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通運輸部副部長 戴東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打響了一場脫貧攻堅戰,迎來了歷史性的跨越和巨變。近年來,從天寒地凍的太行山區,到荒涼偏僻的隴西荒原;從巍峨險峭的大山深處,到透風漏雨的棚戶陋室,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遍及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左圖:戴東昌介紹,《“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結合貧困地區交通運輸發展的實際需要,明確了交通扶貧脫貧攻堅八大任務,進一步加強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強化安全保障能力和管理養護效能,力爭到2020年,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總體實現“進得來、出得去、行得通、走得暢”的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交通運輸在扶貧開發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多次就交通扶貧和農村公路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為交通運輸行業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服務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理論遵循和行動指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很強的先導作用。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他要求我們“要通過創新體制、完善政策,進一步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交通運輸行業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砥礪奮進,堅決打好交通扶貧脫貧攻堅戰,為貧困地區加快打贏脫貧攻堅戰當好先行、做好保障。
右下:當前,中央脫貧攻堅范圍進一步擴展,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沖刺期,打贏交通扶貧脫貧攻堅戰成為“十三五”期必須完成的任務之一。
交通運輸部始終將支持貧困地區交通運輸發展作為一項重大任務予以推進。“十二五”以來,按照《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部署和要求,編制實施了《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建設扶貧規劃綱要(2011—2020年)》,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全面加強交通扶貧工作。“十二五”期,交通運輸部累計安排了約5500億元車購稅資金支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公路建設,約占“十二五”車購稅總投資的45%,帶動了全社會對公路建設近2萬億元的投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十二五”交通扶貧目標順利完成,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為當地區域發展和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鋪下的是路,豎起的是碑,連接的是心,通達的是富”,已經成為貧困地區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成就的生動寫照。具體來說,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貧困地區“出行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十二五”共幫助集中連片特困地區654個鄉鎮和4.2萬個建制村的群眾走上了瀝青(水泥)路,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實施了309個“溜索改橋”項目。到2015年底,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96.1%的鄉鎮和86.5%的建制村通了瀝青(水泥)路,95%的鄉鎮和81%的建制村通了班車,許多貧困地區幾代人“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貧困地區路網結構得到明顯改善。按照“外通內聯”的要求,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共建設了6.6萬公里干線公路,打通多條“斷頭路”和“瓶頸路段”,貧困地區縣城基本都實現了二級以上公路覆蓋,許多貧困縣還通了高速公路。有的地區正在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曾經“山里山外兩重天”的局面正在不斷改變。
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得到了有力支撐。“十二五”期,重點支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改造建設了約2.1萬公里縣鄉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不少貧困地區礦產、能源、旅游等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利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一些擁有良好自然環境和獨特人文環境的農村,因為交通條件的改善,把農產品變成了旅游產品,農家院變成旅游設施,讓綠水青山變成了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一些當地特色產業,因路而起、因路而興,貧困地區涌現了成千上萬個全國知名的地理標志特產品牌,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集約化、非農化趨勢明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進程大大加快。
右圖:在中央指示精神的指導下,交通運輸部通過加大農村公路和客運站點投資力度,完善農村客運網絡;采取減免稅費、加強監管等多項措施,初步實現了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貧困地區發展面貌得到切實改變。不少地區將農村公路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村容整潔”和“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切入點,同步開展公路沿線綠化以及沿途村鎮的美化建設,將農村公路打造成一道道靚麗的鄉村風景線,極大改善了農村居住和出行環境。農村公路的暢達也促進了客貨運輸的發展,加速了人流、物流在城鄉間的流動,城鄉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隨著基本出行條件的改善,貧困地區教育水平和醫療保障水平“水漲船高”,城市文明、基本公共服務逐步向貧困地區縱深覆蓋,貧困地區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水平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交通運輸部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六中全會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目標,以補齊貧困地區交通運輸發展“短板”和提升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為主攻方向,進一步加強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升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著力強化安全保障能力和管理養護效能。