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改之后要求的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強調學生持久的品格和特有的能力,使學生有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生活態度,這就需要更高要求的學習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思維導圖學習模式可使學生在繪圖記錄知識點的主脈絡和關鍵詞的同時,也可以清晰聽取授課內容,理性條理地學習。下面將先說明思維導圖的概念,其后講述其繪制過程,再講述思維導圖可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和更好應用思維導圖的思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繪制過程;生物學習;應用
一、 引言
高中生物知識多而雜,知識間暗藏一定的網絡結構,學生學習就需要學習生物的毗連性,而非雜亂無章,零零散散一樣無從下手,學生在學習中使用思維導圖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決生物學習的困難。思維導圖是一種將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它將信息依據彼此間的關聯性分層分類管理,加速信息的累積量,使信息的儲存、管理及應用更有系統化,增加大腦運作的效率。靈活的繪圖方式,條理的理解思路配合各種生活情境學生一起涂鴉,繪畫,不斷練習,使學習者達到快樂學習,快速運用,理性生活的目標。
二、 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也稱心智圖,為托尼·博贊所創,他在反復對比普通人的筆記和杰出人物手跡后,結合他對心理學、神經生理學等領域的研究,發明了一種圍繞關鍵詞聯想,并運用符號、色、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建立起來的圖形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具有焦點集中、主干發散、層次分明等基本特征。從表現形式上,思維導圖由一個核心概念開始,從核心概念引申到二級概念,再由二級概念引申到三級概念,形成一個樹狀知識網絡。
三、 制作步驟
(一) 定主題 主題便是文章的中心,如《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一節。我們可以將能量流動確定為主題,教科書通過能量流動的過程,特點及實踐意義等主題展開。
(二) 畫導圖 在紙的中心畫上主題,主脈呈現放射狀且由粗到細,以關鍵詞的方式填寫第一個主要的概念標題,畫上線條,線條的長度=字的長度,一條脈要用同一種顏色,字的顏色最好和線的顏色一樣。畫上輔助文字的插圖。延伸主要標題的內容,以關鍵詞的方式填上次要的概念標題,畫上二級分支脈(不需由粗到細,跟主脈做區分)。依序把其他三級分支等完成。我們可以發現,利用思維導圖可大幅減少字數,仍能體現原文主要概念和邏輯思維的關系。因此思維導圖的一項功能就是做重點濃縮與去蕪存精的思考工具。
四、 思維導圖對于學生學習高中生物的應用
(一) 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 美國圖論學者哈里曾說過“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學生在學習高中生物時,可以通過關注老師的關鍵詞去思考聯想所學知識,歸納總結篩選,最后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動手制作自己的思維導圖的同時使用了顏色形狀和想象力,鍛煉了右腦思考能力,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是學生可以保持數十年的學習成果,是科學世界觀在生命科學中的體現。
(二) 培養其科學探究的能力 繪制中學生可以培養自己的問題思考方式,訓練思考,懂得思考,喜歡思考,學會創意與邏輯兼具的思考方法,增加思考的廣度和深度,在學習上才能沉穩,不會因小失大而犯錯,對自己所繪制的圖形充滿興趣,想象,這樣主動的學習方式有助于疑問的提出進而培養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
(三) 造就學生科學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模式可以讓學生形成系統的學習和培養思維的習慣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生物學科素養的培養。可以培養學生自主、自律、自我監控和自我糾正的思維。
(四) 形成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學生在學習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讓其形成理性的思考方式,在與朋友相處,與人交往,處理問題的方式上更加理性,學生可以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樂于傳播生物學知識和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 對于更好應用思維導圖學習的思考
(一) 學生在聽老師講課的時候要習慣于抓重點,老師講課時盡量突出重點;
(二) 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創造思維導圖,啟發學生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迅速掌握重點與重點間的邏輯關系,加強學生的邏輯力;
(三) 學生在做思維導圖時,要不斷地想,也可以團體一起想,可能所想發生連串反應,共同提高,相互啟發;
(四) 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合理應用學習資源,善于巧用網上軟件,利用媒體來繪制思維導圖。
六、 小結
學生在生物課堂上繪制思維導圖就是將觀察、聯想、邏輯、創造、專注、動機全部集中讓學生的五官全部動起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愛上生物,見識到生物的美,鉆研生物,達到樂學的目的。生物學的教師必須先展示并滲透理性思維的教育,強化自己理性知識的構建,只有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愿意掌握生物知識,教師才能夠在課堂中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胡亞茹.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M].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10).
[2] 梁芳,閆榮.思維導圖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物學教學,2006(8).
作者簡介:
史彩虹,山西省臨汾市,山西師范大學。endprint