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杰
(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 江蘇 常州 213147)
各地職教園的建設不僅為區域體育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創造了展示的空間,也為各具特色的體育生態資源提供了良好的可持續發展平臺。因此,通過對職教園體育生態的內涵、特征及其建構意義進行探索,將對職教園區的體育生態資源在利用、優化、拓展方面有重要的啟迪價值。
1.1 職教園體育生態是人類生態系統中的一個分支,“人、體育、自然”三者和諧發展的理念已經初步形成。職教園體育生態與自然、社會生態一樣,整體性大同小異,結構性層次分明,功能性相對穩定。我們對其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進行分析,可以呈現以下幾種特點。第一,它是以人為中心建構而成的,圍繞人們的職業教育目的展開,以職教園區師生、員工、居民的體育訴求得以滿足為立足點,它以開放的形式存在,人員更替頻繁,信息多變突出,場地相對固定,體育過程與最終結果,以及觀眾的反應與參與者的寡眾,體育活動的人文氛圍稍縱即逝,種種體育場景都是不可逆的,都隨著體育參與者的出現而出現,離場即散場[1];第二,體育生態在職教園系統中表現的十分活躍,它以不同的方式展現體育活動者運用資源、環境的能力。人員構成上,活動群體從接受職業教育或在職業園從業時加入到學業結束或工廠新老員工更替時退出,此過程不斷循環,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從資源配備上,外界有職業教育相關資金不斷地注入使得系統相對有序,體育場地設施與職業教育硬件資源彼此促進,相得益彰;第三,體育的交往功能使得職業院校、產業園區、公共社區相互融合,不僅對職教園區的布局結構調整以及園區各類資源的充分運用十分有利,在城市規劃上也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職教特色小鎮的形成,使得依城而建,與城市互融,適應區域經濟現狀的職教園煥發出勃勃生機。
職教園紛紛通過各種途徑宣傳和樹立體育生態發展理念,以便提高人們對體育生態的認識,從而能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當前,各園區依據自身的體育生態資源現狀,分別制定了中、長、遠期教育發展規劃,將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及旅游等資源協調發展的規劃理念貫穿于園區的建設之中[2]。如環太湖生態景觀休閑長廊和“環太湖體育圈”引入得天獨厚的歷史人文元素與國際教育園的體育文化設施連為一體,使人與自然渾為一體,成為蘇州市民和師生休閑、娛樂、運動、交流的絕佳生態場所,對很多職教園的建設具有借鑒意義,是體育生態和諧建構的典型案例。
1.2 各異的院校單體文化與近似的體育文化互為補充,院校共生效應開始凸顯。職教園往往融合高職、師專、技術培訓學校、教育培訓學校等多個類別的院校,在院校設計上紛紛傳遞各具特色的人文理念,在教育園的社會環境結構中體驗各種與體育有關的活動,并通過建筑、景觀、校園活動等虛實載體與當地文化建立血緣關系,逐漸積累具有品牌屬性的體育人文底蘊,擴大院校的深度互動,從而為學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3]。以蘇州國際教育園區為例,航海學院利用海港式湖岸景觀、世界海圖形噴泉等體現了學校的航海文化特色;幼兒師范的建筑以紅白兩色為主色調,活潑、雅致,以滲透式培養的方式打造未來幼師的情操與素質;長航警校整體規劃簡潔嚴謹,傳達著公安民警嚴肅認真的實干精神。可以說,這些院校有著不同的風格定位,展現著不同的辦學理念,但是只要涉及到體育的相關事宜,如借助體育資源促進園區生態環境三種圈層的交叉鑲嵌,不同種類的職業院校都會本著共生共存的發展模式,分享體育價值、運動理念,助力園區的整體發展。
目前,政府的導向作用仍舊明顯。作為職教園建設的決策者和園區發展的協調者,政府和相關部門在引入體育生態資源建立機制時往往會通過優化和規范體育生態資源的管理體系來推動職教園體育生態的建設。比如職教園區的各類企業可以適時利用節假日和晚上到職業院校參加一些與體育有關的輔導和培訓,學校體育場館定時向師生以及學校周邊的居民開放,在很大限度上發揮了職教園區體育資源的群聚優勢,促進學校間的互動,校企的合作,以及園區內居民的合理流動,對教師、學生、產業工人以及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在職教園區大生態體系內,體育作為紐帶,聯系了師生、產業工人與社區居民,實現了體育資源的流動,推動院校共生效應逐漸顯露出來。
2.1 有利于職教園教育資源的優化。地方政府是職教園建設的決策者,也是園區內院校教育資源共享協調者。政府相關部門在引入體育生態資源建立機制時對體育生態資源進行優化管理,能夠極大地推動職教園教育資源的利用[4]。一方面,職教園建設依托快速發展的地方經濟、豐富的地理人文資源以及良好的體育設施環境,能夠給職教園體育生態資源利用提供一個便捷的平臺,促進學生群體素質的提升;另一方面,職教園通過各種途徑宣傳和樹立體育生態資源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提高了人們對體育生態資源的認識,帶動了職教園區學生去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因此,無論從哪一方面看待職教園體育生態的建構,它都能夠推動教育園體育資源的合理利用,發揮資源的群聚優勢。
2.2 有利于職教園體育生態資源內容的拓展。職教園是一個集科學化和網絡化于一體與社會高度融合的體系,合理利用園區內體育資源,符合當今社會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不但利于體育在園區有序發展的運行中均衡發展,也利于推動教育園和區域體育資源實現跨越式發展。一方面,職教園體育生態資源內容的拓展符合當代青年的興趣,對大學生的創新理念、抗挫折能力、團隊意識、拼搏精神、發展學生個性、提高職業對其身體素質的特殊要求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職教園從整個全局出發,取別人之長、避自己之短,倡導“人、體育、自然”和諧發展的科學體育生態理念,利于園區體育資源的整合利用,有利于園區學生學習別人的經驗,實現職教園區體育發展的新突破。
體育生態系統作為一個自然、經濟、社會復合體,既具有一般生態系統的自然特征,更具有自身獨特的特征。不斷優化體育生態系統,增強對不斷變化的生態環境的適應能力,能夠促進體育生態系統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從而使體育生態系統能夠健康有序地發展,發揮高職院校、產業園區和居民社區的集合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