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英
【摘要】在人文學科的體系中,英美文學應當構成其中的核心與關鍵。近些年來,新教改正在全面推進。培育人文素養的舉措在客觀上不能缺少英美文學的整體教學改進。運用多樣化的手段與措施來提升學生的綜合性人文素養,符合英美文學在現階段的教改宗旨與目標。
【關鍵詞】英美文學教學;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措施
英美文學凝結了長期以來的英美民族文化,對此有必要予以多層次的推廣與借鑒。目前的狀態下,更多師生正在關注英美文學及其相應的課堂模式,確保將英美文學融入人文素質培育的全過程中。英美文學的課改宗旨應當落實于啟迪心靈,塑造高層次的審美境界并且提升綜合性的人文素養[1]。目前,英美文學的課堂模式得到顯著改進,運用各種舉措來激發學生針對英美文學的濃厚興趣。在日常的課堂進程中,英美文學還應當包含特定類型的作品賞析、作品閱讀以及其他關鍵性部分。英美文學與人文素養之間具備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二者應當緊密結合成為整體,確保學生能夠借助英美文學平臺來獲取全新的審美體會,創建屬于自身的精神家園。
一、英美文學對于培育人文素養的重要價值
從本質來講,文學凝聚了長期以來的民族精神,在根本上構成了文化結晶以及歷史結晶。通過閱讀各民族在特定時間段的文學名著,師生將會深切體會到其中蘊藏著的審美意蘊,對于其中沉淀下來的文明精髓予以全方位的吸取[2]。英美文學在根本上源自長期以來的文明沉淀,具備創造性與新穎性。通過閱讀各個時期的英美文學,有助于學生逐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針對英美文學的精髓進行透徹的體會。面對新的形勢,與英美文學密切相關的日常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流程也獲得了全方位的改進。從基本特征來講,英美文學的日常教學應當從源頭入手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對于學生更高層次的審美理念以及價值觀念都要進行全方位的塑造。
對于現今的高校學生來講,在校期間不僅要掌握特定領域的專門知識,而且要進行精神家園的全面構建。通過賞析英美文學,學生能夠逐步培養人文意識,對于整體性的人文素養予以全方位的提升。近些年來,與英美文學密切相關的課堂模式以及日常教學手段都在致力于實現全方位的優化[3]。在英美文學獨特的文學世界中,學生可以探尋適合自身的高層次精神境界,對于自身的精神支點予以全面的確立。與此同時,通過探尋英美文學,學生還能汲取文學本身的美感,對于自身應當具備的信念與理想進行全面的樹立。
二、探析教學現狀
受到轉型期的強烈影響,現階段與英美文學有關的課堂模式也在致力于全面轉變。然而近些年來,英美文學并沒有真正獲得師生的認同與接受。究其根源,就在于現今的整體社會風氣表現為浮躁化的趨向。在功利心態的驅動下,很多師生因此冷落了英美文學,對英美文學持有忽視甚至漠視的態度。具體來講,現階段的英美文學整體上呈現如下教學現狀。
首先,師生對英美文學懷有忽視的心態。近些年來,市場化得到了全面推廣。面對市場化帶來的多層次影響,高校學生更多接受了實用主義以及存在主義的西方思潮。在此種環境下,建立于理想主義之上的傳統英美文學受到了忽視[4]。這是因為高校學生已經把自身的關注點轉向了功利性要素,并沒有著手重構自身應當擁有的精神家園。在很多高校學生看來,學好英美文學無非是為了應付該學科的測試,除此以外并不具備其他價值。受這種心態的驅使,很多學員都傾向于忽視英美文學。尤其在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時,很多學生更加覺得學習英美文學與未來的崗位就業之間并不具備直接的聯系,因此忽視了對英美文學的深入探究,也無法關注自身人文素養的全面培育。
其次,失衡性的人文教育也給英美文學的現階段教學帶來了干擾與影響。從基本類型來講,高校教育本身應當包含科學性以及人文性的雙重教育模式,二者應當是不可偏廢的[5]。但從目前的真實狀況來看,很多院校實質上都偏重于功利化的日常教學,針對其中涉及的功利性知識給予了較多關注,反而忽視了根本性的人文素養。因此,師生并沒有真正關注人文教育,與之相應的人文素養也很難從根源上得到提升。例如從英語學科的日常教學來看,現階段師生在面對英語學科時,通常都傾向于關注法律英語或者商務英語。這是由于法律英語和商務英語具備明顯的功利性與實踐性特征,而英美文學本身并不能為學生帶來十分顯著的功利化效果。
再次,滯后性的課堂手段以及課堂模式也在根本上阻礙了英美文學整體教學水準的優化。長期以來,很多師生都傾向于沿用滯后性較強的學科教學手段,這種手段欠缺探究性與新穎性,學生對此甚至喪失了濃厚的探究興趣。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會先向學生講授某篇作品的作者生平、作品風格、歷史背景及其他要素,然后讓學生背誦并且識記大綱要求的知識點。因此,由于滯后性的教學手段具有單調性、枯燥性的特點,學生很難親身體會出英美文學蘊含的深層次樂趣,從而覺得英美文學這門學科充滿了乏味性與單調性。
最后,英美文學并沒有與高校學生的真實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很多學生覺得,英美文學與自身的真實生活之間并不具備內在性的聯系,感覺到英美文學距離真實生活是十分遙遠的,很難全面激發深層次的探究熱情。受此影響,很多學生會感覺到英美文學這門學科除了乏味與枯燥的文學原理,很難在這其中學到其他有價值的內容。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聯系,很多學生都無法通過英美文學這門學科來提升人文素養。
