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 羅輝 汪洪春 唐元寧
(1.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建設管理中心,四川 成都 610021;2.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1)
線性工程的特點決定了線性工程項目管理具有利益相關者眾多、項目組織復雜、項目溝通難度大、項目目標控制管理不便等諸多一般項目管理所不具備的難點,傳統的項目管理方法和模式在線性工程中往往難以適用。2016—2017年,國網公司先后發生的江西豐城電廠“11.24”事故、江西豐城“5.7”倒塔事故和山東“5.14”倒塌事故證明,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加強管理,特別是加強項目集管理的應用異常緊迫。
目前,關于工程項目集管理的研究較多。例如,石一辰構建了項目集生命周期收益管理模型[1]。賈廣社等應用項目集管理的視角構建了大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組織成熟度模型[2]。朱志強在界定項目、項目集、項目組合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多項目管理理論模型[3]。這些研究是學者在項目集管理理論上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主要是理論方面的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導借鑒意義。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學者將項目集在細分行業的具體應用方法、應用過程等進行了歸納和提煉。例如,馬明軍基于中糧某項目集管理實踐研究項目集管理的核心問題[4]。孫莉芬等以南方電網某局中介項目集為研究對象,對項目集三方面的評價展開了分析[5]。董淵科提出了在武器裝備的研制協同創新過程中引入項目集的概念,構建武器裝備研制協同創新模式[6]。
雖然項目集管理的應用研究具有一定基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針對鐵路、公路、電網等具有項目集特征的大型線性工程的研究還很少。基于此,本文以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為例,加強項目集管理理論在電網線性工程項目中的推廣應用研究,一是促使線性工程管理更加高效,促使收益提升;二是構建出一套科學合理的項目集管理推廣應用體系,有效解決推廣中的重難點問題。
羅杰斯等人認為,創新擴散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創新在社會系統成員中通過某種渠道傳播的過程[7]。根據創新擴散理論,一項創新成果主要涉及四方面因素。
創新本身需要從相對優越性、兼容性、復雜性、可實驗性和可觀察性五大方面進行分析。①項目集管理理念在線性工程中相較于傳統項目管理的優越性在于更加關注項目間的協調管理。②大型線性工程由于具有多個標段,亟須戰略統籌層面的管理理論和工具予以支撐,因此具有相應兼容性。③項目集管理并不對特定的項目進行日常管理,著重于整體規劃、控制以及協調,因此項目集管理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同時,目前能夠熟練運用項目集管理的人才還相當缺乏,企業未能正確認識項目集管理的作用,因此運用項目集管理具有一定的難度。④根據上述文獻綜述可知,目前已有相關學者將項目集管理應用到工程項目中,具有可實驗性。⑤項目集管理能夠充分協調各項目間的資源,資源浪費的現象較少,節約成本的作用顯著,具有一定的可觀察性。項目集管理具有的以上五大特性,在線性工程應用中可以稱之為創新。
羅杰斯根據接受創新與所需時間的關系將受眾劃分為不同比例的五類人:創新者(2.5%)、早期采用者(13.5%)、早期采用人群(34%)、后期采用人群(34%)、落后者(16%)。從創新者、早期采用者向后3個階段人群的推廣尤為重要,此時為臨界點,人群占比為15%~18%。目前,在項目集管理在電網工程項目中只有小范圍應用實踐,接受的人群較為局限。因此,對于其他未接觸項目集管理理念的國網公司內部眾多工程,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對效益的追求,對于項目集管理的需求將會迅速增加。
擴散推廣本身就是一種信息交換。國網公司內部的傳播渠道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從上而下的力推,屬于行政上的強制性傳播;另一種是關系網絡傳播,通過推廣應用成效的顯現促使同行業的管理者轉變觀念。
電網工程作為典型的大型復雜線性工程,具有項目構成、組織管理、信息溝通和社會環境等諸多復雜性特點。而目前國網公司及子公司內部對于項目集管理的了解較少,對信息傳播渠道和推廣帶來巨大挑戰。另外,由于項目集管理與項目管理不同,不涉及日常的管理工作,這也是阻礙推廣的一個因素。
目前,項目集管理在大型線性工程中的推廣應用還只是早期階段,還沒有大規模的應用。因此,項目集推廣不能被動地等待,需要采取各種手段、方法力推,不斷汲取經驗和教訓。同時,創新者、早期采用者的使用使人們不斷了解到項目集管理的優越性,促使后來人群更好、更快地接受。因此,在目前這一早期階段,需要加強項目集管理的推廣應用。
2.1.1 加強戰略統籌,協調推進推廣工作布局
為工作開展提供組織保障,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建立了省公司層面為領導小組、建管中心層面為指導小組、業主項目部層面為推進小組的三級推廣組織機構。另外,本階段為試點推廣階段,按照“整體規劃、試點先行、過程改進、經驗總結”的思路加強工作實施。
2.1.2 加強兩個關口把握,嚴格規范推廣工作要求
省級公司和建管中心采取片區優先級和工程優先策略確定項目載體。以此為指導,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選擇在三通道、宣漢等電網工程中推廣項目集管理理論。另外,業主項目部注重將綜合管控體系的思想融入策劃文件中,保證在頂層設計階段就明確綜合管控體系落地實施的方案和流程。
