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今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班主任和家長的溝通成為影響教育效果的關鍵,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凝聚家長的力量來教育學生,也是班主任的基本功。老師和家長配合密切,可以促使家長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育,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家校;有效;溝通
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成長的兩個重要場所,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每個家庭對孩子的成長都有要求,但有松有嚴,層次不一,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甚至與學校要求相悖,就導致教育的效果各不相同。學校對學生進行了一周的嚴格教育,周末回到家里,有的家長繼續嚴格要求,鞏固學校教育效果,但有的家長不要求不管束,過渡放縱,結果學校一周的教育效果就這樣化為烏有了,下一周一切又得從零開始,也就是我們說的“5+2=0”。很多事實證明,家庭的教育、家長的要求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教育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因此家校有效地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現今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班主任和家長的溝通成為影響教育效果的關鍵,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凝聚家長的力量來教育學生,也是班主任的基本功。然而,教育現實卻讓我們時常因為班主任和家長溝通不暢而緊皺眉頭。一般來說,溝通不暢主要表現在:家長和班主任溝通的“抗拒性”,家長對教育的不解,抗拒班主任的溝通;家長和班主任溝通的“消極性”,家長對教育的忽視,對班主任的溝通無所謂;家長和班主任溝通的“兩面性”,家長和班主任教育的側重點不同,和班主任的教育目標南轅北轍。因此許多班主任和家長溝通不暢,達不到教育的目的。作為一名班主任,筆者認為與家長溝通時要做到以下“五不要”、“三要”,才能達到溝通的有效性。
一、 五不要
(一) 不要居高臨下。有些老師一見到家長就開始歷數孩子的種種不是,指責家長對孩子要求不嚴,管教無方,弄得家長手足無措,無地自容,雙方自然會很不愉快。學生犯了錯誤,班主任請家長到學校來是探討如何教育孩子的,應以禮相待,而不是嚴厲指責。切記,我們不是家長的老師。
(二) 不要小題大做。有的老師只要學生犯了錯誤,無論大小,性質輕重,都要請家長到校。哪怕是偶爾遲到、不打掃衛生等小事也要大動干戈。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小錯誤在所難免,動輒請家長到校,容易引起學生家長的反感,與老師的期望背道而馳。
(三) 不要倉促上陣。在請家長到校之前,老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孩子的表現如何,和家長溝通哪些問題,要達到什么目的都要心中有數,千萬不可家長問孩子的情況,老師都不知道或不清楚,交流無主題,使溝通陷入尷尬的局面,家長也會認為老師對工作不盡責,對孩子不關心。
(四) 不要以權謀私。有的班主任每接手一個新班,都要把家長的工作單位和職務搞得清清楚楚,以便充分發揮和合理利用這份資源。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找家長幫忙。不失時機地請家長到學校來交流,無意提出自己的難處,家長無可奈何又只能竭盡全力去幫助老師解決。家長被老師當成了謀私利的工具,哪個家長都不樂意,而且會看不起老師,以后孩子真有問題家長也不愿意來學校和老師交流。
(五) 不要狐假虎威。每個班都有那么幾個格外調皮的孩子,有的老師自己鎮不住這些調皮生,就把家長當做救兵搬來助陣。家長到校后,老師當著家長的面對學生大發雷霆,歷數種種罪狀,希望家長和自己“兩面夾擊”把學生的囂張氣焰壓下去。家長害怕得罪老師,只好和老師一起批評孩子,并向老師致歉。家長雖然嘴上不說,但心中卻認為老師無能,教育無方,不想和老師就孩子的教育問題深入交流。
二、 三要
(一) 語言要平實。近幾年來我們學校的學生數突飛猛進,有一半的學生父母是務工人員,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與這些家長溝通時,就得用淳樸平實的語言,用嘮家常的方式,營造出融洽的氛圍,才能順暢溝通。
(二) 事例要生活化。有些老師喜歡在家長會上舉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如果事例遠離家長的生活,就無法引起家長的共鳴。應多列舉一些身邊的事例,如班里家長教育孩子的故事,學校老師與自己孩子間發生的事情等,把事例的角色定位在家長生活中可遇到的活生生的人,這樣的事例更貼近家長的生活,才會引起家長的更多思考。
(三) 道理要深入淺出。家長文化層次不一,水平參差不齊,老師在講道理時要深入淺出,不要追求“高大上”。如一個孩子行為習慣不好,為了引起家長的重視,可從孩子家庭生活入手,請家長談談孩子在家的表現,借機引出對孩子亂扔物品的擔憂,提出養成不亂扔物品的習慣的好處:一方面讓家庭生活井井有條,家長也不會追在孩子屁股后面收拾東西,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養成正確擺放物品的意識。這樣表達,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我們只有告別了上述五種不正確的方式,學會用更“接地氣”的方式與家長溝通,才能真正發揮出家校溝通的實效,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步調一致。
作者簡介:
陳萍,甘肅省嘉峪關市,嘉峪關市和誠路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