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寫作要注重“三言兩語”,即言之有物,具體鮮活的內容會產生視覺沖擊力;言之有序,嚴謹合理的結構讓表達一目了然;言之有才,生動優美的語言使作文熠熠生輝;悟語人生,用文字表達人生感悟;語驚四方則要起好文題,換種寫法,巧用修辭。
【關鍵詞】習作;指導;“三言兩語”;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89-0066-02
【作者簡介】褚曉泓,江蘇省揚州市育才小學(江蘇揚州,225000)副校長,高級教師,揚州市語文學科帶頭人。
教學中,教師常常會發現學生普遍談作文色變,他們的作文或空洞干癟,或胡編亂造,或人云亦云。對此,筆者認真思考這樣的問題:小學生寫作怎樣才能達到“用自己的眼睛觀察這個世界,用自己的心靈感悟這個世界,用自己的手去記錄這個世界”的境界呢?經過反復實踐,筆者將作文指導初步概括為“三言”和“兩語”。
1.言之有物。
胡適先生主張寫文章“須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這里的“物”,即內容,主要來源于學生對自己學習、生活的思考。言之有物,作文則血肉豐滿,能吸引人的眼球;反之,則語言蒼白無力,顯得干癟無趣。
在習作《我的畢業季》一文中,學生寫道:二年級時,我們搬到了小紅樓。褚老師帶來了許多小盆栽,她讓我們取名字:小白、小翠、花花……當我們聚在一起欣賞這些小盆栽時,褚老師總喜歡領著我們一起與小盆栽對話:“小翠啊,你又長高了。”“花花,快快長大跟我們一起玩吧!”現在,小紅樓拆了,可褚老師又在我們心中筑起了一座新的“小紅樓”。
注意觀察身邊的變化,善于捕捉那些鮮活的素材,定然會寫出佳作,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2.言之有序。
所謂“序”,就是寫作要結構嚴謹,講究章法。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相關的方法進行有序表達,以增強文章表達效果。表達有條理,事情的來龍去脈就很清晰,讀者就能讀懂文章,實現交流思想的目的。
有序表達要注意三個怪病:
第一,“大頭娃娃式”。如傳統作文題“秋游”,學生動筆時,第一自然段,往往寫教師宣布好消息,大家在座位上歡呼雀躍;第二段,深夜依然激動得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第三段,在大巴車上胡侃神聊;寫到第四段,才來到景區大門口。這時,字數已經過半。此類作文,我們要告訴學生,開頭要像鳳凰的頭一樣美麗,干凈利落,字數一般在五行以內。摘錄一學生的示范性開頭——又是一年秋游季,我想:去年的小熊貓長大了沒有,火烈鳥下蛋了嗎……揣著這些問題,載著一路歡歌笑語,我們來到了美麗的茱萸灣公園。
第二,“孕婦臃腫式”。習作雖然講究“鳳頭豬肚豹尾”,但可惜的是有些學生的作文肚子太臃腫,中間洋洋灑灑的一大段。此類習作,結構不漂亮,讀起來也費力,故應要求學生學會分段,讓作文結構更趨合理。
第三,“虎頭蛇尾式”。凡事貴在堅持,可很多學生寫著寫著就草草收兵了,結尾一筆帶過。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多動腦筋,堅持用心寫好結尾,學會點題,呼應開頭。
3.言之有才。
這里的“才”,是指語驚四座、妙筆生花,優美的語言能使作文出彩,讓讀者“眼亮”。“才”哪里來?多讀多寫是育“才”的不二法門。
一學生的《回眸一笑》,讓我們領略了她的才情。“她的一頭青絲如瀑布般飛流直下,一雙烏黑亮麗的眼睛如黑寶石一般鑲嵌在那標準的瓜子臉上。她叫馬小禾。記得初次見面時,真的是‘有美人兮,見之不忘。那時我和她并不熟,只見那淺淺的傾城一笑,讓百花都失去了色彩。恰似一朵出水芙蓉,清新脫俗,念念不忘。”這篇美文的作者就是筆者的學生,酷愛閱讀的她三年級開始讀《桃花扇》,六年級看《茶花女》,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語言表達風格。
