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生本教育理念運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對于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轉變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立足生本教育理念,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通過精心設計課堂導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布置高質量的課外作業等形式,不斷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本理念;意義;對策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落后的應試教育體制,顯然已經和時代的發展格格不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更是對傳統的教育模式以沉重的打擊。那么,何為生本教育?筆者認為:所謂生本教育,就是“以學生為本位”的教育模式,崇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思想和主觀能動性,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生本教育理念的運用,對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中,筆者結合生本教育理念的內涵,闡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構建對策。
一、 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構建中運用的意義
近年來,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影響之下,我國進行了很多生本教育的實驗,結果顯示都是非常成功的。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生本教育理念的運用,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每一名教師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卻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就小學數學的教學而言,數學學科本身所具有的嚴謹性以及抽象性,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枯燥和乏味。而在傳統的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師的課堂教學都是知識灌輸式,難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有效地幫助教師轉變傳統落后的教育模式,讓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讓教學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符合學生的需求很愛好,這對于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有效性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 轉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有效性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之下,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無論是備課、上課以及課后指導,都會更加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緊密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將新時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不斷轉變傳統落后的應試教育模式,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例如,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課堂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又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手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豐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全面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構建對策
構建有效的教學課堂,是新課程改革賦予現代教師教學的責任和使命。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本著生本教育理念,構建優質、有效的教學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良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實現。
(一) 立足生本教育理念,精心設計課堂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開小差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立足生本教育理念,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在傳統的課堂導入過程中,教師一般習慣于通過復習舊知識的方式導入教學內容,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復習舊知識,導入新知識,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式。但如果教師長期采用同一化的導入模式,勢必難以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那么,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采用怎樣的課堂導入方式呢?筆者認為:在課堂導入方面,除了復習導入法,教師還可以通過問題情境創設法、微視頻教學導入法、游戲導入法等進行課堂導入,多樣化的課堂導入方式,能夠刺激學生的感官和思維,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 立足生本教育理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當本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積極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提升學習主觀能動性,激活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全面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例如,在小學二年級下次“圖形與變化”內容的講解過程中,在給學生講解平移、旋轉等相關知識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圖形和變化的認知與理解,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合作小組,通過動手操作實踐,了解平移、旋轉的區別。這種分組學習的模式,有利于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學生長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狀態,為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
(三) 立足生本教育理念,布置高質量課外作業
在“減負增效”的教育背景下,教師在課外作業的布置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作業的質量,盡可能避免重復的、大量的課外作業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如何布置高質量的數學作業呢?筆者認為:首先,作業的形式應當新穎,內容全面、涵蓋面廣,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鞏固所學習的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其次,在作業布置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形成多樣化的作業布置形式,如生活化的課外作業,往往更加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一些手工作業,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廣角的認識”該章節的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一些簡單的圖形,鍛煉學生的時間操作能力,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了教師教學的基本目標。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立足生本教育理念,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通過精心設計課堂導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布置高質量的課外作業等形式,不斷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沈萌萌.生本理念下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實踐建構[J].亞太教育,2015(4):30.
作者簡介:
姚貴瑜,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三岔鎮三岔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