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勝
(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農業局 河北 孟村 061400)
1.1 選擇土層深厚、土壤透氣性良好、pH值呈中性的地塊種植玉米;玉米根系發達,為了避免扎根過淺,整地時應確保耕作層厚度為20~30cm。滄州地區主要是在小麥收獲后種植夏玉米,為此需要確保小麥收割后粉碎秸稈并均勻拋灑,盡量減少對玉米播種與出苗造成影響。
1.2 玉米高產的關鍵是施足基肥,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即每667m2施入農家肥1000~1500kg,底肥選用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8-10-10)30kg,硫酸鋅肥2kg,結合翻耕將基肥混入土壤。
2.1 品種選擇。種子質量直接影響到玉米的產量。在實際選擇玉米品種的過程中,應該按照當地氣候條件和地理條件進行。滄州地區應選擇高產穩產,“三性”(抗病性、抗倒性和商品性)良好且純度高、成熟期早的雜交品種,例如登海605、夢玉908、鄭單958、美豫5號、偉科702等。
2.2 選種、曬種。將霉粒、秕粒和雜粒剔除,播前選擇晴天曬種2~3d,以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
2.3 藥劑拌種。使用衛福(40%萎銹·福美雙懸浮種衣劑)拌種防病害,用福蝶(70%吡蟲啉)或20%噻蟲胺、70%噻蟲嗪拌種防蟲害。
3.1 收獲小麥后應搶時早播,減少農耗時間。光熱是影響玉米高產的關鍵因素,近些年,玉米主栽品種生育期約為100d,為實現玉米高產對光熱的需求,就需要搶時早播,套種玉米通常在小麥收獲前5~6d播種,麥收后貼茬播種越早越好,最晚不能遲于6月底。
3.2 播種時,要注意種植密度,玉米種植密度因品種差異而有所不同,緊湊型品種每667m2種植4500~5500株,平展型品種每667m2種植3500~4000株;總之,早熟和高肥力地塊宜密,晚熟和中低肥力地塊宜稀。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大規模推廣,機械播種是當前采用的主要方式。結合種植密度確定行距和株距,并且依據土壤墑情和種子發芽率,明確播種量。等行距種植應為60cm,寬窄行要求寬行、窄行分別為80~90cm、30~40cm。種植密度小、土壤墑情良好時,播種量應減少,反之播種量要加大,機械化精量點播每667m2用種1.5~2.0kg,播種時要足墑下種、深淺一致,通常將播種深度控制在3~5cm,播種后應及時鎮壓,便于出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