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現叢
(雞澤縣農牧局 河北 雞澤 057350)
據統計,河北省超采區面積已高達6.7萬km2,占河北省平原區面積的92%,成為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已經引發了地面沉降、河道干涸、濕地萎縮、海水入侵等環境地質災害。2014年先行啟動了地下水超采最為嚴重的衡水、滄州、邢臺和邯鄲4個市49個縣(市、區)試點治理工作,到2016年試點區擴大到衡水、滄州、邢臺、邯鄲、石家莊、廊坊、保定、唐山和張家口9個市和定州、辛集,共計115個縣(市、區),基本涵蓋全省7個大型漏斗區。雞澤縣自2014年起連續三年實施了水肥一體化項目,雞澤縣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辣椒、蔬菜等,總播種面積一般在80萬畝左右。小麥、玉米是雞澤縣主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大,每年灌溉用水量達2160萬m3,占全縣年度農業用水的53%以上,是農業用水大戶。
地埋式半自動伸縮噴灌是把主、支輸水管及噴灌豎管全部埋入地下,使用時豎管頂出地面安裝上立桿噴頭進行噴施,用完后縮回地下30~35cm,不影響耕作。
2.1 噴灌制度的確定。根據種植作物的需水量和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確定灌水定額。露地噴灌施肥的灌溉定額應比大水漫灌減少50%,灌溉定額確定后,依據作物的需水規律、降水情況及土壤墑情確定灌水時期、次數和每次的灌水量。
2.2 施肥制度的確定。根據種植作物的需肥規律、地塊的肥力水平及目標產量確定總施肥量、氮磷鉀比例及底、追肥的比例。在整地前施入底肥,追肥則按照不同作物生長期的需肥特性,確定其次數和數量。實施噴灌施肥技術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40%~50%,故噴灌施肥的用肥量為常規施肥的50%~60%。
3.1 節水。實施水肥一體化噴灌技術節水效果明顯,據雞澤縣豐悅家庭農場調查:280畝小麥一個生育期內共澆水3次,應用噴灌技術用水3.5萬m2,常規灌溉用水5.32萬m2,噴灌比常規灌溉用水減少1.82萬m2。
3.2 節肥。雞澤縣豐悅家庭農場通過實施水肥一體化噴灌技術節肥效果明顯,畝均節省肥料8~10kg。
3.3 省工。據雞澤縣豐悅家庭農場、常美家庭農場、文軒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小麥田調查,在使用噴灌澆水時不需要田間改畦和撒肥的勞作,既省工又省力,平均每畝省工2~3個,節約資金90~150元,節省了經營主體的種植成本,便于集約化實施。
4.1 需要高質量水溶性肥料,防止噴灌堵塞造成隱患。
4.2 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面積發展緩慢,應用比重太小。雞澤縣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有固定式噴灌、半自動伸縮式噴灌、微噴灌水肥一體化三種方式,全縣地埋式半自動伸縮噴灌方式在小麥上發展面積只有項目實施的1500畝。
4.3 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作物相對較為局限。雞澤縣地埋式半自動伸縮噴灌技術目前主要應用在小麥、玉米上,應在葡萄、大蔥、甘藍等蔬菜上推廣應用。
4.4 耗電量略高。合作社、家庭農場普遍反映噴灌技術較傳統灌溉耗電量略高。該項技術適用于種植大戶或合作社,不適用于分散種植的小農戶。
4.5 該項目在小麥苗期實施效果好,中、后期由于田間密度大、植株高,個別地方噴不到,影響實施效果。
5.1 加大對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培訓力度。“水肥一體化技術”使用水方式實現了三個轉變:一是實現了由大水灌溉向局部灌溉轉變,提高了水分利用率;二是由傳統的“澆地”向現代的澆作物轉變;三是由過去的單一澆水向現代的水肥同步營養液轉變,肥料利用率明顯提高。實施該項技術后,節省了大量的勞動量和用水,促進了精量施肥,減輕了土壤板結,保護了團粒結構,改善了生態環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觀。
5.2 進一步完善噴灌施肥方案,包括噴灌制度和施肥制度的確定、肥料的選擇。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要配套應用作物良種、病蟲害防治和田間管理技術,以充分發揮節水節肥優勢,達到提高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增加效益的目的。
5.3 通過該項技術的實施,結合種地大戶的反映,在下茬玉米田使用時,安裝增高支架噴頭操作不方便,需進一步改進噴灌設備。
5.4 廣泛宣傳缺水的嚴峻性、危害性以及綜合治理的緊迫性,進一步統一全體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提高全民水患意識、節水意識、保護意識,引導群眾自覺投入到全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中,努力把節約用水變成全社會的自覺行動。通過宣傳培訓、發動,圓滿完成了農藝節水項目相關工作,為持續綜合治理積累了可示范、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