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玲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歲月璀璨的往昔,底蘊深厚的過去,孕育著開明開放、誠樸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的城市精神。南京市藝術小學隸屬于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是全國首創的集文化教育、藝術教育與舞臺表演于一體的小學。學校以“和諧教育,藝術修身,為每一個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奠定素質基礎”為辦學理念,鑄煉出了“博學、問思、致美”的藝術小學精神,藝術致美教育思想深入到學校的各個方面,致力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播,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是一所真正的素質教育學校。在這里,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明,滲透于每一個師生的心田;在這里,朗朗的讀書聲彌漫著書香氣息,滋潤著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在這里,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言傳身教,薪火相傳,浸潤著每一個靈魂……
60年風雨,歲月更迭,拼搏與奮斗并存;一甲子光陰,故事不絕,荊棘與鮮花同在。南京市藝術小學(以下簡稱“小紅花”)以“和諧教育,藝術修身,為每一個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奠定素質基礎”為辦學理念,形成了“博學、問思、致美”的校訓,積極打造學校的藝術特色,結合舞臺表演、出訪交流等獨立設計開發藝術課程,極力打造文化生長點,旨在服務社會,發展學生個性特長,讓學生得到多元化的發展。學校不僅培養學生藝術素養,如藝術技能、審美能力等,還培養學生互相尊重、交流合作等人文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遵循“以藝啟智,以藝輔德,以藝健體,以藝育人”的原則,學??茖W地設置課程,讓學生們在藝術教育中感知美、欣賞美、發現美。學校逐步探索出“專業引領,強化基礎,實踐琢練,交流推廣”的藝術教育的新路。藝術教育讓學生怡情養性,追求內心的豐富和諧,進而提升精神境界,塑造健全人格。
一、藝術學習讓每個孩子感知美
莊子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的大美,四時的序列,萬物的榮枯,那都是自然偉力所致,人在大自然面前,一切得失都是順應。因此自然之美不只以人的視角來展現,它本來就存在天地之間。它只是它,美之所謂美是由于它從沒有刻意地追求過美。那么美是什么?這個問題每個人的回答都不一樣。欣賞同樣事物,每個人可以發現不同的美,同一幅蒙娜麗莎的畫,有人看到哀傷,有人看到快樂。一塊精巧的蛋糕是美,一張迷人的照片是美,一首動聽的歌曲是美,一段熱情奔放的舞蹈是美,一曲凄涼哀婉的樂曲是美……因此,美是一種發展的文化共識。
“小紅花”在發展過程中,遵循中華民族的傳統,一直追求著美,因此“致美”是每一個“小紅花”人的追求。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著美的規律去創作藝術作品以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每一個舞姿、每一首曲子都包含著師生們對美的理解。外在的美固然令人賞心悅目,但內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學校注重通過外在美來喚醒師生們的內在美?!靶〖t花”通過對每一個學生實施藝術教育,讓每一個學生真正感知美。在南京,乃至全國,“小紅花”的藝術教育獨樹一幟,走在全國前列。學校面向全體,堅決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不讓一個學生游離于藝術學習之外,只要是“小紅花”的學生都必須學一門藝術專長,目的是讓藝術之美熏陶每一個學生的靈魂,讓每一個學生感知到藝術美。學校根據學生不同的潛在能力進行不同專業的培訓,課程設置根據學生的潛能定位,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同時,學校還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藝術修養,全方位地進行藝術培訓,如舞蹈專業的學生必須上好音樂、欣賞、美術等課,聲樂專業的學生必須上好形體、合唱、樂理等課,器樂專業的學生除了學好本專業的器樂之外,還需學習打擊樂、鋼琴、樂理、形體等。學校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藝術熏陶,讓學生們在各類藝術學習中感知美的存在,從而喜歡藝術學習。
二、藝術傳統使每個孩子感受美
從1957年“小紅花”創辦以來,學校在追尋中華民族藝術中走過了風雨60年。最初的“小紅花”雖然沒有校區,只是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藝術培訓,卻為學校的藝術傳統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從1980年開始,南京市政府正式把各區的“小紅花”合并起來,設立為南京市藝術小學,在當時,這是全國首創。南京市藝術小學把文化教育、藝術教育、舞臺實踐結合于一體,使得傳統藝術得到保持和發展,自此,“小紅花”從南京開始走向世界,形成了現在獨特的藝術氛圍。
挖掘“小紅花”的歷史與傳統,“致美”作為學校文化的生長點,在這個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傳承與創新?!爸旅馈蔽幕o每一個生命個體成長提供最佳的方式,讓每一個生命個體在學校教育中都能很好地去完成藝術興趣的培養與熏陶,使其主體性、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從而讓其掌握自我藝術發展與追求的內驅力,從藝術本身感受到美的真諦,積極主動地求得全面和諧的發展。“致美”文化核心內容就是建立以藝術為特點的校本課程。學校的劇場、教室、會議室的環境布局,都凸顯藝術氛圍,烘托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們從中感受藝術的魅力。
