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轉型期的大背景下,隔代教育業已成為我國幼兒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文章首先分析了隔代教育的特點,然后詳細探討了幼兒隔代教育對幼兒園發展的新要求以及幼兒園如何實現達到這些要求,以進一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隔代教育 幼兒教育 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023-01
隔代教育在我國的幼兒教育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選擇[1]。一方面,這是我國傳統文化和家庭結構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深,大量老人退休在家閑著無事,而年輕人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管護,老人就自然承擔起照看下一代的任務。據相關調查數據,我國近八成的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但是,我國老人們的素質特別是教育素養遠遠落后于時代和孩子成長的要求。因此,隔代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就成為幼兒教育的主要形式,這也必然給幼兒園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一、隔代教育的特點
1.祖輩年老體衰,精力有限
雖然老年人具有比較豐富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但是在體力和精力方面必然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衰退。祖輩的年齡越大,在精力和體力方面適應孩子的能力也就越差。因此,祖輩們在看護孩子時必然會出于安全考慮而過多約束孩子的行為,這不僅不利于孩子的身體發育,也不利于孩子的心智發育。
2.隔代教育的盲目性較大
由于我國國情現狀,祖輩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很少受過系統的家庭教育培訓,因此在教育方式和目的上具有顯著的隨意性。雖然老人們都有教育好孩子的良好愿望,但是受制于隔代親的傳統文化背景影響,會較多采用過分關注型教育。另一方面,祖輩對孩子的教育主要依靠經驗進行,很難照顧孩子的感受。
3.容易造成親子隔閡
由于孩子天生具有依戀父母的情結,由于長期和祖輩生活在一起,而祖輩對他們往往遷就較多。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認為父母不如祖輩對自己好,加上孩子與父母缺乏有效的交流機制,親子間的距離會不斷加大,最終形成難以彌合的隔閡。顯然,這對于孩子的身心發展和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4.祖輩與父輩教育不一致
由于祖輩與父輩之間的年齡、閱歷、教育觀念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兩者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往往會出現不一致的現象[2]。這不僅會造成家庭教育力量的消解和父母威信的損害,也容易塑造出孩子的兩面化性格,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極為不利。
二、隔代教育對幼兒園發展的新要求
1.開展家長學校,更新教育理念
鑒于祖輩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落后性,要想使孩子獲得健康成長,就必須要改變這一現狀。為此,可以舉辦祖輩家長學校,根據他們的特點,安排教學內容,提高他們的家庭教育能力。在這方面,幼兒園可以充分發揮場地和專業優勢。在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方面,可以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一是現代教育觀念。教育觀念的形成與人們的文化背景、人格特征以及親子關系的特點,由于祖輩們的文化背景不同,在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上也有所不同,因此教育觀念也很難適應時代的腳步。因此,要下力氣向祖輩們傳授相關知識,使他們能夠依據現代教育觀念進行孩子的教育。二是科學的教育方法。大多數老人的文化程度不高,因此有必要給他們傳授科學的教育方法,以創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塑造孩子的良好個性。三是向祖輩們傳授一定的心理學知識,以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2.重視相互溝通,形成教育合力
在隔代教育日漸成為幼兒家庭教育主體的背景下,我們可以運用家長會、家園聯系以及園報等諸多途徑,介紹各種幼兒教育新動態,吸引祖輩的自覺參與,實現即時的互動、指導,讓幼兒園的專業幼兒教育理念輻射到家庭。
由于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目前的隔代教育也日漸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由于不同的祖輩之間的素質和文化水平的不同,出現了關注型、嚴厲型、監督型和溫暖型等多種隔代教育形態[3]。因此,幼兒園教師不僅要承擔幼兒的教育任務,還應該因人而異,針對不同類型的家長,實施不同層次和類別的教育方法指導。在這方面,需要廣大幼兒園教師具有敏銳的觀察和思維能力,能夠通過幼兒的言行透視祖輩們在幼兒教育方面的特征和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指導活動??傊?,在隔代教育大背景下,幼兒園更應該主動承擔起家園聯系工作,通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融合,不斷提升幼兒教育水平。
3.通過資源共享,實施角色重構
在隔代教育背景下,祖輩們既是接受現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受教育者,同時也是對幼兒開展家庭教育的教育者。鑒于社會層面上家庭教育培訓資源極為匱乏,幼兒園應該主動承擔這一時代責任,將祖輩家長納入幼兒園教育資源中,積極支持和引導祖輩家長共同參與幼兒園的主題活動。例如,可以讓祖輩家長與孩子共同收集各種信息和資料、共同進行探索活動等,通過積極有益的實踐活動實現祖孫兩代的共同發展。
在具體的實施途徑上,幼兒園可以基于自身的資源優勢,在政府、社會和社區的支持下,積極創設親子活動基地,通過課件展示、理論講堂、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為隔代教育家庭提供交流、學習和分享的機會,同時也可以對這些家長提供專業的人員輔導。通過這種活動,不僅可以彌補嬰幼兒由于日常生活缺乏指導造成的種種弊病,對老年人的調整心態、獲取教育方法也大有裨益。
4.構建隔代教育橋梁,保持教育一致性
前文提到,隔代教育的一個重要弊端就是祖輩與父母在教育觀念和方式上的不一致。幼兒園可以基于自身的專業優勢,幫助他們做好這方面的溝通,以進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效能,而不是由于教育的不一致性造成沖突。因此,幼兒園可以根據不同家庭和孩子的特點,采取上門服務的方式,幫助祖輩和父輩之間的教育理念溝通,塑造出民主、和諧的家庭環境和氛圍。同時,可以通過團體和個別輔導的方式,做好祖輩和父輩家長的心理咨詢工作,處理好孩子教育過程中的分工合作問題。
三、結語
隔代教育是我國目前幼兒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這種教育模式既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有嚴重的弊端。幼兒園作為幼兒教育的專業機構,可以在隔代教育趨利避害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在政府、社區和社會的支持下,做好隔代教育的幫扶和引導工作,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駱風,李遠帆,宋廣文.隔代教育:我國城市的現狀分析及其走向[J].當代教育科學,2014,08:51-53.
[2]王蕾.幼兒園優化隔代教育的實踐[J].浙江教育科學,2015,02:47-49.
[3]聶淑紅,侯瑞琳.老齡化社會視域下隔代教育的發展困境與對策[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5.
作者簡介:
俞金金(1989-),女,漢族,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園隔代親子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