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
【摘要】布魯姆斯伯里集團正式形成于20世紀初,其重要成員均出生于維多利亞年代并成長于維多利亞家庭,各方面思想深受維多利亞時代文化影響,這些思想在其著作中均有體現,也就是這些著作構成了布魯姆斯伯里集團的文學史,同時成為集團文學史最重要的材料。文章主要分析了維多利亞時代的知識背景以及Leslie Stephen是如何影響該集團文學史形成的。
【關鍵詞】維多利亞時代;布魯姆斯伯里集團文學史;影響
維多利亞時代,前接喬治時代,后啟愛德華時代,被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和大英帝國的峰端。它的時限通常被定義為1837年至1901年,即維多利亞女王的統治時期,事實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標志著維多利亞年代正式結束。這個時期的大英帝國走向了世界之巔。這個時代文藝運動流派包括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藝術以及后印象派等,藝術界也呈現出群星奪目的盛景。
布魯姆斯伯里集團就是在這個年代的文化熏陶下逐漸萌芽并建立起來的。該集團是一群朋友以及有親戚關系的眾多人因為友誼,尤其是在劍橋大學求學期間發展建立起來的友誼而結合的團體,也是因為友誼該集團才得以形成以及長期延續。很多年來,因為集團沒有共同支撐的理論、系統及原則,而且其友誼的網狀結構很難被構建,所以該集團一直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集團的成員主要有Leonard Woolf、Virginia Woolf、Lytton Strachey、John Maynard Keynes、E.M.Forster、Clive Bell、Roger Fry等。
布魯姆斯伯里集團成員均出生并成長于維多利亞時代,該集團寫作方面極其重要的理性以及想象力均起源于維多利亞家庭、他們的學校和大學經歷,而且他們的家教和教育背景已經通過一些知識背景形成。集團成員的各種類型的作品均與維多利亞時代宗教、哲學、政治及藝術等方面的信念相關,所以該集團的文學史是關于布魯姆斯伯里集團成員如何通過作品將他們的信仰變成事實、知識、社會及價值觀的歷史。維多利亞時代的福音主義、功利主義、自由主義、唯美主義使得該集團的思想、情感習慣得以養成。這都給該集團的文學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福音主義是指福音傳道者采用巡回布道的形式所推動的一個屬靈更新運動。集團在宗教方面的主張是緊隨英國清教思想的,即“拯救我們自己的靈魂”。Keynes對清教傳統非常熟知,他的祖父曾是教會的牧師,所以Keynes在集團中運行的清教傳統實際是福音派清教主義。G.M.Young很好地描述了福音主義作為維多利亞時期的傳承精神和布魯姆斯伯里集團是怎樣發生關聯的。他說:“從某些角度看,英國的歷史即英國人思想的故事。而這些思想是利用福音派傳統授予的能量去擺脫福音主義在知識、娛樂、藝術、批評及科學方面的限制。”而布魯姆斯伯里集團也繼續了這樣的擺脫,他們剝奪了維多利亞時代的人所具有的在宗教、道德、政治以及藝術等方面的思想限制。貴格會,以“內心之光”為教義,感受基督對靈魂的直接指引,追求和平、簡化、唯美主義以及一種很強的集體認同感。這也通過Roger Fry 使之成了布魯姆斯伯里集團宗教背景。福音主義對集團的知識起源方面極具重要性,但集團對福音主義的想法并不完全同意,在接受的同時也進行了一些轉變。
功利主義構成布魯姆斯伯里集團的哲學背景,其重要性曾普遍遭到忽視。功利主義,即效益主義,是倫理學中一個重要的理論,提倡追求“最大的幸福”,認為實用即至善,相信決定行為適當與否的標準在于其結果的實用程度。提出這一理論的主要哲學家有杰瑞米·邊沁、約翰·斯圖爾特·密爾等。通過Mill、Sidgwick、Stephen、Keynes以及后期Moore的作品,功利主義的合理性成為布魯姆斯伯里式思想的一部分,其合理性指重視常識和清晰性,避開玄學和神秘主義。同樣,功利主義也遭到了集團的改變,集團保留了維多利亞時代功利主義的其中一種原則,即“效果論”。“效果論”已深深植根于布魯姆斯伯里集團道德哲學觀以及其思想和作品中。
大多人都知道布魯姆斯伯里集團精神是自由的,自由主義和功利主義的道德倫理觀通常被稱為是集團的政治經濟哲學。集團中最著名的自由派Keynes在他的很多散文中也集中描述了自由主義的核心精神。和功利主義不同,自由主義以個人價值和個人需求為核心。這種理性的個人政治自由符合經濟哲學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轉換的理念。而在政治方面,集團在繼承的同時同樣進行了改變,其方向是朝向社會主義。Keynes曾對他們集團自由主義的發展進行了闡釋,即“將經濟時效、社會公正、個人自由結合起來”。這一完美結合成為Leonard Woolf, E.M.Forster譴責帝國主義的基礎。
唯美主義是布魯姆斯伯里集團在藝術方面的價值所在。如現代主義的很多方面,布魯姆斯伯里的唯美主義剛開始也是浪漫的。集團中Roger Fry和CliveBell的形式主義式的美學理論是將美學經驗與實用性需求相分離。Bell的很具影響力的有效形式理念不僅從Moore倫理學中受益,也借用了柏拉圖的形式理論。該理念即“一幅藝術作品的重要形式是隱藏在所呈現出的表面背后一種很難定義的直覺式的柏拉圖思想”。唯美主義式的藝術價值觀不僅在繪畫等藝術方面發揮了其價值,同時對Virginia Woolf在小說寫作方面的印象主義靈感也有一定激發作用,這對她在Forster作品中對“時間”這一概念的運用具有頗為深刻的影響。所以說維多利亞時代的唯美主義對布魯姆斯伯里集團關于藝術目的和價值思想的影響不單是對其中某一位作家,而是對整個集團的影響。