如學校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以此來編創各類節目,讓學生們在藝術熏陶中感受美。學校在工作中提出“強調致美,注重激勵,著力發展”的原則,開發以“致美”為主題的校本特色課程,形成了“舞蹈基礎訓練”“聲樂基礎訓練”等課程體系,編寫了《小紅花》《童言唱心聲》《童心飛翔》等學生作品集,印制了《成語故事選》《南京小紅花》《走向輝煌、夢想未來》等校本讀物,創作了《心中的夢》《幸福的小花傘》《加油,加油》等歌舞節目,堅持在學生中開展文明用語征集、故事大家說、歌兒齊聲唱、舞蹈一起跳等系列活動。在講、唱、跳過程中,學生潛移默化地了解“小紅花”的發展軌跡,生動而真切地感受到“致美”的真正內涵,以身為“小紅花”人感到自豪,從而提升了師生愛校愛國之情。
三、藝術橋梁讓每個孩子懂得美
“小紅花”基于中國傳統的民族藝術進行創作與編排,每年推出大量的原創新節目,豐富中國少兒文藝市場,并把中國的民族藝術精髓帶向全世界。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們逐漸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endprint
“小紅花”在江蘇對外文化交流方面可謂一枝獨秀。1978年7月,學校組織學生首次遠赴羅馬尼亞演出,這次活動打開了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少年兒童為代表走向世界的大門,開啟了中國文化對外交流的新篇章。自此“小紅花”學生代表出訪60多次,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學生們用稚嫩的童心播撒著中國的傳統文化。2015年4月,為慶祝中國與納米比亞建交25周年,中國文化部、中國駐納米比亞大使館和南京市政府在納米比亞國家劇院聯合主辦“南京之夜”文藝晚會,“小紅花”的師生為中納兩國觀眾獻上了精彩演出。2015年6月,“小紅花”成功接受了對來自剛果布、納米比亞、贊比亞的藝術家及藝術教育家的舞蹈與聲樂培訓工作,這是中國文化部首次將外國舞蹈、聲樂專家的培訓工作交給學校。在培訓中,藝術把四國的藝術家們融為了一體,真正演繹出了中非人民的真摯友誼。
在這些文化交流活動中,學生們化身為友好文化使者,在出訪交流中傳播藝術、傳播文化、傳播美,同時,他們也在在交流中開闊了視野,體會到藝術致美的真正意義。
四、藝術教育讓每個孩子發現美
美是保存在每個人大腦中的客觀判斷標準,而不是一種主觀的認識,因此審美可以被不斷發掘。藝術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薄靶〖t花”在藝術教育中以藝育德,以德促學,寓德育于輕松活潑的藝術教育活動之中,使學校的美育和德育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以美育帶動學校的全面工作,讓學生獲得各種道德情感的認知和積累,自覺地加強自我人格的塑造,從而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因而,“小紅花”藝術教育中的德育開發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挖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好的生活離不開美好的歌聲,這就是凝結聲樂教育與美育之間的無窮魅力所在。唱歌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境和精神面貌。聲樂藝術本身就是一種美的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靶〖t花”在聲樂教學中非常注重美育,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美。例如,發聲訓練需讓學生先通過感知人體器官,指出共鳴體,再由教師傳授正確的發聲方法,在此基礎上,學生進一步比較分析,在比較中感受科學發聲方法的美感,最終得到審美教育。
作為舞蹈的最初學習者,“小紅花”尤其重視美育功能?!靶〖t花”的舞蹈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其意在于讓學生通過肢體去發現美。安靜的舞蹈能夠凈化人們的心靈,安撫人們的內心;狂野的舞蹈能夠帶動人們的情緒,鼓動人們的興趣;歡快的舞蹈能夠激起人們快樂的心情,蕩滌人們憂傷的靈魂。基于此,在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創建情境教學的方式,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們發現美,體會每一個舞蹈動作所包含的形象美感,使每一個學生熟悉舞蹈的節奏感,掌握音樂以及舞蹈動作帶給人的動感,從而增加舞蹈的形象美。
筆者認為,最能打動人的藝術首推音樂了。音樂之美,美在它的旋律。因此要完成一支曲子的演奏,就必須提升學生們的聽覺,有了好的聽覺才能感受樂器美的韻律?!靶〖t花”的教學器樂是以中國民樂為主體,每一種樂器都有它的歷史、它的曲譜、它的優秀彈奏者,學生們在對此了解的基礎上再來演奏手中的樂器,更有一種融合感。
幾十年來,“小紅花”創作了許多兒童們喜聞樂見的節目,如舞蹈《年年有魚》《彩蝶飛舞》《百子嬉春》,表演唱《小小書畫家》《大書包》《為自己找個理由》,童聲獨唱、胡琴演奏、古箏獨奏、民樂合奏、打擊樂《鼓趣》等幾十個原創節目,這些節目均在全國各類比賽中獲獎。
作為南京市文化名片的“小紅花”,在創作上始終保持自己的傳統優勢,宣傳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民族特色,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己任,積極創作一批少兒喜愛的文藝作品,引領社會新風尚,把美育、德育深深注入兒童藝術作品中。2017年,在第十五屆南京文化藝術節上,“小紅花”推出的《茉莉芬芳》音樂專場,所有的節目都是新創作品,由教師們自己作詞作曲。表演唱《幸福的小花傘》是讓學生從小學會感恩,學會尊敬;尾聲《心中的夢》是學生們對習總書記“中國夢”的詮釋。“小紅花”讓學生的夢想與追求綻放于舞臺。
“致美”文化理念已經深入至每一個“小紅花”人的心中,深入到學校的每一層樓、每一間教室,每一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慧眼”,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藝術潛質,在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全面發展,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發展空間。在學生尋找美、發現美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達到藝術教育與美育、德育的高度統一,真正到達“致美”的境界。
(作者單位:南京市藝術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