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至瀅,李朝兵*
(江蘇省南京市大廠高級中學,南京 210048)
伏安法測電阻是高中物理電學部分的一個重要實驗[1],其原理是通過測量電阻兩端的電壓和流過電阻的電流,然后根據歐姆定律得出所測電阻值。根據電流表接入位置的不同,伏安法測電阻有內接法和外接法兩種。在假設電壓表內阻無窮大,電流表內阻為零情況下,兩種方法的測量值都等于待測電阻的實際值。然而在實際測量時,由于電壓表、電流表存在內阻,使得測量值與實際值存在誤差,稱之為電表接入誤差。為消除電表接入誤差,需要對測量方法進行改進。本文通過分析伏安法測電阻電表接入誤差的產生原因,探討了幾種改進思路和改進的測量方法。
圖1為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圖。當開關K2打向1位置時為電流表內接法,電流表讀數I1為被測電阻R的電流,電壓表讀數U1為被測電阻R和電流表兩端電壓之和。若電流表內阻為RA,則測量值為比實際值大,這是電流表存在內阻,形成的分壓造成的。
當開關打向位置2時,圖1為電流表外接法測電阻電路。
記電流表、電壓表讀數分別為I2,U2,電壓表內阻為RV,測量值為由于電壓表內阻不是無窮大,形成分流作用,測得的電流值偏大,使得測量值Rm比實際電阻R小。若RV>>R時,選用外接法時測得的誤差較小,若R>>RA時,選用內接法時測得的誤差較小。當被測電阻R未知時,可通過試觸法來確定,如果電流表示數變化明顯,說明電壓表的分流明顯,待測電阻是一個大電阻,應當選擇內接法;如果電壓表示數變化明顯,說明電流表的分壓明顯,待測電阻是一個小電阻,應當選擇外接法。但是無論選擇哪種解法,電表的接入誤差都不可避免。尤其對一些中值電阻,不論選擇哪種方法都有較大測量誤差。那是否能設計出消除這種接入誤差的測量方法呢?根據公式可看出,要消除誤差思路是:當用外接法時,若電壓表內阻為無窮大,就不存在分流,接入誤差就會消除。另一種思路是進行綜合測量,對所測電阻表達式進行修正,消去電壓表和電流表內阻。基于上述思路,下面我們來探討幾種消除誤差的伏安法測電阻方法。
圖2為電壓補償法測電阻電路[2],該電路本質上是一種改進的外接法測電阻電路。穩壓電源E1, 滑線變阻器R0, R1連成一個分壓電路,所分得的電壓用電壓表測出。穩壓電源E2、待測電阻R 和電流表組成一閉合回路。調節R0, R1使檢流計G為零,即電流計(內阻為RG)為等勢體,此時電壓達到補償, 電壓表讀數就等于R 兩端電壓,即電壓表相當于內阻為無窮大的電壓表,因為沒有分流,電流表讀數為待測電阻電流。所測的電阻為實際電阻值。
如圖3所示,綜合測量法,又稱二次測量法[3],是指分別用電流表內、外接法進行測量,然后根據測量數據進行修正。設電流表內接法電壓電流表測量值為U1,I1, 外接法電壓電流表測量值為U2, I2。若不考慮電源內阻,設電源兩端電壓值E恒定不變,可以導出U1/I1=R+RA. U2/I2=RV//R, U1/I2= RV//R +RA,則電阻測量值為Rm=U1/I1+U2/I2-U1/I2,等于實際電阻值R,理論上消除了電表接入誤差。
圖3所示的綜合測量法消除接入誤差的條件是需要電壓源E內阻為零,電源兩端電壓不變。此外,該電路沒有控制電路,因此只能測量一組值。為克服綜合測量法的不足,本文介紹兩種改進的測量方法,如圖4和圖5所示。
對于圖4,測量步驟如下:
(1)閉合開關K1和K2, 讀出電壓表V1,V2的讀數為U1,U2,電流表的讀數為I1,
(2)閉合開關K1,斷開開關K2,讀出電壓表V2的讀數為U3,電流表的讀數為I2。則得代入RA測量值,可得待測電阻值為
圖5的測量步驟如下:
(1)閉合開關K1,斷開開關K2,讀出電壓表V的讀數為U1,電流表A1, A2的讀數分別為I1,I2。流過電壓表的電流為I1-I2,得
(2)閉合開關K1和K2, 讀出電壓表V的讀數為U2,電流表A1的讀數為I3,則得代入RV測量值,可得待測電阻值為
由此可見,圖4、圖5所示測量結果可消除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表接入誤差,而且與電源兩端電壓值和內阻無關,電路中引入了控制電路,電阻上的伏安特性可從零開始變化,能獲得多次測量值,調節方便,電路簡單。實際測量時,可調節滑動變阻器,使步驟(1),(2)讀數差值變大,提高計算的精確度。
[1]崔勇.對伏安法測電阻中電流表內外接法的探討[J].物理通報,2016(10):88
[2]符時民.電壓補償伏安法測量電阻[J].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學報,2007,27(01):90-92.
[3]辛大志.二次測量法消除伏安法測電阻時電表的接入誤差[J].遼寧師專學報,2004,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