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克強+姚草原??
摘要:ESP(English of specific purposes)即專業英語,是19世紀60年代以來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ESP教學體系。由于ESP教學目的性和實用性強,教材內容專業性、教師專業素質等要求高,本文對我國高校的ESP教學的師資力量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高校ESP教學一些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ESP;教學現狀;建議
一、 ESP發展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許多經濟落后的國家渴求發展自身經濟向他國取經求道,當時英國和美國的科學技術遙遙領先、經濟實力十分強大,使得英語逐漸成為一種國際交流中重要的通用語言。各行各業的人學習英語的目的明確,將英語應用、服務于自己專業和工作。此外,當時經濟的發展,語言學的革命和教育學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使得專業英語應運而生。普遍國外語言學家認為ESP興起于19世紀60年代,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逐漸形成適合各國國情的教育體系。
二、 我國ESP教學現狀
19世紀70年代末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傳統英語被引入。2001的加入世貿組織,國際交往更加密切,社會需要大量的精通英語、專業知識強的人才。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不再滿足當前的發展要求,專業英語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然而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國人的認識不足等,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 轉變觀念:目前中國英語課形式為,中學基礎英語、大學普通英語、研究生專業英語等。Waters等對ESP做出明確定義:ESP不應該看作一種特殊類型的語言或教學,它不僅包括為某一種特定教材,事實上是一種探討各種基于學習者需求的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習方法。Mackay認為基礎及普通英語階段強調學習者接受普通語言的課程學習,是具有文化和文學傾向的語言課。ESP教學主要通過學生學習英語以獲取自己所從事專業工作的知識或技能,它注重學習者的學習目的。而中國傳統教育主要為應試教育,通過考試成績評判學生學習效果,導致學生的能力、興趣或思想的培養不夠。有些學生,甚至教師簡單理解對英語學習,就是把一篇英語文章讀懂,而忽視了對英語的聽、說方面的培養及培訓。蔡基剛指出,大學英語的主要方向是學術英語,真正的ESP教學不僅是語言教學而且是內容教學。
(二) 師資力量:目前從事ESP教學的有兩種: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本科及研究生教育階段英語教師大多是英語教師,即通用英語教師,原本熟悉的普通英語,為了改變教學計劃或滿足學生的需求轉向另一領域教學ESP教學。雖然他們語言功底深厚,懂得語言教學方法,但是工科專業知識了解甚少,專業英語教材里面大量特定專業詞匯、結構等不了解,從而教學只能限于教材本身的講解,缺乏深層次的理解,不能把知識更好地傳達。而少部分是專業教師,這些教師在自己專業知識掌握很好,但是他們對英語的口語的表達能力不盡如人意,也缺乏系統的語言教學的培訓,出現另一現象就是教學中強調對專業知識傳授,不利于學生對英語語言能力加強。在部分高校ESP教學中,專業教師可能英語語言的欠缺,仍以中文教學占課堂的大多數時間,專業英語授課時間比更少。
(三) 教學模式:目前我國高校仍以傳統課堂授課模式,教條開展課堂教學,大多教師將教材知識重復的通過讀說方式傳授,而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傳統觀念,學生必須尊師重道,聽從老師的指揮和安排,這樣出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興趣下降,課堂上可以看見老師侃侃而談,很難有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對知識掌握不夠深刻。雖然現在是知識與數據可檢索的年代,通過網絡技術在短時間內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內容,但很多學生在課堂之余花大多時間與金錢在打游戲、聊天、看電影等娛樂方面。部分教師想申請多媒體教學,而受到條件的限制,更多仍認為自己板書才是最好的教學方式,不利于教學的改革。
三、 探討與建議
我們應該打破傳統教學觀念思想,教書育人的核心在于育人,在傳授知識同時重視培育學生的興趣、能力、品行等,學生的學習好壞不僅通過一張試卷成績評判,綜合評價對于學生成長、發展才有幫助。有人提出“交往—發展性”教學績效體系將評價服務于教學的雙向的長期發展,不是單純向教學施壓,而是更多地提出改進意見,從而達到發揮績效評價作用。ESP是一種高級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在英語語言和專業知識雙向發展與培訓,掌握很好的英語語言技能同時,對專業知識的深度了解,才能更好傳授知識,使得ESP成為高級人才整體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書本教學可能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可以通過網絡授課,可以在專業的工作場所實地教學,在參觀工作環境同時,通過英語教學掌握專業知識,這樣讓學生容易接受知識。借鑒其他院校有益的經驗,將先進的教學模式、體系融入自己ESP教學當中,從而培養出高素質、有國際競爭力、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朝霞.ESP教學語言的同質性和異質性——一項關于ESP教師的實證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148-153.21.
[2] 李立.法律英語教師發展模式探討[J].中國ESP研究,2011(2):139-147.
[3] 韓阿維.三本院校大學英語改革的歸宿[J].考試周刊,2014(81):9-10.
[4] 鮑捷,侯月明.淺談ESP教師專業發展[J].價值工程,2014(13):230-231.
[5] 李葛送.ESP教學實現的路徑[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5):154-156.
作者簡介:萬克強,重慶市,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 感染科;
姚草原,重慶市,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呼吸內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