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
陳鶴琴先生曾說,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
我園在認真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的同時,并開展了與主題相關的各項區域游戲活動。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進行自主選擇,并通過與同伴游戲使得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然而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也并非是一帆風順的當孩子們在游戲中出現問題或是遇到問題無法順利進行的時候,教師如何指導幼兒進行游戲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指導幼兒游戲需要介入到游戲中去,目的在于讓幼兒繼續進行游戲,促進幼兒游戲向高一級發展,從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那么教師何時介入游戲,如何介入游戲,下面筆者將以建構游戲、角色游戲“小太陽休閑館”及“小小理發店”為例,簡單地談一談在游戲中教師介入的方式、方法。
一、仔細觀察是適時介入游戲的前提
俗話說,實施教育,觀察先行。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對游戲的情況作出正確的判斷,有的放矢的引導,幫助幼兒獲得發展,并使其游戲得以延伸。只有通過觀察,教師才能知道幼兒是否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游戲,材料是否恰當,經驗豐富程度如何等等,再決定是否加入幼兒的游戲,以幫助幼兒提升游戲的技巧。教師只有通過觀察去了解幼兒的游戲內容,并在幼兒的游戲興趣與需要的基礎上來幫助他們,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看法去干涉幼兒游戲的現象的發生。
二、教師介入游戲的方式
教師介入游戲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外部干預和內部干預。外部干預是指教師在指導游戲時,不直接參與游戲,而是以一個外在的角色,引導、說明、建議、鼓勵游戲中幼兒的行為。比如在小班泥工游戲中,看到幼兒把橡皮泥切成條狀放到碗里獨自坐在那里,就走過去對他說:“這兒有這么多好吃的,是飯店吧?你想怎么賣呢?”通過外部干預,教師幫助幼兒明確了游戲中的角色身份,以便幼兒能夠表現出更好的角色裝扮行為。內部干預是指教師以游戲中的角色身份參與幼兒的游戲,以游戲的情節需要的角色動作和語言來引導幼兒的游戲行為。如玩“茶館”游戲的時候,教師看見只有兩個小朋友無所事事的在玩,于是扮成顧客問:“有沒有茶葉,我想喝紅茶。”兩名幼兒趕緊動手去泡茶去了。在此案例中,教師沒有直接建議幼兒干什么,而是以顧客的身份參與到游戲中,引導游戲繼續開展。
三、教師恰當的介入方法是促進游戲開展的保證
1.語言引導,促進游戲的開展
建構游戲是幼兒使用一些建構材料如積木、積塑等,建筑和構造各種物體和建筑物,通過手的操作及其建構的作品,反映他們對周圍事物的印象。是幼兒通過回憶、再現、想象、創造性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活動形式,其特點是幼兒的創造性活動、操作性活動及造型藝術活動。但是我們會發現,在游戲中出現的突發狀況,經常會引發同伴的不滿,這時候教師的語言引導,就可以避免沖突的升級,讓游戲繼續開展。
實例:在一次搭建游戲中,鄭智杰一不小心碰壞了小朋友搭的動物園,孩子們一時很激動,有的埋怨阿杰,有的以暴力攻擊阿杰,有的甚至不知所措。我見狀馬上說:“動物園是不是‘地震了,我們趕快搶救小動物,把動物園修好吧!”于是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戲中,巧妙地避免了一次即將發生的糾紛。
分析:在此案例中,當游戲秩序受到威脅時,教師可以采用游戲中的情節,以游戲的口吻進行介入,有效地維持了游戲的秩序,從而讓游戲得以繼續。
2.新的刺激,激發幼兒的興趣
幼兒玩角色游戲的主題、角色、情節也十分多樣與新穎,因而他們對角色游戲的興趣最為濃厚。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想象,創造性地模仿現實生活的活動,它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現人與人關系的機會,為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打下基礎。當幼兒對所玩的游戲漸漸失去興趣時,如何讓游戲繼續開展下去呢,這時教師可以豐富兒童游戲的內容,激發幼兒重新玩的興趣。
實例:區域活動時間又開始了,只見郭葉霖、王睿湘等小朋友又走進了“小太陽休閑館”,玩起了他們熱衷的“燒烤游戲”,他們賣力的喊著“賣燒烤嘍,香噴噴的燒烤啊!”可是去買的小朋友仍是寥寥無幾,他們喊的聲音越來越低,有的甚至都把道具準備收回了,見此情形,我走過去,問:“你們賣燒烤,有沒有什么優惠活動啊?”郭葉霖撓了撓小腦袋,說:“有啊,買二送一,多買多送。”等我買完后,只聽到他們大聲地叫賣著:“好吃的燒烤,多買多送。”這時,好多孩子都爭著搶著去買燒烤。
分析:當兒童對游戲失去興趣或準備放棄時,教師要用新的刺激來激發幼兒的興趣。活動中,幼兒表現出對所玩游戲不太有興趣,教師提出了新的買賣形式,豐富了幼兒的游戲內容。游戲內容的拓展和提高游戲技能的要求,給幼兒帶來了新的興趣點。
3.直接指導,讓幼兒體驗成功。
角色游戲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但是當孩子們對于碰到困難無法解決的時候,教師的直接引導,對于游戲的繼續開展,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實例:理發店里很安靜,坐著等待理發的兩位顧客。施楠在給顧客洗頭,高李婷在為顧客理發,動作機械,面無表情。
看到高李婷長時間機械地重復動作,我走了過去:“婷婷,這個顧客已經約了我,你休息一會兒,好嗎?”婷婷點點頭。我先給顧客洗頭(用水時發出“嘩嘩”的聲音)、擦頭、梳發、剪發(剪發時發出“咔擦咔擦”的聲音),剪完后拿起一面小鏡子給顧客照照:“您滿不滿意?”小顧客開心地點點頭。我又拿起電吹風,一邊給顧客吹頭發,一邊嘴里發出“嗚—嗚—”的聲音,在一旁的婷婷看的津津有味。
“婷婷,輪到你來理發了。”于是,婷婷開心地、充滿自信地模仿著剛剛的動作和表情給下一個顧客理發。這時候的理發店充滿了溫馨和熱情的氣氛。
分析:當游戲內容發展或游戲技能方面發生困難時,教師應給予一定的幫助,否則孩子體驗不到游戲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在此活動中,婷婷動作機械,面無表情、單一理發動作的重復,以及理發店異乎尋常的安靜反映了幼兒在理發店角色扮演游戲中的困難。我覺察到這一點后,作為同伴游戲者介入游戲中,為幼兒示范,重現理發店的情景。同時注重發揮情緒感染的作用,用開心的表情以及各種象聲詞傳遞愉快的情緒,鼓勵幼兒在遇到困難時積極嘗試。
總之,對幼兒游戲指導的關鍵在于一個“巧”字,即巧妙點撥,使其延續、提高、升華。教師能適時、適宜地介入游戲,提高游戲對幼兒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