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偉英
(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南三鎮畜牧獸醫站 廣東 湛江 524000)
弓形蟲病是由弓形蟲寄生于人和多種動物體內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弓形蟲為細胞內寄生蟲,終末宿主是貓,中間宿主有哺乳動物、鳥類等。此病常在豬場突然爆發,發病急,流行快,死亡率高。導致此病發生的因素有很多,繼發、混合感染情況復雜,涉及飼養管理等多方面因素,造成此病的防控有很大的難度。
引起弓形蟲病的病原體為剛地弓形蟲,其在宿主細胞體內寄生,不同的發育階段有不同的形態類型。弓形蟲在中間宿主體內有滋養體和包囊兩種形態。在終末宿主貓體內有裂殖體、配子體和卵囊三種形態。
豬以及其他的家畜,經過口或者呼吸道的黏膜或者皮膚,感染了含有包囊或被感染性卵囊所污染的食物后,蟲體經過血液循環在宿主的某些臟器和組織細胞中進行無性繁殖,形成包囊型蟲體。
豬弓形蟲病的潛伏期一般為3~7d。發病初期體溫上升到40℃~42℃,稽留熱,食欲逐漸減退至廢絕,精神萎頓,便秘,有時下痢,呼吸困難,有的咳嗽或嘔吐。有的四肢以及全身肌肉僵直,體表淋巴結顯著腫大,耳、下腹部、四肢下部等處出現紫紅斑或者間有小點出血,病程一般為10~15d。此病多發生于3~4月齡的仔豬,發病急,死亡率也高。6月齡以上的大豬癥狀較輕。發病兩周后,各臟器內的原蟲停止增殖,并產生防御性抗體,也有的病豬逐漸恢復。病情嚴重的不易恢復,常遺留咳嗽、喘等呼吸器官癥狀。如果腦、眼、肌肉等部位被原蟲侵害時,會出現癲癇性痙攣、運動障礙、斜頸等癥狀。
急性病例出現全身性病變,淋巴結、肝、肺和心臟等器官腫脹,淋巴結顯著的病變就是壞死。較輕的病例,其濾泡內所含的淋巴球也略有減少。肝臟硬度增加,可見有針頭大小乃至肝小葉大小的淡黃色或灰白色的壞死灶,有時還有同等大小的出血點。肺臟表現為肺泡隔的肥厚、水腫,導致肺炎。腸黏膜肥厚,從空腸到結腸部位有出血斑點,嚴重的病例在漿膜面也有出血斑點,腸內容物常因出血呈紅黑色。
要想確診,必須做實驗室診斷。
4.1 鏡檢。在急性病例的腹水中和有核細胞的胞漿里、淋巴結穿刺液涂片,或者取病死后的仔豬的肺、淋巴結做涂片,用姬姆薩染色后觀察其滋養體,形狀多樣,有的半月形,有的香蕉狀或梭形、梨形,一端稍尖,一端稍鈍,核位于中央或稍偏于鈍端,呈深藍色。大多數新鮮的蟲體存在于細胞中,個別游離在細胞外液中。
4.2 動物接種。采集病料并研碎,用加入青鏈霉素(青霉素1000單位/ml、鏈霉素0.5g/ml)的生理鹽水10倍稀釋,用此乳劑,對5~10只小白鼠進行腹腔接種,用量為0.5ml/只,因為初代不發病的較多,宜多接種一些。如果病料中含有原蟲,被接種的小白鼠通常在2周左右發病。發病后采集其腹水,滴一滴在載玻片上覆以蓋玻片鏡檢,可見增殖型原蟲。如果初代小白鼠不發病,經過一個月以后,采血捕殺,檢查腦內有無囊胞。如果沒有發現囊胞,可以利用采集的血清進行血清反應,仍為陰性時,才可以診斷病料為弓形蟲陰性。
4.3 血清學檢查。還可以用色素試驗、補體結合反應、中和抗體試驗、血球凝集試驗、熒光抗體法等進行檢查。
5.1 用磺胺6-甲氧嘧啶肌肉注射,首劑量為60~100mg/kg,第二天減半,連用3~5d。或用甲氧芐氨嘧啶或二甲氧芐氨嘧啶14mg/kg,每天口服2次,連用3~5d。
5.2 用中藥方劑進行治療。如用黃連20~40g、黃岑20~40g、澤瀉20~40g、金銀花20~40g、枝子30~50g、茵陳30~50g、白頭翁30~50g、花粉30~50g、桔梗15~30g、桑葉15~30g、連翹15~30g、郁金15~30g、綠豆15~30g、甘草15g,混合煎服,每天1劑,連用5劑。
預防弓形蟲病的關鍵措施就是切斷弓形蟲發育繁殖的某些環節,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媒介。豬舍要經常保持清潔干凈,定期進行消毒。養豬場禁止飼養貓和狗,消滅老鼠。豬群中發現病豬要及時隔離治療,對還沒有發病的要用藥物進行早期預防。如果用藥較晚,雖然沒有了臨床癥狀,但不能抑制蟲體,使蟲體進入組織形成包囊,從而使病豬成為帶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