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艷祺
【摘要】自媒體的廣泛應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境遇面臨著深刻的改變,自媒體在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文章運用管理學中的SWOT分析法,分析自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的現狀,以及自媒體應用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力求為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貢獻。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媒體;SWOT分析
一、自媒體的概念及特點
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于2003年7月發布了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兩位聯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體)”研究報告,報告中對“We Media”下了一個十分嚴謹的定義:“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簡言之,自媒體即公民用以發布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事件的載體,如博客、微博、微信、論壇、BBS等網絡社區。當前自媒體平臺的發展主要表現出三個方面的特點,即多樣化、平民化和普泛化。
二、自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
(一)思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平等化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者以理想信念灌輸者的身份為主;而在自媒體環境下,思政教育者更能夠站在與受教育者“平等”的位置關系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方式也從灌輸式教育演變為引導式教育。自媒體的使用可以使受教育者忽略教育者的身份、年齡與自己的差別,相對匿名的虛擬身份也使得受教育者能夠更加自然、更加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更加便于教育者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動態。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
自媒體平臺原生就具有極強的富媒體、多樣化特性,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則可以發揮這一特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當前,大學生獲取知識信息時已經遠遠不滿足于文字、圖片等形式,更樂于接受通過短視頻、動圖等形式所傳遞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自媒體形式正是順應當前的時代特點。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還有利于打破傳統教育的時空限制,使“一次教育一次成效”的傳統教育效果轉變為“一次教育全面影響”的自媒體環境下的思政教育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學習自主化
在自媒體環境下,受教育者會更加主動地接觸思政教育者所建立的“自媒體發聲源”,在“完全自主”的選擇下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所建立的“自媒體發聲源”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從而使得學生主動選擇這樣的發聲源。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自媒體完全釋放自身的興趣愛好,極大地增強專業學習的熱情和活力,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完善個人學業、職業生涯規劃,從另一方面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
三、自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劣勢
(一)自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個人能力要求較高
自媒體環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從高校思政工作者開設自媒體,對學生理想信念進行引導教育;高校思政工作者通過學生開設的自媒體,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篩選、過濾自媒體平臺上發布的信息,構建和諧的網絡環境等三個方面展開。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都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須充分了解自媒體特性,掌握自媒體的使用技巧,開設的自媒體既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同時又能夠持續引導學生具有正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
(二)學生對自媒體使用程度的不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自媒體形式不同,對于硬件設備的要求也不同。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影響著學生擁有何種硬件設備。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關注對象如經濟困難學生,其自媒體使用頻率要明顯低于其他學生,有的經濟困難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網絡、電腦、智能手機,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熟悉掌握自媒體應用,部分學生甚至會因為不會使用自媒體產生自卑等心理問題。自媒體在某種意義上被劃分為主流自媒體平臺和其他自媒體平臺,部分學生抵觸主流自媒體,同時還通過“翻墻”等途徑,關注和建立具有負面影響的自媒體,嚴重者受到境外勢力的支持和鼓動,甚至與境外勾結,產生不良的影響。
(三)使用自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局限性
自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首先是要發揮其吸引力,聚集廣大學生到自媒體周圍,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在自媒體平臺上發現學生思想觀念偏頗就直接在平臺上進行持續的教育和引導,只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逐漸疏遠自媒體發聲源。思政工作通過自媒體所能掌握的學生的想法,也僅僅是學生自己發布的內容,并不全面,無法有效支撐進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自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
(一)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支持
自媒體的誕生源于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繼續發展,自媒體可傳播的內容、形式也將發生巨變。傳統教育工作中,組織學生觀看黨史宣傳片,使學生學習和了解黨的相關理論知識,端正入黨動機,對黨組織建立信心往往效果一般。而在2015年2月8日由《人民日報》微信自媒體平臺發布的《中國共產黨英文宣傳片》,通過網絡迅速傳播,得到了廣大青年人的推崇和追捧,潛移默化中就對學生們進行了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足見網絡信息技術的巨大作用。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強調要充分運用新型傳播手段創新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掌握網絡輿論主動權,并針對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明確提出要求。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教育部、團中央等多部委全面貫徹落實有關文件精神,在各地區、各高校全面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工作,足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自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當乘著時代的浪潮,以自媒體平臺為起點,向多種多樣的新型傳播手段輻射,以期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終目標。endprint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身份“泛化”
自媒體平臺不僅包含高校思政工作者和學生,而且大量的各個領域、階層的社會人士也在發聲。通過自媒體平臺,眾多學生日常關注的明星、名人、企業家、學者甚至學生自身等都會成為潛在的“社會思政工作者”,使得一些原本說教式的內容變得更易被學生接受,一些“官方”的語言更貼近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身份的泛化將極大提高這支隊伍的戰斗力,降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難度。
五、自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自媒體的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強有力的挑戰,如不設法應對這些挑戰問題,不但會嚴重阻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而且會對大學生的成長直接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
(一)自媒體的發展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趨于復雜
傳統信息傳播方法中,信息傳播需要經過多重媒介,在不同媒介的共同作用下,信息中的虛假、不良、糟粕部分就會被自覺過濾,傳遞給受眾的主要是正面的、具有傳播者主張意愿的信息內容。在自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播不再經過多重媒介過濾,絕大多數信息會通過自媒體直接由發布者傳遞給受眾,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挑戰。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必須充分認識當前環境的復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非主流信息造成的影響,引導大學生提高抵御不良文化和思想的能力,創造和諧的網絡環境,從而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自媒體的發展使傳統教育方法受到挑戰
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以課堂宣講、個別談話相結合為主。這種方式的針對性強,效果及時,符合因材施教原則,教育工作者成就感強。但是在自媒體環境中,傳統教育方法體現出了較明顯的不足:一方面,面對面講授、談心的方式受到時間、地點等時空條件的限制和約束;另一方面,傳統語言、文字教育吸引力匱乏,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抵觸情緒。相比較而言,自媒體環境下,學生受教育的空間廣泛,比較自由,運用自媒體,信息傳播更加快速,互動性強,多元化程度高,符合學生追求個性的需求,更進一步弱化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效果,使學生受到大量不受約束的信息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教育者所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自媒體對教育工作者的權威性提出挑戰
在傳統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占據著絕對的主體地位,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內容和實施過程都相對容易。但是在自媒體環境下,情況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大學生作為自媒體使用的主力軍,他們熟練運用自媒體手段,可以方便快捷地尋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種資料,獲取大量的信息資訊,繞過了高校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的信息媒介的作用,教師和學生的地位由隸屬關系變成相互學習、共同促進的平等關系。如果不積極應對這種形勢的發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體地位和教育主導者的作用都將受到極大的沖擊,教師將會喪失過去的優勢和地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繼續開展。
【參考文獻】
[1]楊賢芳.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4.
[2]季海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3]谷瑀.自媒體環境下加強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4.
[4]都慧英,周方遒.自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06):69-71.
[5]王丹,劉明良.機遇與挑戰:自媒體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學理論,2013(30):370-3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