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兒童的良好發展對于國家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兒童在社會之中是弱勢的一部分,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需要社會中更多的人去關注。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外出務工已經成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生活的需要。為了養家糊口,有些農民工把孩子交給父母照顧或寄養在親戚家,形成了留守兒童的龐大群體。由于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及教育條件相對落后,留守兒童的教育存在許多問題,嚴重制約了教育的和諧發展,成為和諧社會構建中的一個“不和諧音符”。留守兒童在教育和生活上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這就會對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造成較大的影響。本文從現階段中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問題進行了思考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法。希望本文的相關內容能夠引起一些人士的重視。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教育問題
一、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快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特別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多,這就使得很多農村中青壯勞動力外出打工,造成了留守兒童數量的增加。在農村中,很多留守兒童都是由祖輩進行照顧和撫養,由于老一輩人的教育觀念較低,對兒童的心理發展情況不是很關注,這就會讓兒童在心理存在很多問題,受教育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為此,我國很多相關的部門在不斷地提高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重視。
二、 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
(一)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情況
兒童時期是人一生之中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關鍵。很多農村中的留守兒童存在著心理發展上的問題,農村留守兒童由于長期被托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理缺陷。又由于老人溺愛或親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容易出現行為失范,引起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定。一般說來,他們群體意識比較單薄,性格比較的孤僻,很容易在情緒上出現大的波動,自己的控制能力比較差。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自卑、拘謹,還容易出現焦躁不安的現象。
(二)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情況
1. 群體數量大,分布地域廣,師資力量薄弱
我區農村教學點分散,教學環境較落后,很多學校中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對于寄宿的學生很少有專門的生活老師去照顧,這就使得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存在著很大的壓力。很多新型的教學方法無法進行展示,從而使留守兒童在心理和教育上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受教育情況造成了影響。
2. 學校中的教育仍然采用應試教育
現階段中,很多農村學校中仍然存在著傳統的應試教育,教師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就使得很多教師對學生的考核和評價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思想上。很多學校中的老師就會對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出現教育和管理上的放松,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3. 住宿條件差,管理存在問題
我區農村學校的基礎設備存在不完善的情況,尤其是學校的寄宿條件,這就會有很多留守兒童的家長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寄宿在學校,而是選擇寄宿在離學校比較近的親戚家。很多寄宿家庭中的親戚對留守兒童存在著管束和教育不嚴格的情況,學校又對這些兒童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這樣一來,很多留守兒童就會在日常生活中沾染到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的風氣,從而影響了兒童的心理發展和教育。
三、 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問題的方法
學校教育是最為關鍵的教育方式,也是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在教育實踐中,要將農村基礎教育進行充分的利用,從而將留守兒童出現的心理發展與教育問題進行很好的解決。學校要充分利用教育的功能以及教育的現有資源,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進行更進一步的關注。
(一) 班主任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學校中,兒童接觸最多的就是班主任老師,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工作完成之后,要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問題的教育,將學生內心中的需求進行充分的了解,還要關心學生日常的思想,關心他們的生活需求,做他們的榜樣和朋友。這樣才能讓學生健康的成長。
(二) 任課教師要掌握兒童心理,提高兒童的心理健康素養
在學校中,任課老師要將每一科課程中所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進行充分的應用,讓學生可以建立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課程教育的同時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課程進行有效的結合。任課老師要掌握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疏導方法,對那些留守兒童要加強幫助,在教育的過程中防止其出現不良的心理問題。
(三) 學校要開展心理教育相關活動
農村中的大多數留守兒童存在著性格孤僻的情況,當心理出現問題的時候也不會向自己的老師尋求幫助。這就要求學校要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積極有效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意識,交給他們積極健康的心理疏導和宣泄方式。這樣不但可以預防留守兒童出現心理發展問題,還能豐富兒童的學習生活。
四、 總結
綜上所述,現階段中,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和教育上出現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和文化發展,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思考和分析。這些數量龐大的留守兒童群體,需要家庭、社會、學校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視,學校更要對他們進行積極的教育,樹立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使他們成長為健康的新人,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及教育等各項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宗奎,孫曉軍,劉亞等.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71-79.
[2] 馬國霞.探究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問題[J].新課程·上旬,2015(5):432.
作者簡介:蘇元德,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第七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