五年計劃改造建設高速公路1.6萬公里,普通國道4.6萬公里,農村公路47.3萬公里(另有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約30萬公里);建設改善航道里程2600公里。到2020年,貧困地區國家高速公路主線基本貫通,具備條件的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建成“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為貧困地區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2016年,交通運輸部分類施策推進交通扶貧建設:一是支持貧困地區建設7200公里高速公路和1.89萬公里普通國省道(其中分別建成2340公里和8453公里),促進區域外通內聯;二是改善基本出行條件,全年建設了10.4萬公里通鄉、通村硬化路(完成規劃目標37.4%),實現貧困地區10210個建制村通硬化路,超額完成了國務院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三是建設了3.5萬公里村道公路生命安全防護設施,改造2229座農村公路危橋,對2.1萬公里窄路基路面公路進行加寬改造,進一步提升了農村交通安全水平;四是建設6300公里旅游路、產業路、資源路,積極推進貧困地區特色產業、旅游業發展。
截至2016年年底,1177個貧困縣(區、市)中有88.4%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97.95%鄉鎮和93.10%建制村通了硬化路,全國94%建制村通郵。交通扶貧脫貧攻堅的不斷深化,極大地改善了貧困地區交通運輸條件,便利了沿線群眾出行,促進了當地資源開發和物資輸入輸出,直接拉動了當地經濟發展,為貧困地區區域經濟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017年,交通運輸部進一步加大交通扶貧投入力度,預計全年投入到貧困地區的車購稅資金將超過1700億元,同比增長38%,將建設超過2000公里國家高速公路、4400公里普通國省道(均含在建里程)和超過10萬公里的農村公路。
交通運輸部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要求,眾志成城打好交通扶貧脫貧攻堅戰,著力在“精準”和“力度”方面實現突破。
在政策上突出“四個優先”,即扶貧項目優先安排,扶貧資金優先保障,扶貧工作優先對接,扶貧措施優先落實。“十三五”期,進一步提高了貧困地區公路建設車購稅補助標準,將國家高速公路中央投資補助標準由“十二五”平均占項目總投資的15%提高到約30%;普通國道補助標準由“十二五”平均占總投資的30%提高到50%左右;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補助標準提高到平均工程造價的70%以上。特別是在2016年、2017年車購稅減收的情況下,對交通扶貧建設規模不減少、補助標準不降低,資金優先保障足額到位。
在建設上重點抓“四條路”。一是暢通貧困地區對外骨干通道,建設外通內聯“康莊大道路”,重點是加強國家高速公路、普通國道改造建設,加強鐵路支撐引導,完善支線機場建設布局。對國家公路網、中長期鐵路網、中長期民用機場布局規劃中的重大項目,建設方案充分考慮貧困地區脫貧需求;二是兜底線保民生,建設通村暢鄉“幸福小康路”,加快剩余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設,力爭提前一年至2019年年底完成具備條件建設村通硬化路目標。三是提升農村公路安全水平,建設“平安放心路”。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安全防護和危橋改造,對窄路基路面公路進行適當加寬改造;四是推進“交通+特色產業”扶貧,打造“特色致富路”。支持貧困地區建設一批資源路、旅游路、產業園區路,促進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我們還著力提升貧困地區運輸服務水平,包括實施建制村通客車工程,提供普惠可靠的農村客運服務;推進建制村直接通郵,推動“交通+電商扶貧”,積極發展農村物流,帶動農村消費升級,促進農資農產品產運銷聯動發展。
在工作機制上突出“四個實”。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的重要講話精神要求,交通扶貧將做到目標任務落實,部省支持政策落實,扶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交通運輸部與24個省級人民政府簽訂了交通扶貧部省共建協議,先后建立健全了交通扶貧目標任務推進機制、部領導帶隊交通扶貧督查調研全覆蓋機制、交通扶貧統計監測分析機制、問題通報約談機制、工作考核評價機制以及目標任務完成“回頭看”核查機制等,確保交通扶貧工作和成果經得起檢驗。
組圖:加快交通脫貧攻堅,對于破解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當前,距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三年左右時間,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繁重,交通運輸行業將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抓重點、解難點,克難前行,久久為功。
聚焦深度貧困,著力解決發展短板。深度貧困地區是扶貧工作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我們將按照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有關要求,研究制定貫徹實施方案,進一步聚焦深度貧困區域,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加快推進深度貧困地區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建設,加快完成剩余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任務,進一步優化通村硬化路路線走向,盡可能帶通更多的自然村,推動交通建設項目盡量向進村入戶傾斜。
聚焦突出問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我們將加強管理創新,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省、市、縣、鄉鎮和村五級責任,強化政府投入和主導責任,構建“事權清晰、權責一致、中央支持、省級統籌、縣級負責、社會參與”的農村公路建管養資金投入體系,不斷增強農村公路發展內生動力。積極推進農村公路養護規范化、專業化、市場化,切實鞏固農村公路建設成果。在運營上突出服務水平提升,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條件和更加高效的物流服務,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聚焦脫貧質量,務求交通扶貧實效。我們將繼續全力以赴,扎扎實實地在質量上下功夫,在功能上做文章,既要確保如期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務,更要切實為貧困地區群眾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交通設施和運輸服務。我們將充分考慮貧困地區生態環境特點和交通需求特點,尊重民俗和文化傳統,樹立“不破壞是最大保護”的理念,因地制宜,合理確定建設方案和技術標準,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注重生態和環境保護,實現交通發展與自然、人文環境和諧統一。
回顧過往,成就矚目,展望未來,任務依舊繁重。廣大交通人將帶著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崇高的歷史使命感和強烈的緊迫意識,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小康路上決不讓任何一個地方因交通而掉隊”的莊嚴承諾,牢固樹立“脫貧攻堅、交通先行”的理念,繼續投入到交通扶貧脫貧攻堅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