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荃 高玉芝
摘要:在現代化教育過程中,教師職業所帶來的壓力多于其他行業的人。教師常常會遇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很想把課上好,但學生不買你的賬;很想跟學生溝通,但學生不理睬你;很想為學生的發展做點推動力,但學生根本是自己在動,而不是因你而動。這些都會給教師造成種種心理壓力,甚至心理障礙。教師的心理健康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擔當學生心理保健師的同時,還會學會自我心理保健,自我疏導,自我解壓。
關鍵詞:心理保健;疏導;解壓;寬容;換位思考
人們常說,教育既是科學,又是藝術,但在解決教育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時,教師常常會遇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很想把課上好,但學生不買你的賬;很想跟學生溝通,但學生不理睬你;很想為學生的發展做點推動力,但學生根本是自己在動,而不是因你而動。這些都會給教師造成種種心理壓力,甚至心理障礙。教師的心理健康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它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影響學生樂觀情緒的建立,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因此教師的自我壓力疏導就顯得尤其重要,關注教師心理健康,應該提高到比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更高的高度。教師心理問題的存在,不僅壓抑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大大降低其工作效率,同時也會直接威脅到教師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作為一名教師,在擔當學生心理保健師的同時,還要學會自我心理保健,自我疏導、自我解壓。
一、 不要被小事羈絆
教育無大事,我們教師的工作就是由無數件小事組成的,且這些小事還顯得重復和枯燥。每天面對,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難免會被擾得心緒不寧、怒火中燒,消極甚至偏激對待。作為教師,工作中不斷遇到的小事也曾長期讓我生氣、煩惱。單說學生變著花樣犯錯誤就夠令人頭痛:遲到、逃課、上課講小話、不交作業、不參加集體活動、早戀、吵嘴打架、抽煙喝酒……處理完了這件事,那件事也冒出來了;才好了沒幾天,不久又舊態復萌,好像沒一件事讓人省心。“難道就要在這種令人喪氣的日子里消磨幾十年?”我不禁懷疑教師工作的價值,陷入深深的痛苦和迷茫之中,直到一位教師點醒了我:“其實你遇到的問題都是小事,還沒有達到殺人放火、關乎生死的程度。學生如果懂事了,還用得著我們教育嗎?學生不犯錯誤不正常,引導他們改正,這就是每一個教師的工作常態。這不是一勞永逸的,也不是靠煩惱與生氣可以解決的。”我反復回味這番話,不禁感嘆:“是啊,與其被這些小事羈絆,不如換個角度對待。輕松一點,看遠一點,也許能找到更好的感覺和結果。”我發現,想要不為小事生氣,有幾個方法值得一試:
(一) 學會寬容,遠離煩惱。積極地忘記過去和眼前的不愉快,隨時修正自己認知觀念。不要讓痛苦的記憶牽制你,更不要把不良的情緒帶到工作中去。我的一位同事從來沒有為他人不共享教學資料而生氣。他豁達地說:“別人與我共享是他心胸開闊。別人不拿出來,也是他的專利,無需指責。”他不但完全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還大公無私地把自己的資料拿出來共享,弄得那個“吃獨食”的人不好意思長期受到惠顧,也開始大方起來。
(二) 尋找快樂點,換位思考,避免生氣。當你遇到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愉快的情感體驗時,不妨來一個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為別人想一想,在對立面找到自我認同感。有一段時間我班上的幾個男生經常在午休時間因打籃球遲到。剛開始我氣得不行,嚴厲地批評了他們,可他們仍然遲到如故,且反感情緒嚴重。“怎么辦?是不是我把此事看得太嚴重,以至于失去了耐心和智慧?”我又轉念一想,“男孩子愛打籃球也是天性使然,若一味壓制,也不利于健康成長。過段時間要舉行籃球比賽,他們也許是想練好技術,為班爭光吧!”這樣一想,我的怒氣就消失了。于是,我在班上宣布:“這幾個男同學苦練‘殺敵本領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要記住,沒有時間觀念的球隊是必敗之軍!我們全班來一個約定,幫助我們的球隊成為‘鐵軍成為勝利之師!”接下來我們全班“約法三章”:即日起凡遲到者,根據遲到時間論處。遲到一分鐘就朗讀一篇珍惜時間的文章,兩分鐘讀兩篇,三分鐘抄寫一篇。遲到三次取消進籃球隊的資格。此法一出,因打籃球而忘記時間的現象日趨減少。雖然還沒有達到完全杜絕的程度,但我已不會再為這事生氣了。生活中確實有許多小事,因為我們在想象中夸大了它的嚴重性,所以才會被困其中。
(三) 關注生活中的大事,明白生命的真諦,拒絕煩惱。有一句話說得好:“生命太短暫,我們不要關注惱人的小事。”我的一位朋友在汶川大地震中幸存活下來,她告訴我:“當地震的余波一陣陣襲來的時候,我就暗暗下定決心,如果自己不死,就一定要好好活,不要為一點小事而生氣煩惱。”
二、 不要被批評困擾
我曾經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總想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但凡受到一點點批評,都會非常敏感,感到非常難過。我會為學生的反對而惱怒,為家長的質疑而生氣,為同事的議論而郁悶——總之我害怕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我為我的煩惱去請教我的老師,她鼓勵我說:“不用太在意別人說什么,否則你會被別人的建議所束縛,什么也干不成,只要確定自己做得對就行了。”接下來我按照老師的忠告行事,果然輕裝上陣,心情輕松愉快!多年后,一位曾經抱怨我管得嚴、還時不時與我頂撞的學生在街上遇到我,熱情地與我交談,說個不停:“老師真希望時光可以倒流,再回到您的班上,多聽聽您的教導,現在沒人管、沒人關心的滋味真不好受啊!”瞧,教育效果就是有滯后性的特點!還有一位和我有誤會的同時,曾經在辦公室數落我的不是,現在卻成了我的好朋友。這就是我勇敢面對,真誠相待的結果。
我們必須明白,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注定了要被批評,我們也不能阻止別人的批評和非議,但有一件更為重要的事卻是我們能夠做到的:讓自己不受這些批評議論的影響。當然,不是對任何批評意見都不理不睬,而是說不要理會那些不公平的議論。在不受到批評傷害的同時,若是還能一笑置之,就更是達到做人的最高境界了。
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需要這種坦然面對批評的態度。但我們受到批評時,與其還擊,還不如做好該做的事,用事實說話。假如結果證明我對了,那批評不攻自破;假如結果證明我錯了,那么老老實實承認,認認真真改正,辯解又有什么用呢?總而言之,不要被批評所困擾、自我解壓。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擁有一顆快樂豁達的心,在復雜的工作中理出頭緒,平和地面對工作,面對學生。適時調節,放松心態,適應環境,以良好的心境投身于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努力做一個身心健康的快樂教師吧!
作者簡介:張世荃,高級講師,河北省衡水市,衡水科技工程學校;
高玉芝,高級講師,河北省衡水市,衡水科技工程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