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創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不斷深化改革,對高職類院校中開展《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Java程序設計》作為一門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迅速崛起,在《Java程序設計》課程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成為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首先對當前我國高職院校開展《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現狀,以及混合式教學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進一步提出“互聯網+”背景下《Java程序設計》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途徑和具體做法,旨在為我國高職院校高效的開展《Java程序設計》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Java程序設計;混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1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new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teaching of Java Programm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potential impact of Java Programming,a professional course,on people's daily life becomes increasingly obvious.On the other hand,with the rapid rise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the mixed teaching of Java Programming has become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future.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Java Programming and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ways and specific methods of the mixed teaching reform of the Java Programming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aiming at providing efficient theoretical help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Java Programming course.
Keywords:Internet+;Java Programming;mixed teaching;reform
1 引言(Introduction)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首次提出了“互聯網+”概念,自此,互聯網技術向我國各行業各領域的滲透融合速度越來越快。對于教育領域而言,不論是義務教育階段,是高中教育或是高等教育階段,對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教學都進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大背景下,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成為高職院校《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必然趨勢。《Java程序設計》作為培養學生計算機專業技術的主要課程,通過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是當下時代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師要從創新教學模式出發,不斷推動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讓《Java程序設計》的課程價值得以最大化發揮。在高職院校中開展混合式《Java程序設計》教學,讓課堂教學與互聯網教學充分融合,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在高職院校《Java程序設計》教學中能夠推動教學不斷取得新的實效。但就我國高校當前開展《Java程序設計》混合式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諸多弊端和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因此,對高職院校開展《Java程序設計》混合式教學深化改革的策略進行探討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2 我國高職院校《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現狀
(Teaching status of Java Programm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Java程序設計》這門課程作為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要組成,涉及的知識范圍比較廣,包含了Java開發、基礎數據類型、數據庫、Java語言、數組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而縱觀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現狀,呈現出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個體差異性明顯。其中,很大一部分學生基礎薄弱、自學能力差,導致高職院校在開展《Java程序設計》教學時存在較大的困難[1]。
2.1 《Java程序設計》課程缺乏體系構建
對于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Java程序設計》是系統的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的起步階段,因此學校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務必應當將初學者這個重要的因素考慮進去。而實際上,很多高職院校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都忽視了學生的基礎,一味的強求學生進行Java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缺乏對階段性的教學成果的反思,因此導致很多學生嚴重缺乏對課程的反思,以及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的意識和能力。課程教學缺乏循序漸進的體系構建還體現在很多院校在課程設計中缺乏對《Java程序設計》后續相關課程的安排,導致學生知識脫節,往往剛要進入學習狀態卻由于學校課程設置存在的弊端不得不從尚未牢固的知識體系中強行剝離出來,對學生長遠學習十分不利。
2.2 缺乏對實驗課程的合理安排
以我國高職院校中的計算機專業為例,在《Java程序設計》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對專業課程向多樣化趨勢發展的正確把握,進而導致在對《Java程序設計》課程設計中缺乏對實驗課程的合理設置。課程開設的時限通常為一個學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對Java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進度也是有限的,因此,《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材中很多知識點與專業名詞概念的連接性要很強才能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利用實驗課程對高職學生進行Java教學是經過大量教學實踐積累而來的,然而實際上在我國高職院校《Java程序設計》課程設計中普遍缺乏對實驗課程的合理安排;還有一種普遍情況就是為了配合基礎比較差的學生降低實驗課程的難度,進一步降低了教學的實際效率。