集團在宗教、哲學、政治、藝術方面的理念背景都是和西方思想四大傳統相融合的。集團成員的宗教思想來自新教教徒;經驗主義是他們的主要哲學傳統;在政治方面,他們的理念是民主的而非個人主義;在美學方面,他們的基本態度是浪漫的。盡管集團在繼承福音主義、功利主義、自由主義及唯美主義過程中根據自身的發展進行了一些轉變,但這些思想理念為集團文學史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知識背景基礎。endprint
要進一步了解對布魯姆斯伯里集團的文學史起源構成的影響,必須提到知識淵博的歷史學家、文學傳記作者,又是集團唯一的最具影響力的維多利亞時代繼承人——Leslie Stephen.Leslie Stephen曾被其孫輩稱為“布魯姆斯伯里之父”,他不僅是集團核心成員——作家Virginia Woolf、繪畫家Adrian Stephen之父,同時他自己也是知名的作家。他的道德哲學、歷史知識、文學批評以及傳記都有深刻反映19世紀到20世紀英國文學的連續性與間斷性。他非常珍視文學是因為文學能夠在表達思想的同時也能彰顯作者的特征。同樣,他的文學作品都有滲透其道德哲學思想。他這種對知識及傳記的興趣在布魯姆斯伯里集團成員的寫作方面得到了傳承。Virginia Woolf曾根據父親的不同角色將父親劃分為作為作家的父親、好社交的父親和專橫的父親。作為作家的父親,Woolf了解甚多,而這些了解多是通過閱讀父親的作品獲得的。是Leslie Stephen的作品影響了Woolf的批評觀,傳記寫作同時也影響了Leonard Woolf的文學和史書寫作。作為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哲學家、歷史學家、文學歷史家和批評家,Leslie Stepheh的思想對布魯姆斯伯里集團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Stephen的倫理科學包括個人自由這一思想,這構成了他與布魯姆斯伯里集團最直接的聯系。這種自由主義是他文學批評的特征。他說,作為一位批評家,在批評方面應具有一種自由的包容性,這種批評思想對集團批評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就文學史方面講,集團很大成就都歸功于Leslie Stephen,他不僅是一位踐行自由功利主義的哲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哲學歷史學家,所以集團成員可以通過他尋找到他們所傳承的哲學傳統的蹤跡與榜樣。
布魯姆斯伯里文學史不單是文學的歷史,也是將文學作為一種歷史。Stephen對文學的歷史研究影響了她的女兒Woolf,使她意識到社會環境對文學的塑造。在講授文學批評的藝術時,Stephen所展現出的率真、明晰等精神為他的女兒甚至是整個集團都建立了道德與修辭學標準。他按照歷史順序進行文學批評,他的批評風格,他的率真,他強調文學是個人性格及特征的一種表達,這一切文學批評態度都深刻影響了Woolf。其次,在文學批評方面,Stephen和布魯姆斯伯里集團有緊密關聯性的是他們批評的對象相同,均是散文。這也是兩者進行文學批評所關注焦點都是兩個世紀中的同樣作家的原因。
集團從Stephen處獲繼承并延續最久的是其傳記文本。《全國傳記字典》由Stephen創立于1882年,對于集團的作家或是讀者都可以一覽維多利亞時代傳記的藝術。事實上,在批評和傳記書寫上所有布魯姆斯伯里集團成員都需依賴《全國傳記字典》。這也是Stephen講述布魯姆斯伯里集團的維多利亞時代背景的最重要的著作。所以說,Stephen對集團文學形成具有極大的貢獻。
維多利亞時代的哲學、宗教、政治色彩以及美學觀念對布魯姆斯伯里集團文學形成都有及其重要的影響,這構成了集團文學起源的知識背景,對布魯姆斯伯里文學史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盡管集團在各方面思想傳承的同時進行了轉變。本文對維多利亞時代對布魯姆斯伯里集團文學形成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簡單分析。當然還有重要其他因素,如維多利亞視角及劍橋大學對集團哲學、文學等思想的深刻影響,在后期會做進一步的分析闡釋。
【參考文獻】
[1]S.P.Rosenbaum, Victorian Bloomsbury: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Bloomsbury Group[M].St.Martins Press, 1987.
[2]J.K.Johnstone, The Bloomsbury Group, A Study of E.M.Foster, Lytton Strachey, Virginia Woolf, and their circle[M].the Noonday Press, 1954.
[3]Simon Joyce, The Bloomsbury Group Looks Back at the Victorian[M].Indian University Press, 1901.
[4]Katherine Mullin, Victorian Bloomsbury,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Bloomsbury Group[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