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娟
【摘要】供銷系統高職院校以培養服務“三農”人才為主要目標。在高職院校開展德育實踐服務“三農”的評價機制研究,主要是為了增強高職院校德育實踐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最終順利實現服務“三農”的育人目標。文章從評價內容、評價方法和評價制度三個方面來研究構建科學合理的德育實踐評價機制。
【關鍵詞】供銷系統高職院校;德育實踐;“三農”;評價機制
【基金項目】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課題“供銷系統高職院校德育實踐服務‘三農實現路徑研究”,編號:GX1421。
供銷系統高職院校德育實踐服務“三農”的評價機制研究,主要是對供銷系統高職院校德育實踐服務“三農”的效果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促進德育實踐持久有效地進行,最終實現服務“三農”的育人目標。如何構建科學合理的德育實踐評價機制呢?
一、評價內容全面
在供銷系統高職院校德育實踐活動評價的內容設計上要避免評價內容過于簡單,單一,片面化,從而導致評價工作失去科學性。只有構建內容全面的評價體系,才能有效反映學生德育實踐的真實狀況,最終實現德育實踐服務“三農”的育人目標。
(一)充實評價內容
供銷系統高職院校德育實踐活動的評價內容,是以供銷系統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的,評價的內容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基礎性評價內容。供銷系統高職院校首先要培養的是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職院校德育實踐評價的內容理應為這一目標服務,涵蓋基礎性的評價內容,主要是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評價,如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方面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政治素質、道德修養、公民意識、態度情感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最終使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
2.職業性評價內容。供銷系統高職院校也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主要陣地,高職院校德育實踐的評價內容還應結合專業要求,與企業和行業對接,體現特定職業特點的職業性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職業知識和技能、職業道德、興趣習慣、實訓態度、創新創業、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內容。
3.“三農”性評價內容。供銷系統高職院校主要為涉農性質,還要重點培養為“三農”服務的實踐型人才。高職院校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要與農業、農村、農民的相關問題結合在一起,因此評價內容上應體現圍繞學生如何成為農業技術應用型人才來進行,要求學生應當具備一定的涉農知識或技能,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能夠為城鄉一體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二)創新評價內容
現代社會對人的主體性和創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銷系統高職院校德育實踐評價內容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尤其是適應農村社會的要求,大膽創新,拓展高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全面發展,實現高職院培養服務“三農”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如在評價內容中,關注“三農”問題項目,重點考查學生學農、愛農、樂農的品質;或是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長能力,可增加一個學生自由發揮的內容項目,由學生自行設計德育實踐活動,從內容、形式、標準到完成過程、結果都體現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新精神。
(三)優化評價內容
在充實、創新評價內容的基礎上,將評價內容進行優化,整理歸納,合理分類,建立模塊化的項目類型,對學生進行的每一個項目模塊的表現進行實時記錄并評定,最后形成綜合評價。比如構建基礎性的評價內容項目、職業性評價內容項目和“三農”性評價內容項目三大模塊,每個模塊下具體有哪些德育實踐活動,如何實施,如何評分等等都可很清楚地進行操作,從而使得評價內容更具體,更科學。
二、評價方法科學
(一)評價方法的多元化
1.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從時間維度上看,可以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有機結合,過程評價注重學生的平時表現,具有適時性,是用動態的方式對學生的德育實踐進行及時跟蹤、記錄、評價、反饋、調節和修正,讓學生對自己的表現有一個及時性評價。結果評價是高職院校普遍采用的形式,是以靜態的方式呈現的終結性評價。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科學評價學生的德育實踐狀況,使過程評價為結果評價奠定評價基礎,結果評價又為過程評價提供德育實踐的指導。
