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是中學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何引導學生鑒賞品味古詩詞之美,已是古詩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全文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展開論述:1. 整體感知,探究詩詞的情感美;2. 捕捉意象,體悟詩詞的意境美;3. 反復誦讀,揣摩詩詞音韻美;4. 斟字酌句,咀嚼詩詞語言美;5. 激發想象,欣賞詩詞的畫面美。實踐證明,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學會自己鑒賞古詩詞的方法,從而在誦讀中感悟其中的美。
關鍵詞:引導學生;鑒賞;古詩詞;美
中華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它蘊積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思想精髓,凝結了前圣先賢們的智慧,承載了中華文明的厚重內涵。一篇篇古詩詞如一顆顆閃爍的明星,在歷史的星河中熠熠生輝,令人美不勝收的同時,撞擊著我們的靈魂,滋養著我們的性情。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鑒賞古詩文之美呢?
一、 整體感知,探究詩詞的情感美
“情”是詩的根源,詩是詩人“情動而辭發”的產物。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沒有詩人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弦的詩歌。在引導學生鑒賞古詩詞時,我們可以從古詩詞的整體出發,從解釋題意、了解作者、洞悉背景、理解詩句、把握主旨等角度入手,感受古詩詞中所表達的深沉的愛國情、濃烈的思鄉情,執著的男女情,美好的朋友情和溫馨的骨肉情,這種博大精深、獨具特色的情感美,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發展繁榮的巨大力量。我們可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感悟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美,并在品鑒中達到共鳴,實現跨越千年的靈魂對話,從而使他們受到熏陶與啟迪,這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規范其言行舉止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捕捉意象,體悟詩詞的意境美
從某種程度上講,詩有沒有詩的韻味,需要看其意象;判斷詩有沒有意蘊,一般要看意境。在詩詞鑒賞的整個過程中,從詩味鑒賞到詩美鑒賞,實際上是意象鑒賞到意境鑒賞的系統化過程。例如,劉禹錫主要是借助“境生于象外”表達意境所暗示的內涵。從意象內涵上進行分析,主要是指含有某一種情感的相關物象,可以說是詩人進行審美創造的最終結晶以及情感意念所承載的載體。我國大量古代詩歌當中,部分意象往往含有某一種特定含義,在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整首元曲構成主體就是意象,在教學期間,可以指導學生尋找意象詞匯,包括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天涯等,作者借助這些意象進一步勾勒出了相對陰冷的氛圍,在色彩表達上相對灰暗,整體表達了一幅“秋郊傍晚圖”,從而使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表達出作者在元曲當中所要表達的內心情感,悲傷的基調非常明顯。該元曲當中的每個意象都可以有效體現出浪跡天涯游子內心的思念之情,懷揣著對家鄉的掛念,而且還蘊含著非常強烈的羈旅愁苦,非常清晰地渲染了凄涼氛圍,雖然僅僅用了九個意象,但是意象組合所構成的意境美是非常震撼人心的。詩歌欣賞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捕捉作品意象,并對其實施反復揣摩,確保可以較為準確地體會作品意境,真正走入作者內心情感世界,并領略詩歌的意境美。
三、 反復誦讀,揣摩詩詞音韻美
中國古典詩歌以其固有的格式、節奏、平仄、押韻、對仗、重音、語調等,呈現給讀者其獨特的音韻美。古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講究用韻,語言簡練,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抑揚頓挫,有強烈的抒情感和音樂性。例如,膾炙人口、感人肺腑的《琵琶行》一文,詩人白居易以其擅長的聲音作喻,韻律鏗鏘、詞彩斑斕,喚起了讀者無窮的聯想,展現出絕妙的音樂美。如“楓葉荻花秋瑟瑟”“又聞此語重唧唧”,使用了疊字。疊字的運用,使得詩歌讀起來和諧悅耳,能形象、準確地表情達意,使語言節奏鮮明,堪稱“絕唱”。
四、 斟字酌句,咀嚼詩詞語言美
古詩詞一直以精練含蓄、韻味雋永的語言美吸引著古今中外的閱讀者。它們篇幅一定,字數有限,古詩篇幅短則四句、僅僅二十個字;十六字令只有十六個字。因此,古詩詞中沒有閑字,更沒有閑句,每一字、每一句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如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句中“敲”的妙用,在萬籟無聲之中忽然傳出清脆的敲門聲,更襯托出環境的幽靜,達到了以動襯靜的審美效果。
詩詞的語言美不僅體現在精煉含蓄上,更體現在“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韻味雋永上。王維的《竹里館》就是韻味雋永的語言美的代表作。“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從字面看,詩人不過是給我們展現出了一幅清幽雅致的畫面:蒼翠幽靜的竹林中,詩人獨坐,撫琴長嘯。修竹搖曳、琴音清越、嘯聲宛轉,皎潔的明月仿佛被這美妙的情景所吸引,投下一片清輝。但是反復咀嚼,我們就能品出其中悠長的韻致。詩人塵慮皆空、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全都蘊含在寥寥幾筆的寫景上,韻味深長。
五、 激發想象,欣賞詩詞的畫面美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歌,從抽象的文字符號,到栩栩如生的詩境畫面的形成,這中間的橋梁便是想象。如在欣賞《山居秋暝》時,我們要抓住詩詞中的畫面和氣氛,就要引導學生調動自己平時的生活積累,通過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把文字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畫面,進入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中,讓學生進而真正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內涵,跟著詩人一起走進一幅幅畫卷,欣賞到詩中呈現的畫面之美。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步入這個古老而美麗的王國,感受古詩詞中蘊涵的情感美、意境美、音韻美、語言美和畫面美,從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其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 胡中行.如何賞析古典詩詞之美[J].南方周末,2012(12).
[2] 李健鴻.提高初中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教學策略[J].廣西教育,2013(8).
作者簡介:
李亞萍,甘肅省武威市,武威市涼州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