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宏
作為共享單車最早的用戶之一,深秋來臨之時,就申請退了押金,略帶遺憾地告別共享單車。可以想象,隨著北方冬季的到來,騎車已經不算是美好的體驗,共享單車是否會在這個冬天冬眠呢?
如果共享單車真的在這個冬天冬眠了,不能僅抱怨天氣的寒冷,也不能完全責怪資本的無情,還要反思共享單車的運營模式——一條在共享經濟旗幟下的早期工業時代的“線性模式”。
“線性模式”,顧名思義是一種直線的、單向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企業獲取資源,生產加工,銷售產品和服務,銷售之后運營完畢。至于資源、環境以及供應鏈的當下和未來,缺乏系統的考慮和行動。與“線性模式”相對的是“閉環模式”,將資源、環境和供應鏈的利益納入到運營過程,如通過創新實現運營過程的資源再利用,減少運營過程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平衡包括供應鏈在內的利益相關方的利益。
共享單車在發展過程中,忽略了資源再利用和環境保護,當丟棄的共享單車棄成為“墳場”的時候,我們沒有看到一家共享單車運營商談論如何處理這個問題,讓本來是倡導綠色出行的共享單車成為了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負擔;共享單車生產廠商被欠款,用戶反映押金難退、計費問題頻出的投訴越來越多的時候,也沒有看到共享單車運營商主動擔當其應有的責任。
共享單車曾是一窩蜂似的興起,只顧快速發展搶奪市場,“線性模式”簡單而顯得高效。然而,這不是讓各方受益的長久發展模式,也不是新興的共享經濟應有的發展模式,更不是符合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我們看到,一些走在前列的企業,已經實現了100%使用清潔能源,甚至開始“不再向自然界索取資源”的征程;還有一些企業堅定地與供應鏈開展全面合作,擰成利益共同體、價值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這些企業的運營模式才代表著先進的發展方向。
“線性模式”讓用戶開始一點點拋棄了共享單車,離開了用戶,共享單車還有什么價值呢?遺憾的是,盡管針對共享單車在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有這樣或那樣的建議和批評,仍然沒有喚起共享單車運營者的思考和行動。
這兩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共享單車也成為街頭一景。只是明年,還會有之前那種騎著單車迎接春天的景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