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
摘要: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自主合作探究與記憶模仿訓練并不是對立的,它們之間可以相互促進,相互支撐。而且這兩種方法在課堂中可以相容并處和諧發(fā)展,這也是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學改革的重點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要求。
關鍵詞:記憶模仿;自主合作探究;數(shù)學;知識
在數(shù)學教學中讓學生主動操作、自主探索并與同學進行合作交流,是當今數(shù)學教學中倡導的一種教學方式,也是讓學生進行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方式。但是這樣的要求卻造成許多教師過于注重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而避談接受式學習。
一、 記憶是學好知識的奠基
數(shù)學知識是鏈狀的,知識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掌握、沒有記牢,就會影響后續(xù)知識的學習,所以,記憶學習是數(shù)學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如長方體表面積的學習,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習和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等一些常見的平面圖形的基礎特征,并能夠直觀認識長方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此前對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探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特征,既為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奠定基礎,同時也積累了探索的經驗,準備了研究的方法。長方體表面積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提前收集一些長方體、正方體包裝盒,上課時先請一位學生說一種物體的長、寬、高,其他同學猜一猜這是什么物體?兒童有極強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這時學生可以根據已有的經驗,在頭腦中建立長方體表象,結合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回憶類似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實物。這樣學生邊猜邊交流,在互動過程加深對長方體的認識。接著,教師拿一個學生猜中的長方體實物給學生仔細觀察,記住它的長、寬、高,再請學生計算并搶答它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學生在搶答過程中,激活思維,激發(fā)興趣,為學好長方體表面積的有關知識做好鋪墊。
二、 探究是學習知識的關鍵
操作探究是學生進行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方法和途徑。操作探究是指通過外在操作動作把內在思維活動抽象成數(shù)學表達,并在這個過程中理解和感悟新知識的形成,體會數(shù)學的過程與方法,并獲得活動經驗。如長方體表面積的學習,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并把目標出示給學生:“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同學們已經知道長方體有六個面,如果把六個面的和求出來就可以知道長方體的表面積。同學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長方體,研究怎樣求它的表面積”。此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先測量,再計算,但他們探索知識的過程各不相同。學生有的測量一個面的長、寬,就計算一個面的面積,并在這個面上打個記號,直算完六個面的面積再相加;有的是測量長、寬、高,再計算六個面的面積,最后求表面積;有的是測量長、寬、高,然后再根據長方形的兩個相對面的面積相等,求出前后、左右、上下等相對的兩個面中的一個,把三者的面積相加,然后再乘2,或者每個面積都乘2再相加,有的是把六個面都求出來,再相加。當然也有許多錯誤答案,有的同學求六個面的面積之和,但不是長方體的表面積,有的只求五個面或四個面的面積總和。這時,老師都應該表揚他們勇于探索、認真求知的科學精神,而不能只肯定正確的,因為事物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有直接得出科學結論的,而更多的結論是在錯誤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況且在生活中就有許多有關長方體無數(shù)個面面積的應用。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儲存和提取信息,促進思維發(fā)展,感覺的通道越多,思維的聯(lián)系越快。
三、 講解是掌握知識的基石
學生知識經驗的不足,他們的探索活動獲得的知識不一定是正確的,教師應該及時給予評價,并對正確的解題方法給予肯定,并進行必要的講解,對于錯誤的方法,師生共同幫助尋找錯誤的原因,并及時給予糾正。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下面長方體的表面積。
例題要想做一個長方體的紙盒,長、寬、高分別為6厘米、5厘米和4厘米,至少需要硬紙板多少平方厘米?讓學生認真思考并解答。在學生解答的過程中教師來回巡視,并搜集不同的解題方法,并做必要的講解。
第一種解法:
6×4+6×4+4×5+4×5+6×5+6×5
=24+24+20+20+30+30
=148(平方厘米)
教生共同理解求做一個長方體紙盒需要硬紙板的面積實際上就是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在計算前,可以先找出每個面的長和寬,然后根據公式計算每個面的面積,所有的面的面積相加,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也就是說長方體的表面積等于6個面積的和。
第二種計算方法:
6×5×2+6×4×2+4×5×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其解題思路,先求兩兩相對的面的面積和,一共求出這樣的三組,把三組的面積相加,就是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即長方體的表面積等于上下兩個面積與前后兩個面積和左右兩個面積的和。
第三計算方法:
(6×5+6×4+5×4)×2
=74×2
=148(平方厘米)
其解題思路,把三個不同面的面積求出來,再相加,最后再乘2。也就是說長方體的表面積等于三個不同面的面積和的2倍。
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是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觀察思考、比較分析各種算法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與區(qū)別?哪一種算法既簡單又易解?學生通過分析可知,前兩個式子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來表示,用第三個式子來表示更為簡單。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與采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方法,讓學生在互動中講解分析、交流討論,各抒己見,優(yōu)生可以概括提煉多種解法的相互關系及解題規(guī)律,中差生又在自身的知識建構中清晰解題思路,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明白,并掌握解題的方法。
四、 訓練是解題思路的提升
模仿與訓練和教師的講解并不等同于被動學習,而且模仿與訓練等接受式學習的方法在數(shù)學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生通過模仿和訓練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我國的傳統(tǒng)教學所提倡的啟發(fā)式教學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接受知識。教學中,教師只要避免滿堂灌、滿堂問,進行互動式指導、針對性指導還是必要的。學生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一般求法,根據例題進行模仿訓練,鞏固長方體表面積的一般解題方法,解答練習1、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為4米、3米和2.5米,則長方體的表面積為多少?學生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加強變式訓練也是必要的。學生學習數(shù)學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生活中的事物又是千姿百態(tài)、千變萬化,因此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例如練習2、一個掛衣櫥,長1米,寬0.5米,高1.5米。求制作這個掛衣櫥的外包裝布的總面積(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并提示不包含底面的面積)。練習3、一個長方體鐵皮煙囪,長0.5米,寬0.5米,高2米,制造這個鐵皮煙囪至少需要鐵皮多少平方米?(展示不同求法,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靈活性。)課后,還可以指導學生收集有關長方體總面積的求法:一個面的,長方體房間地木板面積的預算,或天花板裝修面積的預算;兩個面的,如墻角有一個長方體的水缸,求外面貼瓷磚的面積;三個面的,木屋墻角做一個小廚子,求外面木板的面積;四個面的,有長方體煙囪類等;五個面的,有長方體抽屜類等;六個面的,可以是長方體表面積,也可以是以上物體3個面的雙面,4個面的兩個單面和兩個雙面,5個面的四個單面和一個雙面,兩個雙面一個單面;七到無數(shù)個面是靈活應用物體1~6個面的單面、雙面、多面。變式訓練、靈活應變都是以模仿訓練為基礎。只有經過模仿訓練掌握最基本的基礎知識,學生才能走向社會,尋找生活中的數(shù)學。生活中數(shù)學能給學生提供真實的畫面,再現(xiàn)學習的感性材料,切實靈活、合理應用所學知識,促進知識的內化、深化。
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在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是學生學習中常用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因此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大力改善課堂教學講授、模仿和訓練的模式,進行互動式教學,采取方法讓學生主動地接受學習,并讓學生把新學內容與以往經驗結合起來,加強數(shù)學訓練和理解。
參考文獻:
[1] 張靜.數(shù)學課堂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方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18).
[2] 周潔.自主合作探究——Scratch課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5(10).
作者簡介:楊春,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