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詠梅??
摘要:核心素養是對素質教育內涵的具體闡述,教師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本文從關注學科核心素養、關注學科育人價值、關注學生思維發展三個方面來闡述教師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關鍵詞:課堂教學;學科核心素養;價值
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再到核心素養的提出,教育界人士把它稱為教育改革的3.0版,是我國順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潮流,為新世紀教育改革確立的發展方向。如何把宏觀層面的核心素養通過學科教學落到實處,是擺在全體教師面前重要而迫切的課題。本人認為,開闊教師育人視野,提升教師綜合素養,重新審視和正確定位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至關重要。本文嘗試從小學英語教學的視角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一、 關注學科核心素養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告訴我們:教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與主動學習的可貴品質。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價值不是傳承,而是通過建構與運用,轉化為素養。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具有共同性、發展性、綜合性和開放性,是可教可學的。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而學習能力只有在渴望學習、自主學習、深度學習中逐步形成。
除此之外,課外閱讀能有效助推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如在新授語篇后,觀看相同主題的動畫、閱讀繪本、吟唱兒歌等,既能在閱讀中運用所學語言文字,做到學以致用;又能通過閱讀開闊視野,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動畫、兒歌聲情并茂,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圖像比文字更直觀,表達的內容更豐富,有助于學生對所學語言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教學3B Unit 1 In class的Sound time (Big books, big books. Bob has two big, big books.)時,通過呈現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和討論,讓學生理解兒歌;通過觀看動畫,反復模仿,小組、個人競賽等途徑,促使學生熟練吟唱,在此過程中感知字母Bb的發音;在此基礎上,我呈現另一首兒歌:Blue Bird,Blue Bird,what do you say? I say Bb, Blue, Blue Bird.在簡單帶讀后,布置學生課后吟唱,下節課進行檢查;在下節課上,檢查后還進一步拓展,讓學生自創兒歌,諸如此類的練習,有助于語言能力的形成。每個周末,我都會通過“一起作業網”布置學生繪本閱讀,以此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體驗閱讀的樂趣,縮短與英語的距離,也有助于學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形成。
作為教師,要以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為圓點,從學科中心轉向育人中心,從追求分數轉到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努力拓寬與學生核心素養相一致的知識廣度,使教學達到更高層次。
二、 關注學科育人價值
不可否認,現在的學科教學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各學科任課教師往往只關注自己所教的學科知識,對交叉學科的知識進行人為的割裂;二是教學的第三維目標即情感、態度、價值觀被嚴重忽視甚至無視。
這兩個問題的存在,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選擇。首先是現在的學科分科太細,太強調本學科的專業知識,缺少全人發展觀。小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能動的整體,他們的發展是全方位的,而不是這節課我人為的讓他們學這些知識,他們就必須要學好,一定能學好的;其次是教師缺乏教書育人的責任意識。新時代的教師,不僅要承擔授業解惑的任務,更應引導學生如何做人。但長期以來,教師更關注考試成績而忽視做人的引導和示范,有的甚至把學科育人的功能全部抹掉,把育人看成是班主任、德育室的“專利”。其三是學科育人評價缺少長效機制。教師公開教學時,絕大部分教師都能充分體現育人目標,但在日常教學中,真正落實學科育人功能的教師少之又少,權威統計數據是不足5%。因為情感、態度、價值觀是無法通過考試來檢測的,學校也沒有相應的評價標準。
這一局面必須要扭轉,教師的理念必須要更新。以譯林版In class為例,該單元的話題和功能是Making requests and apologies.除了要掌握open,close,door,window,please, sorry等詞匯和Stand up.等祈使句外,教師要從育人的高度挖掘學科德育內涵,踐行言談之禮和待人之禮,這樣就自然而然地把“八禮四儀”的教育落到學科教學中,真正做到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只有每一門學科都能落實育人責任,才能真正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這不是口號,不是標簽,而是課改的指南。
三、 關注學生思維發展
思維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動,它指的是將外在所得的表象、概念經由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步驟的認識活動的過程。英語是第二語言,它的語言體系與中文有很大區別,對小學生來說,掌握好確實存在很多困難。但在我們成年人看來,小學英語是何等簡單!況且由于從小接受的英語教學方法大多強調機械操練,缺少思維訓練;強調背誦記憶,缺乏興趣投入,故在教學中,我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把這種模式移植到現在的教學中,往往通過大量的練習,促使學生被動的達成目標。
作為教師,一定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想方設法改變這種狀態,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發展。例如通過開展“頭腦風暴”,讓學生快速在大腦中搜素已學過的同類詞匯、句型。如給出sit這個詞,學生立馬在頭腦中搜索與之同類的詞,stand, open, close這些詞就會蹦出來;給出Open the door, please.學生就會在大腦中搜素類似的句子,Open the window/ Open the/your book/...。思維導圖在語篇教學后運用得較多,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語篇內容,同時還能無限拓展,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在復習語法時也能有效發揮其無限再生的特點。
成尚榮指出:“只有將上位的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素養結合在一起,并真正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的時候,核心素養才能落到實處,才能走進學生的素養結構,成為學生的素養”。從根本上來說,承擔起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的,不是某一位教師,而是整個教師團隊;不是某一間教室,而是整所學校;不是某一所學校,而是整個社會文化。只有這樣,教育改革才能抓住根本走向成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充滿智慧的靈動的下一代!
作者簡介:徐詠梅,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