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杜偉寧



【摘要】文章在積極心理學理念下,以吉林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學院部分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分派實驗組和對照組,接受為期12次的“Enright寬恕取向”團體輔導方案進行干預。受試者分別在實驗前、后及三周后接受“Enright寬恕態度量表”測試。研究結果發現團隊輔導的積極情緒干預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受試者的心理幸福感,并顯著減低抑郁情緒。
【關鍵詞】寬恕;團體輔導;抑郁情緒;心理幸福感
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數據顯示全球抑郁癥發生率不斷上升至11%,預計到2020年,抑郁癥將成為人類面臨的第二大疾病。作為社會未來發展中堅力量的大學生群體,普遍需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還未完全成型時離開家庭,脫離父母,開始比過去相對社會化的生活,面臨著學業、人際關系、就業壓力等各方面挑戰,是極易于產生抑郁情緒的群體之一。有研究表明,2015年以來,我國高校大學生抑郁情緒問題較為嚴重,亟需得到更多的關注。
20世紀末期興起的積極心理學倡導用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挖掘人潛在的優勢和美德,無疑更適用于大學生抑郁情緒的教育、治療與幫助。而根據我國高校實際情況,對大學生進行積極心理的團體輔導,無疑是目前最有效的讓其在未來有更好的情緒調整能力的方式之一。
本研究試圖通過“Enright寬恕”方式設計團隊輔導方案,幫助學生解決如何應對人際關系等困擾所帶來的心理問題,減少抑郁情緒,增加他們的積極情緒、積極認知和積極行為,提升其普遍心理幸福感。
一、研究對象及實驗方案
Enright & the Human Development Study Group(1991)首次在心理學的概念上提出寬恕的概念,研究認為:“寬恕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當一個人受到嚴重傷害,通常會對對方產生情感或想法、行為上的敵意。當受傷的一方停止敵意,并無條件接受對方身為人的價值時,可定義受傷的人是寬恕的?!痹S瑋倫(2003)認為寬恕情緒的介入不僅幫助抑郁對象穩定情緒且能增強其生活適應能力。
本研究在前期準備工作中通過前期問卷調查及統計分析篩選出吉林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學院42名有抑郁情緒的本科生為研究對象,他們普遍具有部門抑郁情緒傾向,而且程度相當,因此作為我們的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比較性,對于實驗結果的科學性影響也較小。在確定實驗對象之后,我們通過隨機分派將受試分為實驗組A與對照組B,如表1所示。
注:T1:A組之前測。T2:A組之后測。T3:A組之追蹤測驗。T4:B組之前測。T5:B組之后測。T6:B組之追蹤測驗。X1:針對抑郁傾向學生設計的Enright Forgiveness積極心理學團隊輔導方案。X2:一般情緒團體輔導方案。
本研究的實驗方案依據Enright等人所提出之寬恕理論(2008),并結合Mayer與Salovey之積極情緒架構為方案內涵,以透過覺察、了解、推理、判斷、表達、調節、激勵和反省,作為方案設計的主要參數。使實驗組A接受為期12次的“Enright寬恕”團體輔導方案進行干預。方案綱要如表2所示。
二、實驗結果
本研究采用“Enright寬恕態度量表”(Enright Forgiveness Inventory;EFI)進行測試,包括情感、行為、認知三個方向,共60個題目。量表的信度方面,內部一致性系數都超過0.89,三周后的再測信度相關亦達0.82。受試者在“Enright寬恕量表”的前后測、追蹤測平均數及標準差列于表3。
對實驗、對照組兩組在“Enright寬恕量表”各分量表與總量表之前后測差異情形進行回歸系數同質性檢驗,均未達顯著水準[F.95(1,38)=1.005,.052,.071,.206,P>.05]。進行變數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受試者于各分量表與總量表后測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后測得分[F.95(1,39)=7.935,11.882,13.880,13.397,P<.05]。上述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在接受不同團體輔導方案之后,實驗組學生的寬恕態度、情緒智力成效優于對照組。因此,修訂積極心理學理論概念下的“Enright process Model of forgiveness”團體輔導方案對學生寬恕態度、情緒智力有顯著的輔導效果。
在三周后的追蹤后測表現方面,上述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學生在接受完團體輔導方案三周之后,因寬恕態度的培養,進而有效控制、減弱了抑郁情緒的滋長,并能有效提升他們的心理幸福感。因此,研究得出結論:“Enright寬恕”取向團體輔導方案對學生寬恕情緒、抑郁情緒與幸福感的培養和塑造,具有積極、持續性的輔導效果。并且相對于一對一輔導,時間耗費減少,效率提高,推薦將此方法應用于學生數量較多的國內部分高校低年級本科生,推薦將課程設置在大一上學期,針對剛剛進入高校開始個人獨立生活尚不適應階段的新生,促進他們形成更自立健康完善的人格,更好面對日后的大學生活,做出合理的職業規劃和自我發展計劃,并在求職及戀愛等問題上能夠有積極的認識和健康的心態。
三、討論
本研究通過關注大學生心理積極上進“寬恕情緒”增進他們的積極認知,提升幸福感受,建立起高質量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并通過后續補充實驗使我們的假設得到證實,對于學生抑郁傾向心理有積極而且長久的影響作用。
通過結果可以了解到“Enright寬恕”積極心理的團隊輔導形式對有抑郁傾向的高校大學生在寬恕態度上有正面輔導、積極引導的效果,并且相比以往個人指導的效率更高,更適合我國高?,F階段的實際情況。另外通過資料可知,本研究結果與Lin、Mack與Enright在2004年針對青少年抑郁治療的研究結果大致相符,其研究均顯示以積極心理學為支撐的寬恕教育團體輔導方案能對于成員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的控制和管理產生很大的成效,能夠有效提升寬恕認知層次,幫助建立心理幸福感。因此,本研究對于解決目前高校大學生存在抑郁傾向心理治療的高校心理教育具有實踐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1]Enright, R.D., Fitzgibbons, P.F.(2005).Helping Clients Forgive.Washington,DC: 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2]Enright, R.D., the Human Development Study Group (1991).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Forgiveness.In W.Kurtines and J.Gewietz(Ed.).Handbook of Moral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Vol.1, (pp.123-152).Hillsdale NJ: Erlbaum.
[3]Girard, M., Mullet, E.(1997).Propensity to forgive in adolescents, young adults, older adults, and elderly people.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 4, 209-2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