2.3 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意識
對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由于尚未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導致很多同學對專業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對Java程序編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在課堂上玩手機、打游戲、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大有人在,讓《Java程序設計》教學舉步維艱。
3 混合式教學綜合分析(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blended teaching)
3.1 學習需求
學生的學習需求是教學開展的源動力,也是《Java程序設計》課程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基礎。《Java程序設計》的教學目標應當在充分結合了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進行設定,為后續的教學工作最大化提供便利[2]。一般而言,學生的學習需求包括主觀需求和客觀需求。其中,以學生自身對學習的需求出發就是主觀的學習需求,主要指以學生的角度出發對教學成果的期望值,以及對教學目標實現的期望值;客觀需求主要指的是學生通過《Java程序設計》學習決定了將來的職業走向,以及在社會中的地位等外在需求,并且能夠通過學生的實際水平與對職業的期望之間的差異進行明確的比較。對于高職院校的《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學生需求分析的最終目的是平衡主觀需求與客觀需求之間關系,促進二者相互對等。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突出混合式教學對學生的需求影響,重點對知識點進行選擇,促進高職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3.2 學習策略
《Java程序設計》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前提是隨著我國“互聯網+”的全面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實行面對面授課、線上授課等成為混合式教學的基調,并以此為中心構建起一套新的課程教學體系。在這個教學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都能夠得到有效的創新,混合教學的優勢也得到進一步體現。混合教學策略與傳統《Java程序設計》教學策略有著本質上的分別,混合教學要能夠充分體現出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等教學的客觀影響因素,而傳統教學主要強調的是教學行為,屬于主觀因素。在混合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將課程教學策略進行優化和合理的改善,例如可以將學生按照實際學習情況或學習層次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安排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促進教學目標高效達成。
3.3 教學評價
在《Java程序設計》混合教學中建立起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不同階段的評價工作,此外還應當將小組評價和綜合的總結性評價加入評價體系。教學評價體系應當是貫穿整個混合教學過程的,因此教學評價要能夠充分體現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狀態。首先,教師可以進行Java全面基礎教學,為學生進行程序設計學習奠定學習基礎;其次,鼓勵學生自主參與教學評價,讓學生了解自身在課程中的學習狀況;最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學習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尤其加強對學習小組長的領導力的評價,促進班級學習氛圍爭優爭先[3]。
4 《Java程序設計》混合教學改革思路(The mixed
teaching reform of Java Programming)
4.1 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
構建完善的混合教學課程體系對幫助學生提高《Java程序設計》課程基本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操作具有重要作用。在完善課程體系的同時,以Java語言應用的基本需求為課程建設的重點思路,將前期數據庫技術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原理作為課程體系構建的前提,循序漸進進行Java語言基礎教學;在課程的中后期,則重點進行Web程序應用和開發相關知識教學,提高學生在編程,以及項目開發中的專業能力,高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前期的數據庫技術教學有利于后期的Java應用程序教學,是整個《Java程序設計》開展混合教學的打基礎階段,而中后期的Web程序教學則是時代發展對高職院校開展《Java程序設計》混合教學提出的需求。在“互聯網+”背景下,Web板塊在Java教學中顯得越來越重要。
4.2 突出實驗教學力度
在《Java程序設計》混合式教學中,實驗教學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板塊,以及教學活動的主要突破口,在教學整體活動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視。教師在設計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著重突出實驗教學的力度,充分體現《Java程序設計》教學的實用性和適用性,增加實驗教學在課程中的課時占比[4]。在期末考核中適當設計實驗操作內容,加強學生將理論知識向實踐經驗轉換的能力。此外,在每一次實驗教學正式開展前,教師應當向學生明確預習任務,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進行探索式學習,提前將實驗教學的主要內容和要點大致掌握,有能力的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探索性實驗,促進實驗課程取得實效,進而提升混合式教學的教學效率。
4.3 改革混合式教學課程考核辦法
在開展《Java程序設計》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期末考核作為檢驗教學成果的一個重要方法,在教學中一直具有重要的作用。期末考核主要是指針對課程理論知識考點,以及實驗操作等能力進行的考核,混合式教學中提倡改革考核辦法,那么就應當在傳統教學考核中加入新的考核辦法。將實驗操作考試放在平時的隨堂操作中,提高考核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但是在隨堂測試中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考核的實驗項目要體現出《Java程序設計》課程的實用性和通用性;二是要能夠體現學生在實驗操作環節中表現出來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在操作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創新能力等;三是注重考核報告的簡潔性;四是要突出考核報告中學生能力和成果的展示。