2.師評、他評、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從空間維度上,應考慮全員參與的德育實踐評價模式:師評、他評、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師評是由任課教師或實踐指導教師參與的考核評價。他評是由企業、行業、“三農”方面相關的人員參與的評價。另外,要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既是評價對象,又是評價主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合理地開展自評和互評。師評、他評、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體現了學校、企業、農村社會的結合,同時又發揮了學生在德育實踐活動中的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修正、自我教育功能。
(二)評價手段的現代化
信息時代,供銷系統高職院校德育實踐活動的評價工作要跟上形勢的發展,與時俱進,采用現代化的評價手段,在國家提倡“互聯網+”的理念指導下,充分利用互聯網強大的功能和優勢,開展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既發揮傳統的德育實踐活動評價工作的優勢,又滿足學生的需要和訴求,尤其要做好網上的德育實踐評價工作,如構建網絡評價體系,充分利用一切網絡資源,使家庭、社會更廣泛地參與到評價系統中來,與學校協同育人。在網絡條件下,各種德育實踐的資源、力量各自以不同的形式發揮其育人的功能,最終形成強大的服務“三農”的育人合力。
(三)評價標準的客觀化
首先,德育實踐活動的評價標準要體現普遍性,對每一個學生來說要有統一的評價標準,而且在評價過程中,評價主體必須嚴格按照評價標準,平等地執行操作。
其次,德育實踐活動的評價標準應根據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具體設定,不同的內容形式有不同的評價認定標準,在制定評價方案時要向學生詳細說明,防止出現因標準不清楚導致評價結果不準確。endprint
再次,德育實踐活動的評價標準最終要使評價的結果呈現差異性、層次性,而不是形成簡單、模糊的評價。有時嚴格根據評價標準得出了評定結果,看上去客觀公正,實際上難以解決德育問題的復雜性。因此,對評價標準要反復研究思考商榷,再形成定論,確保評價結果的準確真實。
三、評價制度完備
(一)建立科學決策機制
科學的決策是有效進行德育實踐評價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既要有宏觀長遠的規劃,又要有微觀可行的執行措施,確保德育實踐評價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高職院校領導要注重頂層設計,從宏觀的角度進行布局,使德育實踐評價工作具有超前性和理想性,同時又具有針對性和現實可行性,并將此形成決策制度,在學院有了宏觀布局的整體框架下,各二級學院、各系部、各班級、各任課教師積極行動起來,把任務落實到微觀具體的政策措施中。
(二)實行評價管理委員會制度
供銷系統高職院校應成立專門的德育實踐評價管理委員會,形成統一管理的制度,這是德育實踐活動評價工作有效開展的組織和領導保障。評價管理委員會由一名院級領導牽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專職教師為主體,相關的專業教師、學工處的教師、班級輔導員、學校督導共同參與,并聘請相關企業、行業、農村的負責人員做顧問,一起負責指導評價工作,包括指導制定評價方案、具體實施、過程把控、項目錄入、問題收集、結果公示與反饋,同時還負責和其他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使德育實踐評價工作高質高效進行。
(三)設立專項經費制度
經濟是基礎,物質是保證,為保障德育實踐活動評價工作持久順利進行,穩定的經費投入是必需的。因此,有必要投入專項使用經費,由專門人員進行負責管理,與其他的德育工作分開,專門用于德育實踐評價工作的開展,包括德育實踐活動評價工作所需的各種軟、硬件的建設。
(四)設立舉報申訴制度
為保障德育實踐評價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應單獨成立舉報申訴小組,由一名或幾名專職教師負責,擇優選拔幾名學生共同參與,專門負責處理評價過程中出現的影響和危害評價結果公平公正的現象和行為,或者對評價工作、評價結果存在異議,學生、家長、教師、企業、行業負責人和其他社會人士都可向舉報申訴小組反映,如果對其答復或處理不滿意,還可以向德育實踐評價管理委員會舉報和申訴。
(五)建立監控評估機制
為保障德育實踐評價機制的完善,還應組織專門的人員對整個評價體系、評價流程進行監控,評估評價的質量,在充分了解相關信息后,對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并提出下一步的改進意見,查處評價中的違規行為,在評價工作結束后進行評價質量分析并撰寫評價總結報告,為完善德育實踐評價工作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總之,科學合理的德育實踐評價機制,就是要構建內容全面、方法科學、制度完善的評價機制,需要各方面群策群力,協同進取,最后實現學校、家庭、社會、學生、企業、行業、農民等各方共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李義豐.高職學生德育評價體系創新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8):74-76.
[2]陳崢,呂寧.高職院校德育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09(03):67-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