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語文學科博大精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一直是一線語文教師關注的問題。“微語文”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它注重從微小入手,在小坡度、短小精煉中加強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本文圍繞如何利用“微語文”開展教學進行闡述,旨在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微語文;教學;效果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初中語文教學的需要。如今,“微語文”越來越受廣大師生的歡迎,是很多學校深入推進的教學模式。“微語文”的特點是短小精悍,簡潔明了,而又突出重難點,以學生為中心,是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深入剖析教學內容,將整體內容分割成單獨的知識點進行講解,通過大量的練習題來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來實現課堂效率的最大化。
一、 注重朗讀教學,充分感知課文內容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第一環節。朗讀,并不是照本宣科地讀,它要求讀出課文中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讓學生從朗讀中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變化。我們知道,初中生正處在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內心充滿活力,利用朗讀可以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初中語文課本中所選取的文本教材都是經過專家們篩選過的,是文質兼美的好文章。文章情感豐富,寫作技巧高超。因此,更應該被大聲朗讀出來。“三分文章七分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一個人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因此,教師除了關注他們的學習,更應該了解和關心學生們的心理狀況。初中語文教材的選取都是正能量的課文,可以起到鼓勵和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作用。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通過情感的解讀可以感染學生的心理感受。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雪》時,本課的情感基調是此起彼伏的,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應該做到抑揚頓挫,用不同的朗讀聲音來表達不同的情感,讓人感受到毛澤東的愛國情懷和偉大抱負。
二、 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現代語文教育理論告訴我們,語文學科教學不僅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與技能,還應該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然而,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體現學生的思維的發散性和開放性,不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學生只有對一門課感興趣才能投入心思和精力學習,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手法,結合實際情況,利用情景教學法來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春》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征和興趣愛好,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然后在學生感知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地大聲朗讀課。為了更加烘托課堂氣氛,教師可以在學生朗讀的時候播放同基調的背景音樂,有效地渲染了課堂氛圍,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們觸景生情,發散了語文的思維,喚起了情感的共鳴。這樣,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旨。
三、 創設閱讀情境,培養語文審美能力
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觀是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機械式的教育,教師在課堂上津津有味地講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然后通過做練習強化知識點,最后死記硬背去參加考試。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了,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升。語文最重要的是情景,只有身在情景之中,學生才能感同身受,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不是憑空而來的,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相應的教學情景,喚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內心體驗,有利于學生在如此氛圍中感受作者的情懷。創設情景可以拉進學生和作者的距離,把學生的內心感受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學生正確把握文章的寫作意圖。例如,在學習《渭城曲》時,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多次播放詩歌的視頻,不僅有包含感情的朗讀,還有生動形象的畫面感。學生在初步感知以后就對文本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了,然后再通過部分實物展示,圖片,視聽結合,學生就可以充分地感受到詩人和他的摯友之間濃烈的友情和不忍的離別之情。
四、 加強閱讀鑒賞,提高微寫作的效果
隨著教育課程的改革,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閱讀和寫作能力越來越被重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了。閱讀和寫作是兩個密不可分的板塊,相互促進,因此教師應該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引入到微寫作中來,通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根據許多語文調研專家的多年教學經驗來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一個獨立的過程,它是一個綜合的長期過程,尤其和寫作訓練不可分割,教師可以在教學閱讀的過程中,通過選取部分文本的內容,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所感所想,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寫作水平。例如,在賞析《紫藤蘿瀑布》時,教師先讓學生有感情地大聲朗讀課文,然后針對這篇課文的思想感情或者寫作手法等其他方面讓學生寫一個簡短的想法,以微寫作的形式記錄下來。寫完之后可以再去朗讀課文,看看有沒有情感的提升或者變化,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鑒賞能力的提高,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綜合上述,要提高初中語文的課堂效率就必須根據新課程目標的具體要求,綜合分析教材和學生。一切從學生出發,采用積極的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微語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微語文”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徐加惠.初中語文課程有效教學中探析[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6(07).
[2]童第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快樂閱讀,2016(18).
[3]黃漢地.讓初中語文教學綻放生命教育的光彩[J].中學教學參考,2015(06).
作者簡介:湯興華,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民勤縣大壩鎮教學輔導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