度,落實管護措施,確保投資興建的沼氣工程的可持續利用和發揮效益。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