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媛 曲姚姚
【摘要】目的 觀察患者自我管理小組活動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及心腦血管疾病預防中的作用。
方法 選取2017年1月份大同鎮社區在管的確診老年高血壓患者80名,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參加自我管理小組活動,為期1年,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治療的臨床有效率(87.5%)高于對照組(6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腦血管發病率(7.5%)低于對照組(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老年性高血壓患者在進行常規藥物降壓治療的基礎上參加患者自我管理小組活動能有效的控制血壓及改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關鍵詞】老年性高血壓;自我管理小組;心腦血管疾病;預防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1..01
高血壓為臨床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是導致冠心病及腦卒中出現的高危因素,老年的患病率達到50%以上[1]。老年性高血壓患者由于機體功能下降,病情較為嚴重,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出現,嚴重威脅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臨床中針對老年性高血壓的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本次研究中,針對老年性高血壓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并進行自我管理,觀察期臨床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大同鎮社區在管的確診高血壓老年患者80名。納入標準:(1)診斷符合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制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2];(2)年齡≥65歲;(3)治療依從性好,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繼發性高血壓患者;(2)合并心腦血管疾病或其他嚴重臟器疾病。運用隨機數字表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68.91±5.77)歲,病程(9.22±2.02)年,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69.65±4.87)歲,病程(8.79±2.01)年。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均衡可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口服硝苯地平緩釋片,30 mg/次,1次/d,治療2周后若血壓控制不滿意,計量增至60 mg/次,1次/d,若出現炎癥等癥狀,給予對癥治療。觀察組在用藥基礎上參加患者自我管理小組活動。
1.3 觀察內容及評價標準
研究起止時均測量并記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及檢查心腦血管疾病患病情況。臨床療效的評價標準[3]:(1)顯效:舒張壓下降幅度≥10 mmHg并將至正常范圍或未達到正常但舒張壓下降≥20 mmHg;(2)有效:舒張壓下降幅度10~19 mmHg或未達到10 mmHg但已下降至正常范圍,或收縮壓下降≥30 mmHg。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或血壓出現惡化。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腦出血、腦梗死等。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Epidata 3.1對數據進行雙錄入,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對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采用x2檢驗進行組件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治療的有效率為87.5%,對照組治療的臨床有效率為67.5%,觀察組的臨床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腦血管發病率為7.5%,對照組心腦血管發病率為25.0%,觀察組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口服硝苯地平緩釋片)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參加自我管理小組活動。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臨床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結果與上述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似。
參考文獻
[1] 夏 劍,周艷梅,左巧云,等.武漢市老年居民高血壓流行特點及防治現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9):4874-4875.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