4.悟語人生。
用語言反映生活,用文字感悟人生。悟語人生的重點是真實和典型。
真實,是文章的生命。寫作要回歸真實,當語言承載了一顆真實的心,我們又何愁它不會折射人性的光彩,閃爍生命的光芒?寫作《對媽媽說“我愛你”》時,那些動輒“潸然淚下、熱淚盈眶”的,多半是矯揉造作之情。班上有個男生非常害羞,實在說不出口,為了完成任務,只好在卡片上寫一句“媽媽,I Love You”,然后塞進媽媽臥室的門縫里,也真是難為他了。他寫的作文是《愛你在心口難開》,筆者在閱讀時為之動容。
典型,即有代表性。恩格斯說,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小學生寫作文,要把視線“聚焦”到能反映時代精神風貌,具有鮮明特色的素材上。如一學生文章:班上有個小“書迷”,上課鈴響了,他還在埋頭苦讀。這節是班隊課,班主任在講臺上問:“小李同學,你選誰做中隊委呀?”可小李還沉浸在課外書的世界里。班主任又問了一遍,同桌趕緊搖他手臂。小李慌忙站起來:“我選哈利·波特!”全班哄然大笑。
還有一位學生寫道,昨天放學時,媽媽沒來接我。我對褚老師說:“請您給我媽打個電話吧。”只見她拿起手機又放下,說:“不行,你媽這時肯定在開車,接聽手機不安全。”過了一會兒,我又對她說:“那您把我帶到傳達室吧。”她思忖片刻,說:“不行,萬一你媽媽到這里看不到你,會很著急的。”就這樣,褚老師陪我邊聊天邊等待,直到媽媽十幾分鐘后趕來。憑借“接地氣”的素材,一個善解人意的教師形象躍然紙上。
5.語驚四方。
杜甫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在錘煉語言方面,應首先從題目入手。好秧半季稻,題好一半文。好的題目就像是美女的明眸,“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精巧構思從漂亮的標題開始。五年級時,筆者注重引導學生擬一個令自己“拍案叫絕”的題目。如焦雪瑩寫假日和表妹盡情玩耍,內容不錯,用什么題目呢?《兩個小姐妹》,不好;《“淑女”現形記》,還行;最后,看了電影《小時代》后靈感大發,揮筆擬出一好題《姐妹花的“小時代”》,全班同學都很佩服她。請看學生擬的幾則標題:劉宸儀描寫彈鋼琴的李樂言,《琴鍵上的四月天》;林煜皓寫踏訪揚州景點馬可波羅花世界,《繁多看花處,魂牽在馬可》;馬小禾寫揚州美食獅子頭,《“虎嘯龍吟”不抵“一聲獅吼”》……
小學生寫作文大都語言平淡,不能動人。如果換種寫法,定會趣味橫生,妙不可言。課堂教學中,筆者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訓練,如:把“別擠了,我快要被擠扁了。”換成“別擠了,我快要變成照片了!”;“你再不鍛煉,身體就不行了。”換成“你再不鍛煉,身體就‘死機了。”;“奶奶做早飯,還洗碗。”換成“奶奶早上烹制填肚之物,還要為粘糊糊的鍋碗瓢盆‘凈身。”效果是不是更好?經過集訓,學生的精妙語言“紛至沓來”:“今天的考試題目簡直把我的眼淚都辣出來了!”“嗅覺中譜出芳香的樂曲,我的雙唇滿嘴流油地慶祝這令人興奮的一刻……”
學生寫作時應適當運用修辭,妙筆著華章,文采輕飛揚。比喻是屢試不爽的“法寶”,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如:“媽媽的披肩長發,陽光下像瀑布,清風中像旗幟。”“爺爺在巷口站成了彎彎的月亮,目送孫兒遠去……”此外,化用歌詞:“煙花三月是喝不完的酒,揚州炒飯是吃不完的香”等等,都能使讀者津津樂道,讓文章熠熠生輝。
“三言兩語”話作文,只是拋磚引美玉。寫作教學需要教師的真情和恒心,只有這樣,在不久的將來,學生才會妙筆成文,語驚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