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軍
【摘要】目的 探究對于結腸息肉行手術治療的患者通過采用中藥湯劑灌腸及相關護理措施對患者術后復發及腸組織黏連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至我院就診并且行手術治療的結腸息肉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就診的順序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的干預和護理,觀察組則給予中藥的灌腸與護理措施,比較組間患者腸組織黏連以及術后復發的差異。結果 組間腸組織黏連相關指標的比較分析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的腸功能恢復更加快速,間接反映出腸組織黏連程度更輕(P=0.018);術后的復發統計顯示對照組在3個時間點的復發病例0例、2例(5.0%)、6例(15.0%),觀察組內則術后1年內無復發病例(P<0.001)。結論 采用中藥湯劑灌腸及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能夠顯著降低結腸息肉術后的復發幾率同時減輕腸組織的黏連,值得臨床實踐中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結腸息肉;中醫;中藥;灌腸;術后復發;組織黏連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3..02
結腸息肉通常是指自結腸粘膜表面突出至腸腔的息肉樣病變,可單個存在也可多發,相關的致病因素包括感染、年齡、生活習慣、遺傳因素等。臨床表現通常包括間斷性便血、腹部脹隱痛,鋇劑灌腸可見充盈缺損等[1]。由于反復出血和疼痛,可致患者出現貧血,并且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因此多數患者需行手術對息肉進行切除,有研究顯示結腸息肉切除術后仍有部分患者發生息肉復發或出現腸組織黏連的并發癥等[2],因此本文中旨在探究對于結腸息肉行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采用中醫中藥的灌腸治療對患者術后的相關影響,以為臨床的診療提供一定的
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至我院就診并且行手術治療的結腸息肉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包括:(1)根據臨床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診斷明確;(2)具備手術的指征;(3)對本研究的相關操作和內容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存在凝血系統及心肝肺腎功能障礙;(2)無法接受中醫治療;(3)存在腸道的其他病變或精神異常無法配合診療的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齡(55.8±7.4)歲,病程3~7年,所有患者均接受結腸息肉電凝電切術,根據患者就診的順序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術后診療和護理,觀察組則給予中藥的灌腸治療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措施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擇期性手術治療,術后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支持營養對癥以及抗感染治療,根據醫囑的內容進行護理干預,其他無特殊處理。觀察組患者在相同的基礎上進行中藥湯劑的灌腸治療,成分以健脾散結湯為主,含有陳皮、五靈脂、丹皮、白術、茯苓、延胡索、敗醬草等,每日水煎,取藥汁并稀釋于300 mL生理鹽水中,灌入腸內,使患者臀部墊高,臥床2~3小時,1次/h,2周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同時配合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包括加強對患者心理情緒的疏導,解除其存在的過分焦慮或緊張的情緒,輕松積極地配合治療,另一方面按照中醫的食療調整患者的飲食結構,以易消化低纖維素的飲食為主,保證大便的通暢。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詢問其不適主訴,及時發現出血、穿孔等常見的并發癥并且早期進行干預,以保證治療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1.3 評價內容
(1)腸組織黏連的評價。內容包括腹痛腹脹緩解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和排便時間、正常進食時間等;(2)術后復發比較分析。術后3個月、6個月、1年分3個時間段通過結腸鏡檢查息肉的復發情況并進行組間的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所有患者術后均康復良好,無與治療直接相關的嚴重并發癥產生,表1顯示為評價組間腸組織黏連相關指標的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的腸功能恢復更加快速,間接反映出腸組織黏連程度更輕(P=0.018);術后的復發統計顯示對照組在3個時間點的復發病例0例、2例(5.0%)、6(15.0%)例,觀察組內則術后1年內無復發病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3 討 論
目前對結腸息肉的治療方式多種多樣,包括中西藥聯合治療、腸鏡、冷凍及套扎治療等,每種治療方案均有各自的優缺點,手術治療后術后的復發和組織黏連是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對此展開研究,以提高患者的臨床診療效果。
反復的便血和腹部脹痛使患者心理上長期承受著較大的壓力和負擔,部分患者甚至過度消極抑郁,因此護理過程中應注重對患者心理上的疏導[3]。中醫的辨證理論中腸道息肉性病變治療的關鍵在于健脾祛濕,消瘀化結為主,本文中觀察組患者術后給予中藥湯劑的灌腸治療和護理干預,患者的耐受性較好,并且能夠較好地配合診療操作,整體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采用中藥湯劑灌腸及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能夠顯著降低結腸息肉術后的復發幾率同時減輕腸組織的黏連,值得臨床實踐中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建立.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結腸息肉900例臨床分析[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6,39(2):147-148.
[2] 覃桂聰,黃 璐,覃愛娜,等.結腸息肉內鏡下治療257例回顧性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5,32(3):487-489.
[3] 舒 晴,趙素芳,焦 璐,等.結腸息肉癌變的相關危險因素及內鏡治療隨訪結果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1):24-27.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