2.1.3 注重兩重平臺搭建,有效夯實推廣工作基礎
公司內外協作主要依托公司官方網站和媒體平臺實現,避免信息單向傳遞、延時傳遞。同時,加強“傳統+新興”學習平臺的搭建,采用“集中+分層”培訓方式,努力增強員工業務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2.2.1 推廣動力機制
為滿足項目集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省級電力公司必須借助先進的項目管理理論,助推公司效益實現。為保障各級機構認識到推廣工作的重要性,省級電力公司、建管中心、各項目部發布了一系列制度文件,有力推動項目部開展推廣工作,激發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2.2 推廣擴散機制
按照權利和利益兩個維度加強對利益相關者的重要度識別,分別采取不同的方式來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要。針對政府,采取地方協調會和一口對外機制加強溝通;針對征地拆遷群眾,加強構建房屋拆遷工作協調機制和緊急阻工機制等方式協調。項目部借鑒鐵路行業的優秀做法,加強利用WBS、OBS以及責任分配矩陣等工具,對現場施工人員實行二維碼管理,實現人員專業化、現場管理信息化。
2.2.3 推廣監控機制
公司及建管中心加強對目標落實和過程管理上的監控。在對人力資源、基礎條件等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加強推廣戰略目標的分解。環境條件或不可抗拒的因素出現時,進行及時的目標修正和完善。在過程管理階段,對重要項目或創優要求高、施工難度大的電網工程項目實行全面化過程管理;對次要項目或創優要求、施工難度適中的電網工程項目實行重點化管理。
2.3.1 標準融合體系
將項目集管理理論與基于項目管理理論的標準化手冊進行融合實施是工作的重難點。因此,建管中心加強人才的選拔,選擇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同時又具有國際先進管理理論知識,熟悉推廣框架的負責人及核心團隊成員。同時,在文件策劃過程中更加注重從整個輸變電工程的角度出發做好前期策劃。
2.3.2 管理協調體系
由于國網公司要求撰寫的文檔較多,項目部在有限的人員配備下,要同時實現完成高效的現場管理和編制高質量的過程檔案材料,壓力較大。建管中心為解決該重難點問題,首先,明確檔案工作在項目建設中的重要性;其次,明確檔案材料對管理提升的重要意義;最后,業主項目部要求各參建單位成立檔案領導小組,并制定檔案實施細則,充分發揮各參建單位的作用,加強檔案管理工作。
2.3.3 現場巡查體系
項目部借助PDCA的思想,采取標準化的現場巡查方法將風險扼殺在搖籃之中。項目巡查策劃階段,項目部加強編制巡查大綱;在巡查實施階段,妥善安排巡查人員開展巡查工作;在問題反饋階段,加強巡查問題的整改復核,查看巡查整改效果;在項目巡查總結階段,加強巡查工作總結,及時修改下月巡查工作大綱。
基于項目集管理理論在宣漢工程、三通道工程等電網項目上的成功實踐,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探索出一套可操作性、可復制性強的項目集管理理論推廣實施體系——“一體、兩翼、雙輪”推廣實施體系,具體如圖1所示。“一體”即落實一大戰略統籌,加強應用推廣工作的整體規劃,保證全局推廣工作方向。“兩翼”即加強兩個關口把握和注重兩重平臺搭建,起到構筑應用推廣工作基礎的作用,平衡、協調內外資源利用。“雙輪”即建立“三維聯動”推廣機制和深化三級管理體系,推動應用推廣工作能夠順利應用、固化實施并持續改進,最終實現管理效益。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線性工程逐漸向大型化、復雜化轉變,因此需要先進的管理理論予以支撐。由于線性工程是復雜的系統性工程,線性工程的項目集管理不能一步到位,需要充分考慮線性工程所涉及的利益相關者的相互作用關系,充分結合企業所擁有的內部資源和面臨的外部環境,按照“策劃-實施-監控-反饋-修正”的思路開展工作。本文利用創新擴散理論,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項目集管理應用推廣的成功案例進行了經驗總結和提煉,構建了一個可復制的“一體、兩翼、雙輪”電網線性工程項目集管理推廣應用體系,可以為同類型的線性工程尤其是復雜電網線性工程的項目集管理提供借鑒。與此同時,具體類別的線性工程項目在應用中需要根據自身的項目特點進行匹配與優化,以更好地使該理論服務于所應用的工程項目。

圖1 “一體、兩翼、雙輪”線性工程項目集管理推廣應用體系
[1]石一辰,陳宏麗,楊愛華.基于項目集管理的收益管理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09,7(9):26-30.
[2]朱志強,武玉潔.施工企業多項目管理模式實施模型構建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08(5):40-43.
[3]賈廣社,陳玉婷,薛祥東,等.大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組織成熟度模型[J].工程經濟,2014(3):22-29.
[4]馬明軍.基于中糧某項目集管理核心問題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12,10(10):70-74.
[5]孫莉芬,朝發樹,張萌,等.基于南方電網某局中介項目集的項目管理后評價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14,12(11):77-83.
[6]董淵科.基于項目集管理的武器裝備研制協同創新模式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3,32(5):29.
[7]Rogers,E.M.Diffusion of Innovations[M].NewYork:The Free Press,1983.P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