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士舟
摘 要 伴隨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間業務往來規模的迅速擴張推動了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業務的發展,其中發放貸款是商業銀行最常見的業務。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持續上升,導致銀行資金損失逐年增加。這種現象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是一重大損失,極不利于銀行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這一問題引起了世界各地金融學術專家的高度重視,為探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上升的成因奠定了現實基礎。對此,本文通過對當今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現狀的研究分析,研究出導致不良貸款上升的原因,并針對不良貸款現象提出了相關建議和解決措施。
關鍵詞 經濟新常態 商業銀行 不良貸款上升 成因
一、前言
經濟新常態是指在經濟發展條件下經濟結構穩定發展的一種狀態,而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在向銀行借到資金后并沒有按規定時間或貸款簽訂協議內容約定及時歸還給商業銀行本金和利息。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發生代表商業銀行經營活動處于不良狀態,此時銀行資金會遭受損失,貸出去資金不能及時收回。因此,不良貸款是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的主要風險隱患,如果不及時對風險情況作出相應處理,會導致不良貸款率加倍上升,最終導致商業銀行資金的巨大損失。對此,本文根據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現狀分析其成因,并對此采取防控風險措施來抑制不良貸款率上升。
二、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上升的成因
(一)經濟管理體制
關于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上升成因,經分析其內部經濟管理體制不完善這一要素屬于部分原因之一。內部經濟管理體制是規范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的一個管理制度,正是由于商業銀行管理制度不完善,商業銀行對外借款時忽視各方面問題最終未能收回貸出的資金款項。此外,經濟管理體制缺乏也不利于銀行工作人員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務。沒有完善的制度約束,會導致工作人員以松懈、慵懶的狀態去工作,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在貸款業務中也會疏忽工作任務。工作人員的疏忽行為會影響貸款業務的具體操作,增加操作風險,不利于銀行貸款業務的進行。此外,制度不完善不僅對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有影響,最重要的是對經濟管理部門也會產生影響。任何管理部門都離不開管理制度的約束,一旦管理制度出現問題,運行結果也會發生相關問題,所以我國商業銀行貸款中也離不開規范的經濟管理體制。
(二)商業銀行和借款人行為
商業銀行放貸過程中的主體一是商業銀行,二是借款當事人,所以兩者之間的關系作用也是影響商業銀行貸款的另一因素,屬于微觀層次方面。本身不良貸款就是由于借款人拖欠資金或借款人拒還資金等情況導致的,還有就是借款人對貸款得到的資金不能合理處置和經營。另外,商業銀行經營效率低下,導致信用下降,從而引發借款人失信于銀行并影響還款期限等。除此之外,還有商業銀行對流動性風險認識不足,把大部分資金向外借出,使閑置資金不夠支撐商業銀行內部流動,造成資金周轉不開的現象。所以,商業銀行和借款人二者行為之間共同作用會對貸款過程造成影響,促使不良貸款率上升。
(三)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現狀
目前,關于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根據研究比率每年都呈上升趨勢,結果影響因素源于借款人,由于他們無法用足夠的金額償還貸款利息或者是借款人還付資金利息的能力出現問題,又或者是借款人根本沒有還款的可能性,完全喪失還款能力。這些都是由于借款人能力不足造成的不良還貸情況,也是當今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存在的普遍現象。根據不良貸款造成的理論體系論述,其每項貸款資金是商業銀行借貸給借款人資金所形成的金融資產。不良貸款指借款人不能及時在還款期限內或根本無法還款給商業銀行的現實還款情況,歸根究底在于借款人行為。所以,在商業貸款資金過程中借款人違背信用這一現狀也屬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上升的原因之一。
三、解決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現象的措施
(一)規范商業銀行內部經濟管理體制
對于上述經濟管理體制這一成因,它對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起著宏觀導向作用,我國銀行也因此遭受打擊,使其宏觀經濟發展水平大幅下降。另外,其實質就是內部經濟管理體制的缺乏,導致不良貸款率的上升。對此我們應制定經濟管理制度,規范銀行貸款活動并使其有效進行,免受資金損失。具體措施:要制定規范的內部經濟管理體制,首先針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過程,需要進行綜合風險信用評估,評估結果出現后再對貸款對象分配貸款資金,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經過完善的機制分析后,再確定貸款分配所用方向。其中,風險信用評估機構一定要進行規范管理。避免評估機構出現差錯,導致借貸過程中發生資金損失。另外,對于外部經濟管理體制,如政府對商業銀行的經濟干預,一些大的管理公司處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現象,進一步加強這些外部管理體制有利于降低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
(二)加強商業銀行對借款人信用的防范意識
對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影響因素,從上述分析中,是由商業銀行和借款人兩方面相互作用產生的,其中對于商業銀行,首先在向外部貸款時,一定要對借款人的個人信用做初步調查分析,了解該借款人以前是否有過不良貸款記錄。若存在這一問題,再著重分析借款人資金需求的真實性;若不存在不良貸款記錄,也要根據借款人實際資金需求及信用評估后的信用等級進行數據參考并作出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加強商業銀行對借款人信用風險的防范意識,避免商業銀行向外借貸資金時由于借款人違背信用而造成銀行應收取的本金和利息收入無法收回這一情況,使銀行遭受資金損失。所以,對借款人的信用評估是貸款前應做好的準備工作,必須增強防范意識。
(三)規范借款人合理運用資金的理念
在商業銀行借貸過程中,借款人對信貸資金的運用得合理與否,也影響著還款期限,從而也會導致不良貸款發生。例如,借款人從銀行借到資金后,由于自身經驗不夠豐富在創業中把所有貸款資金全部用于入投資中,最后沒有利潤或者收益還貸,造成不良貸款現象。不良貸款正是由于借款人對貸款資金的不合理運用造成的,所以對于借款人而言,應加強他們合理運用資金的意識。此外,還可以通過懲罰或限制性制度來實施,比如借款人從商業銀行借到單筆資金后,應用制度規范他們在一定時間內還款。若他們還款超出還款期限,就給予罰款的懲罰。這樣做的目的是用懲罰制度來約束他們并使其能夠合理運用信貸資金,從思想上認識到合理應用貸款資金的重要性,從而減少資金損失,避免不良貸款率上升。
四、結語
當今的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持續上升,它是當前商業銀行商務轉型過程中遇到的比較棘手的問題。不良貸款問題影響著銀行體系是否得到全面有效的發展,關系到我國金融內部行業經濟狀態是否穩定。對此,本文根據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現狀,分析出不良貸款率上升的成因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從宏觀的角度而言,主要歸咎于經濟管理體制;另一方面,從微觀的角度而言,則源于商業銀行和借款人的具體行為。針對不良貸款率上升的成因,我們應從商業銀行經濟管理體制和商業銀行、借款人行為方面著手分析。首先,商業銀行內部要規范經濟管理體制,避免資金疏漏問題的發生。此外,對于商業銀行和借款人,要加強商業銀行對借款人的防范意識并且對貸款人運用資金的理念也加以控制。本文整體綜合研究了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商業銀行出現不良貸款的成因,根據以上討論、分析及提出的解決措施,希望能讓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現象有所改善,減少商業銀行的資金損失。
(作者單位為江蘇建湖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姜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上升的原因及策略建議[J].經濟師,2014
(09):161-162.
[2] 馬振國.新經濟形勢下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影響因素研究[D].吉林大學,2015:88-90.
[3] 程銘.不良貸款對我國銀行體系脆弱性影響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224-2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