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凡 孫家莉 丁娜
【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品管圈在婦科腹腔鏡手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護理效果。方法 對于我院行婦科腹腔鏡手術的1月~4月患者80例進行術后下床活動時間進行調查,之后運用品管圈對5月~8月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管理,干預后再次調查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結果 干預后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的時間明顯早于干預前的下床活動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臨床護理工作中使用品管圈護理工作方法,能夠縮短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時間,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品管圈;腹腔鏡手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3..02
品管圈(QCC)主要是指在相同的現場與工作性質中由基層工作人員建立小集圈,從而自發性的實施管理[1],醫院在進行細節管理的過程中,QCC在不斷的完善提升,在護理、藥學等方面實施QCC極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從而提高了工作質量[2]。早期下床活動在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中已被高度關注,術后長期臥床不利于腸道蠕動,可增加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生率,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往往因傷口疼痛、管道束縛等原因而影響早期下床活動。針對此現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科病區通過QCC活動進行了婦科腹腔鏡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管理,縮短了腹腔鏡術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的時間,效果較為理想,詳情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室2018年1月~8月住院腹腔鏡術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在對策實施前和實施后檢查各80例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的情況,準確記錄早期下床活動的時間。
1.2 管理方法
1.2.1 建立QCC且確定活動主題,由8人組成QCC,將其命名為“粉綠圈”,其中一人為圈長,另外成員為組員。利用腦力激蕩法確定8個活動主題,在評分時按照其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級政策實施。確定粉綠圈活動主題為“縮短患者腹腔鏡術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
1.2.2 婦科腹腔鏡術后早期下床的現狀把握和目標設定
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的時間進行了現況調查,結果顯示:病區腹腔鏡術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時間超過24 h的發生率為91.3%,主要存在問題為護士缺乏有效溝通能力、護士理論知識不扎實、護士缺乏責任心、護士培訓不夠、護士思想觀念不重視、術后未給予病人止痛措施,患者家屬知識缺乏、未及時協助病人、未告知病人早期下床活動的利害關系、科室未制定相關工作計劃、護士長未重視、患者怕傷口疼痛等,其中因護士思想觀念不重視、缺乏責任心、護士培訓不夠等因素引起的婦科腹腔鏡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時間,累計84.6%。根據80/20原則。本期活動的改善重點確定為加強護士培訓,規范績效考驗,加強監督等因素引起的婦科腹腔鏡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時間的延長率。結合圈能力設定圈活動的目標值,婦科腹腔鏡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時間延長率由91.3%降到11.2%,通過魚骨圖對原因進行分析。圈定要因為科室缺乏護士理論知識的培訓,缺少對護士風險評估意識及預見性護理的培訓;缺乏規范的績效考核等。
1.2.3 制定對策與對策的實施
根據要因提出10條對策,在評分時利用可行性、經濟性、圈能力實施,得分在80%以上的對策共4條,然后進行實施。(1)科室應建立規范的培訓體系:對病區的護士進行護理工作相關規章制度及護理崗位職責及工作流程的培訓,對年輕護士進行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標準、規章制度、安全管理、、健康教育、心理護理、溝通技巧等方面的系統培訓。(2)提高護士的風險意識及預見性護理:患者入院時根據患者的主訴、現病史、既往史等對患者進行各種風險評估,包括:自理能力評分(Barthel指數)、Morse跌倒危險因素評分、數字臉譜疼痛評分、靜脈血栓栓塞癥Caprini評分等。根據患者的各類評分結果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告知患者術后如不早期活動會發生墜積性肺炎、盆腔黏連、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危險。對未發生的高危風險,我們應該進行預見性的干預,包括:踝泵運動的指導、氣壓泵的使用、盆底肌功能鍛煉以及術后起床三部曲的正確指導。指導患者時要面帶微笑、熱情、友好,使病人感到親切。舉止應穩重,有禮貌的稱呼患者,交談時眼睛注視著患者,認真傾聽患者的敘說,取得患者的信任。護士應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同時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通過自身的專業性去感染病人,協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病人積極主動的與醫務人員溝通,提高病人的依從性。(3)加強督導機制:強調責任心,護士在處理緊急事件時應不忙亂,在工作的過程中相互監督、相互幫助,責任組長應加強對術后病人的關注以及對經驗不足護士的督促;加強每天及每周甚至每月檢查力度,施行獎罰制度,有獎有罰。(4)健康教育:通過聊天、詢問掌握病人的疾病情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進行健康教育,通常情況下病人高度關注之神疾病的愈后情況,護士應向病人講解有關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益處,護士在教病人起床三部曲時,應不怕麻煩,反復示教直到病人或家屬掌握為止,不能厭惡、嘲笑病人、做好健康教育,樹立護士的科學地位。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通過QCC活動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時間延長率91.3%降到11.2%,活動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20.6,P<0.01),見表1。
3 討 論
3.1 縮短婦科腹腔鏡術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動時間的意義
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是加速康復外科理念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3]。有研究顯示[4]早期活動在緩解患者術后疲勞的同時也保證了患者的睡眠質量,加速了術后康復。
3.2 QCC活動提升護理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展QCC活動激發了護士的工作熱情,增強了團隊意識。通過圈員們腦力激蕩提出了活動主題,對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從而制定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每個人都享有自主權、參與權和管理權,在對策實施過程中,大家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不斷規范自身的護理行為,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幸國.醫院品管圈活動實戰與技巧[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2.
[2] 王惠琴.品質管理中的護理文化[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9):3.
[3] 藺建宇,樊華,張棟.快速康復外科理論在老年急診膽囊切除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1,26(14):45-46.
[4] Jakobsen DH,Sonne E,Andreasen J,et al.Convalescence after CO-Lonic surgery with fart-track VS conventional care[J].Colorectal Disease,2006,8(8):683-687.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