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花
(云南省維西縣永春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云南 維西 674601)
玉米是我國種植比例較大的一種作物,玉米種植過程中病蟲害問題異常嚴重,防治工作的難度比較大。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是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作為植保方針,并將“高巧”拌種、性誘劑殺蟲以及頻振式殺蟲燈等科學滅蟲方法不斷改進和完善,這些方法有顯著的滅蟲效果,通過綠色防控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產量與質量。
當大范圍實施綠色防控技術之后,玉米病蟲害控制效果比較客觀,也使玉米種植戶的經濟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技術示范點的積極開設并使其輻射影響面積加大,才能使防治順利進行有保證。植保新技術的大力推廣和先進技術設備的使用,可促進玉米產量的增加。玉米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療可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有效手段,而對于毒含量超標的農藥必須徹底禁止使用,采用綠色防控技術,可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并使種植的玉米質量有效提高[1]。
2.1 種子藥劑拌種法。每7.5kg玉米種子加30ml高巧、40ml菱銹福美雙,兌入400ml清水及時攪拌均勻,放置10min后即可栽種。這一方法可有效防治金針蟲、螻蛄等蟲害,降低玉米黑穗病和苗期蚜蟲的危害,并對玉米病毒病起到最大程度的預防作用。這種方法也可提高玉米根系的生長效率,保證玉米苗的茁壯成長和糧食產量的不斷提高,進而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
2.2 設置頻振式殺蟲燈。可于5月中下旬放置“佳多”等頻振式殺蟲燈。頻振式殺蟲燈的防治原理就是采取光波、顏色、味道、光線誘殺法來殺滅害蟲。頻振式殺蟲燈可有效誘殺品種繁多和數目巨大的害蟲,對害蟲產卵量可起到有效抑制作用,且具有電能損耗低、成本投入少等特點。使用頻振式殺蟲燈后農藥的用量減少,害蟲的抗藥性也會降低,可促使生態系統得到和諧發展。
2.3 性誘劑殺蟲法。玉米螟通常在每年6月中旬由幼蟲向成蟲蛻變,利用這個時段,在蟲害發生區域每667m2設置3個屋式性誘劑誘殺害蟲,在達到降低玉米螟產卵量的同時,將成蟲一并有效滅殺。性誘劑殺蟲法的優勢在于:①成蟲能被大量消滅,在相同條件下,其所滅殺的飛蛾數量為水盆性誘劑的2~5倍;②持續期比較長,一個性誘劑能有1個多月的延續期;③大量節省人工勞動力;④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小。
2.4 生物防治技術。Bt蘇云金桿菌是一種細菌性質的殺蟲劑,可應對玉米螟的集中侵害,有比較廣的運用范圍和顯著的滅殺效果,且無毒素殘留,不對生態系統的平衡性產生威脅,不會對人類及禽畜健康造成損耗,有持續性強的藥物效果。這一生物殺蟲手法的功效最平穩,且可達到最廣泛的應用效果。防治玉米螟時,每667m2施用375~500ml的殺蟲劑,玉米螟集中危害時期,可3~4d施用1次,連續用2~3次。Bt類生物殺蟲藥物的防治原理是藥物可通過害蟲的口鼻進入體內,導致害蟲中毒死亡。具體操作時,最好是大面積集中均勻地進行噴灑,噴灑的最佳時間是午后16:00,梅雨季節遇雨需及時補噴。
要采用多元化的綜合防治措施,不斷加大綠色防控技術的宣傳力度,提升廣大民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以保證此技術可得到大面積的推廣和應用。農業機構以及相關單位更要對綠色防控技術的重要作用進行大力宣傳,讓社會各方面增加投入資金。財政等相關部門也要給予大力幫助,對綠色防控技術相關的補助內容、方式以及要求進行詳細規劃,并將可長期實行的補助體系構建起來,進行有層次的防控技術運用系統的建立。要在每個創設的農業示范點,將相同的性誘劑、黃板、殺蟲燈等滅蟲工具放置其中,并大力宣傳綠色防控技術,定期開展技術指導培訓課程,以講座和相關的技術實踐活動等為輔助,讓農民對綠色防控技術內容的相關效用更加了解,以便農民更好的掌握相關的技術方法和內容,并能合理利用這一技術,享受到對此項技術的切實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