三、培育人文素養的可行對策
英美文學與功利性的考試成績、未來就業之間雖然不具備緊密的聯系,但是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境界。因此可以運用以下對策對英美文學教學進行改進。
(一)轉變自身的認識
要使英美文學受到更多師生的關注,根源應當在于轉變認識。從現狀來看,師生有必要更多關注深層次的精神需求,借助英美文學的方式來創建全新的精神家園,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這是由于,英美文學包含著多樣化的優秀作品,蘊含著深層次的人文內涵。
為了改變現狀,師生就要致力于全面接受全新理念,融合英美文學蘊含的人文關愛精神[6]。相比于其他類型的學科,英美文學雖然無法帶來十分顯著的功利效果,卻有助于升華人的精神境界。這是由于,優秀的英美文學在根本上倡導相互關愛,對于深層次的創作靈感也能給予全面的激發。endprint
(二)優化現有的教學流程
目前,英美文學涉及的各個教學流程表現出枯燥性、乏味性的基本特征,亟待優化。英美文學教師有必要設置更合理的課時規劃,對于該學科現有的課堂資源予以全方位的優化整合。在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篩選適合學生閱讀的趣味性作品,確保其緊密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體會,并能夠反映社會現狀。要想從源頭入手來提升人文素養,師生就需要更多關注文學史,在課堂中也要融入更多趣味性的自主探究內容。
從現狀來看,英美文學課在國內院校開設的整體狀況正在逐漸實現優化。然而不應當忽視,英美文學課仍表現出明顯的局限性,重點針對那些選擇了世界文學、比較文學以及其他文學專業的學員而開設。因此可見,對于上述的局限性應當予以全方位的突破。實質上,針對英美文學予以全方位的普及應當追溯至孩童時期;而學員在進入高校以后,針對英美文學又會形成與之有關的全新印象,在把握英美文學整體架構的前提下,針對其中有關的各項內容就能予以透徹理解。
(三)確保教學流程的新穎性
除了上述的改進措施,針對英美文學開展的日常教學還應當關注其新穎性。在課堂實踐中,教師有必要把學生視作整個課堂的主體,鼓勵學生開展多層次的自主探究[7]。與其他學科相比,英美文學本身就蘊含著多樣化的探究內容。師生對此應當緊密配合,共同探求特定文學作品的深層次主旨。新穎性的課堂流程還應當包含分組探究、課后延伸等全新的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來激活英美文學的整個課堂氛圍。
因此,針對英美文學有必要致力于突破各學科彼此之間的局限性,同時也要更多關注本土語境以及英美文學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在現階段的英美文學課上,教師有必要指引學生針對特定類型的文學篇目予以詳細閱讀,在此前提下才能透徹領會其中涉及的文學要點,獲得文學共鳴并且凈化自身的心靈境界。
四、結束語
目前,英美文學教學逐漸受到了更多師生的關注,與之有關的教學流程也在獲得相應的改進。實質上,英美文學本身包含多樣化的豐富課堂內容,其中涉及獨特的審美體悟以及文學感悟。新課改的根本宗旨就在于提升學生的綜合性人文素養,其中關鍵應當促進英美文學的全方位推廣。然而截至目前,與英美文學有關的課堂模式整體上仍然欠缺完善性,此種現狀亟待改變。在未來的課堂實踐中,師生還需要致力于密切配合,借助多樣化的途徑與手段來塑造優良的人文素養,服務于英美文學整體教學水準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藍如中.新形勢下高職院校人文素質課程體系的構建[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1):11-14.
[2]楊慧.英美文學閱讀與中學英語教學[J].中國教育學刊,2017(S1):145-147.
[3]龍瀛.簡論國家安全視界下的外國文學教學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以昆明學院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外國文學教學為例[J].求知導刊,2015(24):41-42.
[4]徐紅云,王黃磊.學院、導師、學生三位一體的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348-349.
[5]吳楠.英語文學教學過程中的學生人文素質培養[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23):193-194.
[6]張少娟.英美文學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構建[J].邢臺學院學報,2011,26(03):161-163.
[7]夏庚華.英美文學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1):140-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