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日,是ISO 26000社會責任國際標準發布8周年的日子。8年來,社會責任標準化不僅成為中國社會責任發展的階段特點之一,同樣也成為了企業創新社會責任實踐的行動指南和內在驅動力。
言必稱標準,行動必遵循標準,已成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一道亮色。尤其是在2015年三項社會責任國家標準發布以后,責任的價值和標準的意義也越來越和企業的創新、使命和價值觀聯系在一起。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員陳元橋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表示,社會責任是一種格局,也是一種動力,只有將社會責任標準融入到企業的愿景、戰略和價值觀中,那才是骨子里的改造、是血液里的改造,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創新的源動力。
在陳元橋看來,社會責任標準的價值,同時還反映了我國在全球社會責任領域不斷提升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是我國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工作、貢獻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成果。
ISO 26000在中國扎實推進
《WTO經濟導刊》:ISO 26000發布后的8年間,中國是如何推進和落地的,目前有哪些重要的進展?
陳元橋:ISO 26000發布以后,我們隨即開展了相關的解讀、宣傳和推廣工作,同時著手推進ISO 26000的中國落地和轉化工作。
2015年6月,基于ISO 26000的GB/T 36000系列社會責任國家標準正式發布,成為了中國社會責任領域的里程碑。GB/T 36000系列國家標準的發布實施,以及隨后所開展的關于電力、食品、乳制品、文化等重點領域企業社會責任實施指南國家標準的研制工作,既是ISO 26000在中國落地的轉化,也是ISO 26000在行業領域層面的進一步細化,對于統一國內社會責任的概念和思想,對于引導各類企業更好地開展社會責任建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一些在華外資企業對于ISO 26000的率先應用,同樣也加速了ISO 26000在中國的進一步落地和推廣。
《WTO經濟導刊》:在您看來,ISO 26000給我們帶來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陳元橋:ISO 26000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全球社會責任有了統一的、共同的概念,一定程度上結束了社會責任領域思想混亂的局面。
而ISO 26000在國際上普遍認同的七大議題和七大原則,也成為國內理解、推進社會責任工作的基本共識和基本框架。
體現最明顯的就是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越來越多的企業都開始向ISO 26000七大核心議題靠攏,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五花八門,而是開始有了共同的方向和框架。
《WTO經濟導刊》:其他相關方還有什么評價和反饋呢?
陳元橋:作為一種適用于全球所有組織的標準,ISO 26000雖然對社會責任的概念、原則和內容做了清晰的界定,但也許正因為太通用、面太廣了,所以在落地過程中的針對性,以及應用過程中的可操作性并不是太強。
這種情況,是我們從一些企業得到的反饋,在當初ISO 26000的起草過程中我們也曾有過這樣的預感。
《WTO經濟導刊》:那么有沒有做得好的企業呢?
陳元橋:伴隨著ISO 26000社會責任國際標準,尤其是GB/T 36000系列社會責任國家標準的發布,標準化引領不僅成為中國社會責任發展的階段特征,同時也成為了一大批優秀企業開展社會責任的標配。
這其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雀巢(中國)在東北成立奶牛飼養管理培新中心。該中心對個體奶農免費提供技術培訓(包括飼養技術、食品安全等),以確保乳制品行業供應鏈源頭的質量安全,這為整個行業(不只是為了本企業一家)的食品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從此事我們能看到雀巢作為一家百年老店真正做到了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發展的血液中去堅守和傳承,這也才是真正的可持續。
標準為企業提供內在驅動力
《WTO經濟導刊》:有人說,標準化引領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社會責任發展的主要動力,也是中國社會責任發展的主要特點,您認同這種觀點嗎?
陳元橋:當然認同這個觀點。社會責任無論是在全球的發展,還是在中國的發展,最開始都是通過標準來引領、來推動的。
不管是此前的SA 8000、還是后來的ISO 26000,包括還有很多其他標準,解決的都是怎么做、如何做以及做什么的問題。相對于企業實踐而言,它不僅僅是一個核心尺度,同時還提供了內在的驅動力。
《WTO經濟導刊》:對于企業在管理和實踐中應用ISO 26000,您有什么建議和應對?
陳元橋:個人來看,我認為企業首先需要真正準確、深刻理解ISO 26000。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企業實際建立適合企業自身實際的社會責任企業標準,以規范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并提高企業社會責任績效。
其次,社會責任是一種格局,也是一種動力。企業還應從本質上深刻認識到ISO 26000的核心內容和核心價值,將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的愿景、戰略、文化和價值觀中,那才是骨子里的改造、是血液里的改造,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創新的源動力,而不僅僅只是停留于做面子工程,或者當成了一種功利化或公關的手段。
《WTO經濟導刊》:ISO 26000的中國落地,也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提升標準話語權的嘗試,在未來參與國際標準編制上,我們還有沒有一些其他的行動或者計劃?
陳元橋:持續參與國際標準起草的過程就是提升標準話語權的過程。在ISO 26000/PPO(ISO 26000出版后組織)升級為ISO 26000/SGN(ISO 26000 Stakeholder Global Network,ISO 26000利益相關方全球網絡)后,下一步我們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還將與責揚天下合作,進一步討論中國參與SGN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方案,為全球社會責任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編輯|李薔薇 qiangwei.li@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