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禹,胡友彪
(安徽理工大學 地球與環境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孔莊礦處于江蘇省沛縣和山東微山縣之間,并位于江蘇省徐州市西北方向80Km左右處,東至山東省微山縣金源煤礦,向南延伸到江蘇天能集團的沛城煤礦,北至上海大屯能源有限公司的徐莊煤礦。井田主井坐標為東經116° 57′13″,北緯34° 41′55″。井田采礦登記邊界東西方向長為12.98Km左右,南北平均寬約為3.40Km,井田總面積大概為44.14Km2。
根據鉆孔揭露,孔莊礦地層主要分四部分,上部為第四系覆蓋層,巖性由粘土、砂質粘土、粘土質砂及不同粒級的砂層組成。中部由二疊系灰白、灰綠色砂巖,深灰~灰黑色的泥巖、砂質泥巖及煤層組成。下部為石炭系海相泥巖、L2灰巖、L4灰巖和L7灰巖組成。底部為奧陶系中厚層狀泥晶灰巖、豹皮狀泥晶灰巖和生屑砂屑泥晶灰巖組成。其中少部分地區在第四系和二疊系地層間夾雜有上侏羅~下白堊統礫巖。
35個孔莊礦鉆孔柱狀圖;孔莊礦鉆孔平面布置圖;孔莊礦地質勘探剖面圖。其中、為三維地層建模的主要數據,其已從孔莊礦鉆孔綜合柱狀圖及鉆孔情況一覽表中提取,并建立相應的數據庫。為輔助數據,主要是人機相互操作,其目的是為模型修改提供參考。
地下水數值模擬軟件GMS,是由美國BYU的環境研究實驗室在現階段已有地下水模擬軟件(MODFLOW,MODPATH)基礎上開發的能夠全面和快捷用于地下水流場和溶質運移的模擬軟件[1]。
TIN模型即三角不規則網格模型,這種模型的作用是定量的表示相鄰地層間的界面,多個TIN可以用來建立實體模型或三維網格。本文通過克里金插值法將研究區地面高程點(X,Y,Z)進行插值得出地面TIN模型,地面TIN模型如圖1所示。對三角網格進行高程等值線填充得到地面高程TIN分布圖,如圖2所示。

圖1 研究區地面TIN模型

圖2 填充后的地面TIN模型
孔莊井田位置坐落于該地區水文地質單元的南邊,礦區內地表為古黃河泛濫區,地表以下廣泛沉積著第四系砂層包括砂質黏土、粉砂、細砂和中砂等,地面標高由圖2可知大約在30~39.5m,地勢呈現出西邊較高,東邊略低的情況,地表水發育較為完全,同時孔莊礦受構造運動的影響,斷層較為發育,并且各種斷層相互切割,地質條件復雜。因此建立研究區三維立體地層模型就尤為重要,通過建立三維地層模型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孔莊礦地層之間的空間組合關系以及礦區內由于斷層的存在對不同地層賦存情況和空間上的接觸關系產生何種影響。基于三維地層模型的可視化功能,可以使我們更好的認識礦區的地質條件。為工程勘察、設計與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
根據研究區內境內鉆孔揭露,孔莊礦地層主要分四部分,上部為第四系砂層,中部由二疊系砂巖、少量泥巖及煤層組成,下部與底部分別由石炭系灰巖和奧陶系灰巖組成。其中少部分地區在第四系和二疊系地層間夾雜有上侏羅~下白堊統礫巖。其中第四系覆蓋層東西向逐漸變厚。建模時將井田內含水層分為四個部分:自上而下為砂層、礫巖、砂巖、灰巖。
在三維地層建模方面,軟件可根據鉆孔數據建立三維可視化的地層實體,進行鉆孔數據管理,二維和三維地質統計[2-3]。建立三維模型步驟如下所述,首先由鉆孔柱狀圖提取鉆孔資料,并將收集整理好的鉆孔資料輸入至模塊中,形成鉆孔數據;其次賦予鉆孔巖性接觸面Horizons ID屬性;建立TIN模型,插值各個層面上的高程;最后通過Borehole模塊中的Horizons→Solid命令,選取相應的插值方法,生成三維立體可視化地層模型(Solid),通過人機相互操作,驗證地層模型是否合理,建立三維地層模型,如圖3,4所示[4]。

圖3 三維立體可視化地層模型

圖4 填充后的三維立體可視化地層模型
本章利用GMS軟件建立了研究區地面TIN圖,同時利用鉆孔模塊對鉆孔數據進行管理,并利用這些鉆孔數據生成孔莊礦三維可視化的地層實體。通過建立三維地層模型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孔莊礦地層之間的空間組合關系以及礦區內由于斷層的存在對不同地層賦存情況和空間上的接觸關系產生較大影響,基于三維地層模型的可視化功能,可以使我們更好的認識礦區的地質條件。為工程勘察、設計與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
[1]祝曉彬.地下水模擬系統軟件[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3(05):53-55.
[2]汪旋,李偉.GMS和MapGis在地層三維模擬中的應用[J].科技論壇,2010(05).
[3]梁煦楓,王文科,曾永剛.GMS在水文地質結構可視化方面的應用[J].東北水利水電,2006,9(04):64-67.
[4]王淼,陳晨,張麗玲.基于鉆孔數據和GMS的地層三維建模與可視化的研究[J].基礎工程設計,2007(0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