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軍
【關鍵詞】“致美”文化;價值追求;藝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90-0052-02
眾所周知,“南京小紅花”是南京教育的一張靚麗名片,它是全國首創的集文化教育、藝術教育與舞臺表演于一體的少兒藝術學校。正是因為其獨特的藝術教育,許多人都以為這僅僅是一所讓孩子們唱唱跳跳的藝術學校。其實不然,南京市藝術小學是一所以藝術教育為鮮明特色的公辦小學。該校具有一切現代優質學校的主要元素,體現了現代優質教育的氣質與精神,是江蘇乃至全國推進教育現代化的范型。因此,學校提出的“致美”文化理念,就具有超越單純藝術訓練、讓藝術教育精神返鄉的獨特品質。
一、“致美”文化是南京藝術小學基于藝術又超越藝術的價值追求,體現出內生性與超越性的特質
藝術教育是“小紅花”的基因和血脈,它承載著學校全體師生高遠的信仰和綿長的精神追求。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曾經說過:“在現代教育中,我們是否對藝術的重要性給予了足夠的重視?……藝術的全面繁榮是國家通往文明之路的首要行動。”可見,藝術教育是多么重要!沒有人能否認:藝術教育對于促進兒童的精神成長的本體論價值。兒童是本能的繆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與藝術創造有著天然而神秘的聯系。因為,在孩子們的藝術作品中,兒童天然的、與生俱來的品質,諸如純真良善的心靈,好奇與探究的天性,奇特美好的想象,靈動自由的表達,向各個方面展開的無限可能性等都能達到自由自在地展現。概而言之,在藝術創作中,兒童能夠像個兒童,像個大寫的人,兒童能夠過完整的生活,能夠呈現他們本然的狀態——完整而又具有豐富可能性的人。兒童只有處在自在、自主、自為的自由狀態,才是每一個具體的兒童,才是完整的人。因此,今天的教育中所謂的以人為本,兒童立場,首先就是要尊重兒童的這些本然品質,呵護兒童天然的藝術靈性。在我看來,讓孩子們在藝術中徜徉,就是呵護兒童的精神成長,實際上就是教育精神家園的追尋!
然而,南京市藝術小學并沒有拘泥于單純的藝術教育,而是提出了“致美”文化,在審美意義上超拔藝術教育,使得藝術教育具有偉大的靈魂,從而走上精神返鄉之路。學校根據“致美”文化理念,以az“和諧教育,藝術修身,為每一個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奠定素質基礎,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個自己幸福的童年”為最終追求,讓學生在藝術教育中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通過藝術教育讓學生怡情養性,追求內心的豐富和諧,進而提升精神境界,塑造健全人格。這種基于藝術又超越藝術的、以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為本“致美”文化是一個豐富的、全面的、完善的文化理念。
二、“致美”文化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性,它在“立德樹人”大背景下拔節生長
南京市藝術小學在藝術教育中特別注重以藝育德,以德促學,寓德育于輕松活潑、沒有說教形式的藝術教育活動之中,使學校的美育和德育形成統一的整體,讓學生在獲得各種道德情感的認知和積累的基礎之上,自覺地加強自我人格的塑造。這一認識與實踐反映出學校對于藝術教育的理解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深刻地把握了藝術教育的本質。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德行的藝術教育是一個怎樣的教育。藝術、美德只有比翼齊飛,這樣的教育才能塑造出德藝雙馨的一代新人。
三、“致美”文化在“小紅花”又是鮮活地、生動地、實實在在地存在著,這是“致美”文化的獨特魅力
當前,許多學校都在開展文化特色建設,但是有一些學校的核心文化理念僅是掛在嘴上、貼在墻上,并沒有成為全校師生自覺踐行的行為規范和共同的價值追求。南京市藝術小學則不同,“致美”已成為全校師生基本的生活方式,“致美”理念已經深入到每一個“小紅花”人的心中,深入到學校的每一層樓、每一間教室、每一節課堂教學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為具體落實“致美”理念,著力開發以“致美”為主題的校本特色課程,編寫了《舞蹈基礎訓練》《聲樂基礎訓練》等教材,印制了《小紅花》《童言唱心聲》《童心飛翔》等學生作品集,編印了《成語故事選》《南京小紅花》《走向輝煌、夢想未來》等校本讀物,創作了《心中的夢》《幸福的小花傘》《加油,加油》等歌舞節目,讓廣大學生在講、唱、跳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了解小紅花的發展軌跡,生動而真切地感受“致美”的真正內涵。這一舉措可圈可點,因為它抓住了學校教育的核心領域——課程,使得“致美”理念從天上回歸大地,詩意地棲居在學生日常的學校生活之中。這一系列校本課程的開發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以鄧玲校長為核心的行政團隊強有力的課程領導力,這也是“致美”文化得以在“小紅花”肥沃的土壤中生根、開花、結果的重要保障。
真心感謝鄧玲校長及其團隊對于“致美”文化的解讀以及提供的“小紅花”文化建設的范例,讓我能走進童年的夢想,走進南京“小紅花”,走近一群具有獨特氣質的孩子們和老師們,走進神圣的藝術殿堂和精神家園!
(作者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副會長,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