5 基于“互聯網+”背景的《Java程序設計》混合
教學具體設計(The concrete design of mixed
teaching of Java Programming based on "Internet
plus" background)
5.1 突出以構建教學主義為理論指導
5.1.1 合理設置教學情境
尤其是在“互聯網+”教學背景下,開展混合式《Java程序設計》教學更要注重為學生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注重突出教學情境的多元化設置,為學生構建盡可能豐富的課程資源,具體到《Java程序設計》課程情境設置中,教師應當將網絡課程和教學情境理論進行有機結合,大膽嘗試與高職學生實際發展相適應的教學情境設置,為深入開展《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奠定基礎[5]。比如,教師可以在高職院校實際開展Java程序設計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基于實時通信技術對符合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情境進行合理構建,提高高職學生開展學習能力的深入發展。
5.1.2 構建有利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課程
由于高職學生在畢業后直接面臨的是就業問題,而團結協作能力作為學生綜合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提高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對提升學生就業優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高職院校《Java程序設計》混合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尤其要注意加強對學生進行相關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由學生自主決定小組中各個成員的角色,錘煉學生相關能力的同時又實現了團結協作能力的整體培養。學習小組的成立大大降低了教師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干預性,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為學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小組學習模式是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的有效辦法,在混合教學中同樣占有重要地位,比如有的教師在小組中會推選一位學習能力或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成為小組長,對小組開展學習活動進行統籌安排,增強小組學習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促進小組學習取得實效。
5.2 突出以認知理論為理論指導
5.2.1 突出知識的關聯性
《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實質屬于一種對信息的加工,因此在教學中要重點突出概念和方法的教學,在“互聯網+”全面來臨的時代下,這種以概念和方法為主的陳述性教學要注重將知識和受教育者的行動進行關聯教學,著重突出知識與行為之間的關聯性,增強學生的行為自覺,最大化促進教學取得實效[6]。例如,在《Java程序設計》課程中,很多理論知識點與實際操作的關聯看似不大,知識點相對比較分散,因此在混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實驗項目作為課程教學載體,將理論知識點的講解在實踐操作中進行貫穿,增強實踐行為與理論知識的關聯性,促進提高學生的Java程序開發能力。
5.2.2 突出課程的實用性
實用性指的是學生能夠通過對課程的學習實現將知識點進行遷移,在遷移的過程中突出重點的能力。在《Java程序設計》混合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混合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旨在提高學生能力,讓學生能夠利用Java程序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合理的項目案例,讓學生在項目設計中感受課程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過程,重點突出知識的實用性,將重點聚焦在項目開發、框架構建,以及技術使用等具體細節上,而不是機械的將知識進行套用,切實提高學生的課程學習體驗。
5.3 體現板塊教學的功能
互聯網領域的全面鼎盛發展,對促進《Java程序設計》課程混合教學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其中,分版塊教學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對混合教學而言意義重大。網絡課程中的板塊教學充分將學生的課余時間利用起來,促進學生對課程資源、課程意義等重要的課程相關信息進行客觀、全面的認識,促進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更好的運用Java語言解決實際問題[7]。在不同的板塊學習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進行正面引導,為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通過向學生介紹課程大致情況,詳細講解課程設計、規劃等,幫助學生合理規劃學習計劃,提高教師開展《Java程序設計》課程混合教學的實際成效。此外,網絡課程板塊中還應當充分體現課程的評價和考核體系等,切實為混合教學奠定基礎,有利于大大節省教師的工作量。
6 結論(Conclusion)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社會就業形勢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計算機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而“互聯網+”時代的全面到來更是為高職院校開展《Java程序設計》混合教學提供了便利。廣大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認識到其中的關聯,積極打破傳統教學觀念,促進高職院校《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不斷取得新的實效。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劉長旺.基于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25):134-135.
[2] 左春海.基于移動互聯網+微課的課堂教學改革——以java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農村科學實驗,2017(5):112.
[3] 唐淑萍,路玉梅.Java程序設計課程多元化教學方法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22):217-219.
[4] 李金忠,黃雪梅.問題驅動和思維導圖在Java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臺州學院學報,2018,40(3):51-55.
[5] 陳素清,王順利.微課在Java程序設計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電腦與信息技術,2018,26(3):84-86.
[6] 賈輝.基于慕課的高職JAVA程序設計教學實踐與思考[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1):108-109.
[7] 張潔,張洪勝,方厚加.利用教學平臺輔助Java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2017(7X):116-117.
作者簡介:
蔡 創(1976-),男,本科,講師.研究領域:計算機軟件,Java程序設計,軟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