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峰
目前,鄉鎮財政工作在精細理財、科學管理、服務發展、保障民生等方面存在欠缺和不足,鄉鎮財政干部隊伍的法治觀念、責任意識、業務水平、創新能力亟待增強和提升。基于這種現狀,筆者認為,應當加強法治建設,統攬鄉鎮財政工作全局,從加強財政干部法制教育入手,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財貫穿于鄉鎮財政工作各個環節,通過法治建設推進鄉鎮財政管理和運行水平的不斷提升。
第一,教育先行,推動鄉鎮財政干部真學真用、知行合一。要把鄉鎮財政干部的法制培訓工作擺上重要位置,認真制訂法制培訓工作規劃,有序開展鄉鎮財政干部學法用法活動。不斷探索創新法制宣傳教育形式,通過法制講座、法制培訓、法律知識考試等手段,組織鄉鎮財政干部重點學習財稅法律法規及相關財政政策、理論等知識,努力推進鄉鎮財政干部學法經常化、制度化、長效化,轉變思維方式和管理方式,增強法律意識、法治理念,做到依法決策、依法管理,全面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硬化預算,堅持鄉鎮財政收支公開透明。要嚴格遵守新《預算法》的規定,按照現代預算管理的要求,大力強化預算對鄉鎮政府的收支約束,推進鄉鎮全口徑預算,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向社會公開經批準的預算、預算調整,決算、預算執行情況以及部門預算、決算及報表等。在預算執行中不得隨意給財政收支開口子,一切財政收支活動都應納入法制的軌道。建立鄉鎮的基本支出保障機制,明確鄉鎮基本財力保障范圍和標準,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及時足額落實保障資金,穩步提升鄉鎮基本支出保障水平。通過強化收支管理,充分發揮預算在推動鄉鎮強管理、惠民生、謀發展中的作用。
第三,優化流程,實現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動態跟蹤、全程透明。鄉鎮財政資金監管關系到黨的惠民政策的貫徹落實,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深入推進鄉鎮財政資金監管,針對各類項目資金的不同特點,突出重點,健全分類監管機制,分別對財政補貼補助性資金、項目資金、鄉鎮財政預算資金、村級資金等提出具體、明確的監管要求。要完善全過程監管機制,及時公開補助政策,核實補助信息,接受社會監督,規范鄉鎮財政資金申報、審批、核撥流程,確保財政資金的安全。要不斷規范監管行為,分別明確各類財政資金監管的目標任務與措施,宣傳黨的惠農政策,及時解答群眾反映的問題,提高公眾知曉度和滿意率。要對財政資金使用進行全程跟蹤、動態監管,重點檢查資金使用情況、項目建設情況,評估項目績效,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有效杜絕違法亂紀現象,確保監管工作不走過場,真正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第四,強化內控,加強鄉鎮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要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及配套制度,從思想上筑牢管好用好財政資金的防線,從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入手,不斷加強鄉鎮機關及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要嚴格“三公”經費的審批和審計工作,對招待費、交通費、旅差費、培訓費等嚴格按標準執行,不該列支的一律不得支出,確保財經紀律和會計制度落到實處。要強化會計基礎管理,進一步完善票據管理、資金管理、銀行賬戶與印鑒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按章辦事。要強化資產的管理,進一步規范實物招標購進和資產處置程序,堅決按規定程序申報、審批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調撥、報廢、變賣等事項,健全和完善實物登記臺賬,著力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節約使用財政資金。
第五,加強隊伍建設,促進鄉鎮財政干部敬業奉獻、高效清廉。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結合鄉鎮財政工作實際,認真查找隊伍建設和日常服務中的不足,嚴格遵守單位內部各種規章制度,把廉潔自律作為一件大事抓緊抓細抓實抓好,倡導良好風尚,自覺接受監督,筑牢廉政防線。要明確工作職能,立足鄉鎮經濟社會發展對財政工作的要求,分別從收入管理職能、分配資金職能、監督管理職能、落實政策職能、服務發展職能等方面,進一步明確當前和今后一個階段鎮級財政機構的主要職能,規范鄉鎮財政管理所的崗位設置,切實解決好機構、崗位不健全或不符合依法行政要求的問題。要提升財政干部的工作能力,按照《公務員法》的要求,搞好公務員招錄工作,充實新鮮血液,著力解決鄉鎮財政干部人員偏少和結構老化等問題,完善鄉鎮財政干部交流和優秀人才選拔機制,努力建設一支與改革發展要求相適應的鄉鎮財政干部隊伍。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東臺鎮財政所)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