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工程院院士 傅志寰
在交通運輸部的支持下,中國工程院在今年年初啟動了重大咨詢項目——交通強國戰略研究。要建設交通強國,首先要了解,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是什么樣的?
左圖:青島膠州灣大橋是當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榮獲喬治·理查德森獎。
右圖:京港澳高速公路全長約2285公里,是我國南北交通大動脈。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同時制定了路線圖。
科技革命為我國發展提供了機遇。新一輪科技革命具有極大的沖擊力,將引發世界經濟政治格局深刻調整,重塑國家競爭力,顛覆眾多的產業形態,重構人們的生活。我們現在的任務,是要把握主動權。
未來交通是什么樣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出行偏好將發生很大變化,對于運輸的應變能力和服務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比如,商務、旅游、休閑出行顯著增加,要求便捷、舒適、多樣化、個性化。基本服務均等化的問題應該已經解決,老齡化則給我們提出了嚴峻挑戰。
從供給側來講,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交通運輸一些領域將發生顛覆性改變。比如說自動駕駛汽車、共享交通等,會產生新形式、新業態,重塑我們的交通運輸。同時,隨著中國走進世界舞臺中央,中國將成為重要的人流、物流中心,我們的交通必須與世界各地暢通連接。
關于交通強國,很多發達國家已經制定了一些規劃,比如歐盟發布了《歐洲交通一體化路線圖》,美國發布了《2045美國交通運輸:趨勢與展望》,日本發布了《國土戰略2050》。總的來看,交通強國戰略都緊抓科技革命的機遇,他們試圖占領交通發展的制高點。制定我國的交通強國戰略,既要借鑒國際經驗,又要緊密聯系中國的實際;既要目標導向,也要問題導向。
十九大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交通強國。這意味著,不但交通自身強,更意味著要強國家,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具體內容是什么?基礎設施能力要比較充裕,運輸服務要提質增效,綠色交通要優先發展,交通科技要領先、要安全,國際影響力要明顯增強。
國家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交通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個新階段和過去是有所區別的,從側重提高運輸能力過渡到側重改善服務質量和效率,從側重依靠投資過渡到依靠科學技術,從側重基礎設施的擴張過渡到存量的充分利用。
“交通強國戰略研究”項目簡介
2016年11月,交通運輸部、中國工程院重大項目——“交通強國戰略研究”立項,將基礎設施優化、技術創新、服務提升、綠色交通、體制機制改革、國際影響力作為戰略重點與發展路徑。
2017年1月,“交通強國戰略研究”項目正式啟動,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
“交通強國戰略研究”項目包含10個子課題,課題組組長由傅志寰、孫永福兩位院士擔任,副組長由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翁孟勇、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擔任,課題組成員包括中國工程院26位院士,以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中國鐵路總公司、交通運輸部規劃院、中國公路學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1家單位的專家。
項目目前初步明確了交通強國的內涵:服務水平高、可持續能力強、國際影響力強、國家戰略支撐能力強。主要包括六大戰略:交通基礎設施優化戰略(運輸結構與系統優化,科學布局、合理分工);提高交通服務水平戰略(提高運輸能力和質量,客運快速、便捷、無縫銜接,開展貨物多式聯運,降低物流成本);綠色交通發展戰略(綠色交通主導,改善城市結構和用地形態,促進職住均衡和公共設施的合理布局,促進交通與用地的一體化,建設無縫銜接的綜合交通樞紐);科技創新發展戰略(提高交通的智能化水平,推動“互聯網+”模式的應用,關注顛覆性技術,研發推廣先進運輸工具);交通運輸國際化戰略(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國際運輸通道建設,加強國際合作,增強影響力和話語權);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戰略(建立高效的交通管理體制機制,深化交通運輸市場化改革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交通法律法規體系)。
根據十九大精神,根據兩個一百年的宏偉藍圖,建議交通強國也分成三個階段,兩個目標。到2020年,按照“十三五”規劃的要求完成各項任務。此后,則是2030、2045兩個階段。
2030年的目標是要進入交通強國的行列,實現“人便其行,貨暢其流,國惠其昌”,基本完成“一帶一路”倡議交通服務網絡建設。具體而言,在基礎設施方面,應該形成聯網優化、陸海天一體聯通、結構合理、無縫銜接的國內外暢通的綜合交通網絡。在科技方面,總體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在交通服務方面,基本實現公共交通均等化,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在運輸結構方面,綠色交通方式所占運量要達到70%以上。
西藏林芝至拉薩高等級公路全長397.7公里,海拔最高達4790米,榮獲2017年國際道路聯盟全球道路成就獎(GRAA)中的全球設計大獎。
到2045年,我國要進入交通強國的前列,實現“人享其行、物優其流、國倚其強”,完成全球化交通服務網絡體系的建設。具體而言,在交通科技方面,我們要進入世界交通強國的前列。在交通服務方面,要實現個性化的定制服務,物流成本降低至GDP的7%以下。在運輸結構方面,綠色交通要從70%提高到90%,智能交通要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的交通需求,想走就走,想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在交通安全方面,事故率要大幅度減少。在國際影響力方面,要成為全球交通治理體系的重要引領者。
(本文根據傅志寰在2017中國(湖南)國際軌道交通產業博覽會暨高峰論壇上的講話整理,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