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俠
(樂亭縣湯家河鎮湯家河中心小學 河北 樂亭 063600)
小學生由于知識面窄,掌握的詞語、篇章都有限,對外部信息的接受能力也不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提高語文閱讀技能的主要場所,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引導、幫助和督促小學生養成好的語文閱讀習慣,不斷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掌握的知識不多,一般不會主動學習。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使學生明白語文課離不開閱讀,只有具備良好的閱讀技能,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有所提升,才能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受益。
小學生的閱讀,只是按照老師要求的被動行為。他們的注意力時間不會持久,所以,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利用教材閱讀課文或選擇合適的閱讀素材,創造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如聲情并茂的多媒體展示,教師朗讀的魅力,配合適當的圖片、漫畫等等,都會給小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循序漸進的閱讀實踐中,要不斷總結經驗、改正不足,提高閱讀能力。只有堅持正確的閱讀,做到閱讀的高效率,閱讀能力才能盡快提升。①不論篇幅大小,每天堅持閱讀。②養成每天讀、每天記的習慣。③學生之間進行閱讀交流。④教師對閱讀進行指導、督促、檢查,不可松懈。
在小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幫助他們解決閱讀時遇到的問題。比如,難懂的字詞、句子或者某些段落等等,教師要做出詳細的解釋,掃清學生閱讀途中的攔路虎,保證學生的閱讀順利進行。
在閱讀的過程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閱讀活動。比如,筆者開展了分組閱讀競賽活動。把全班分成幾個組,規定閱讀材料、時間和任務,最后各小組通過搶答的方式進行閱讀交流,這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很好的開發。
課外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筆者對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進行了整理,內容涉及天氣預報、娛樂體育、風土人情、名勝古跡、環境保護、醫療救助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訂閱、購買、網上搜索,或者統一印制閱讀作業等途徑,保證學生接觸到更多的閱讀素材,使學生養成耐心細致的閱讀習慣。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閱讀過程中,學會了正確閱讀、認真完成筆記,閱讀能力明顯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